迁移总部、半数船队换船籍,太平洋航运大动作不断!
太平洋航运(Pacific Basin)10月16日发布公告,确认集团决定将总部从香港迁至新加坡,并同步转移半数船队的管理权。
太平洋航运同时表示,此次调整包括将约半数自有船队的所有权及船旗国转为新加坡,并已按计划为数艘货船作出有关转移,以规避因美国对中国关联船舶实施无理港口费政策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为实现这一战略转移,太平洋航运进行了一系列结构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新加坡实体打造为集商业管理、决策与运营于一体的核心平台,使之成为所有货运与期租合同的签约方。此外,任命新加坡团队承担战略领导、商业决策的整体责任及新加坡籍船队的技术管理责任。
根据公告显示,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301条款持续有效期间,只有通过其新加坡实体拥有或签约的太平洋航运船舶,才会被安排停靠美国港口。目前,美国与中国市场各约占该公司总货运量的10%。目前该公司仍然维持中美航线的正常运营,船舶继续挂靠两国港口。

图源:Pacific Basin
为应对美国对华船舶实施的无理规定,太平洋航运已相应“适度缩减”对美国市场的业务规模,目前主要服务于长期合作客户,并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进展。公司认为,其业务结构使其不太可能成为美中两国特殊港口费的征收对象,因为在两国的利益占比均未达到新规适用的25%门槛。
太平洋航运表示,其旗下船舶运营不受美国及中国计划下的特别港务费的约束。为确保合规并消除不确定性,公司正积极接洽中国有关部门及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以寻求对规则适用的明确指引。

Martin Fruergaard
据《贸易风》报道,集团首席执行官Martin Fruergaard预测,中美互征港口费在短期内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可能对散货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当前市场的显著不确定性通常会给航运业带来短期提振——这是行业常态。”
太平洋航运明确,今后其新加坡基地将作为所有货运合同和期租合同的签约主体,承担“公司战略领导的全面及最终责任”。此次搬迁还包括相关船舶的商业及技术管理权的转移。目前,公司大部分自有船队仍悬挂香港船旗,但重组程序已经启动,其中约三分之一船舶在中国建造。
根据太平洋航运官网信息,太平洋航运共拥有107艘散货船,另长期租赁17艘。其自有船队包括59艘灵便型散货船、48艘超灵便型/极限灵便型散货船。
三季度业绩稳健回升 锁定后续可观现金流
公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的干散货运市场有所回暖,公司核心业务的小灵便型和超灵便型干散货船按期租合约对等基准日均收入分别为1.17万美元和1.34万美元,按年变动分别为-15%和+10%。相较2025年上半年,则分别提升6%和10%。
当期市场数据显示,小灵便型与超灵便型干散货船的现货市场日均租金分别为11,590美元(净值)和14,310美元(净值)。与2024年同期相比,两类船型租金波动幅度分别为-1%和+4%;而与2025年上半年相较,则实现显著增长,涨幅分别达33%和64%。

太平洋航运强调,以固定成本为主的自有核心船队持续贡献稳定盈利。2025年上半年,灵便型与超灵便型船队的日均现金收支平衡点分别维持在7,210美元和6,540美元,这一优势保障了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持续产生健康现金流。
2025年第三季度,太平洋航运以优惠价格收购了三艘租用的散货船(两艘小灵便型,一艘待交付的超大灵便型),并接收了两艘新造的超灵便型船。这些都有助于其以低成本优势更新自有船队。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为2025年第四季度锁定核心船队营运日收入:灵便型船队72%营运日按日均租金12,380美元签约,超灵便型船队87%营运日按日均租金14,060美元签约。针对2026年,两类核心船型也已分别以日均租金9,790美元和13,200美元,提前锁定了8%和24%的营运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