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云191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旧属宁波府。清朝末年,董浩云祖父举家迁居上海闸北,以裁缝制衣为业。父亲董瑞昌,先开办印刷所,后在上海南市大东门开设源森玻璃五金店。有兄弟3人,董浩云排行第二,原名“兆荣”,英文简名C.Y.。

    董浩云性格豪爽,兴趣广泛。文学之外,音乐、戏剧、电影、摄影,无一不喜好。他生性好学,手不释卷。虽然因为家境缘故,并未受过完整的正规教育,但他知识广博,业内是专家,业外是通才。更可贵的是志向高远,哪怕身份还是小职员,遇事已能高看一筹,这性格注定他一生非干大事业不可。

    1928年16岁的董浩云进日商上海国际运输株式会社任练习生,这便是董浩云投身航业的开始。次年考入金城银行开办的航业训练班,结业后即服务于金城银行属下通成公司的天津航业公司。董浩云在天津航业任船务兼秘书,所有文书往来,代拆代行,很快显示出他出众的才干。负责公司业务的副经理王更三偶有北平、上海之行,则其业务文书全由董浩云一手包办,全权兼替经理职务,年纪轻轻,处理起来倒也有条不紊。

    董浩云虽然爱好广泛,但对航运始终心无旁骛,从16岁做到70岁去世,从一而终。有人评论说,比起那些半路出家的船王,董浩云是唯一的既精通航运生意,又精通船务的一个。关于董的好学,他的一位旧交记得这样一个细节:某日,船*码头。董浩云携着小提包奔向轮边,放出钢缆,系紧。轮*岸,他不慎拌倒轮边,将提包内英文字典等抛出。适被该轮船东看见,于是记住了这个勤奋青年的名字。这个船东便是宁波帮航业先驱之一的顾宗瑞,后来顾宗瑞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1934年3月天津航业同业公会(后改名“轮船业同业公会”)成立,由于才干出众,22岁的董浩云以天津航业公司董事会秘书长的身份入会,即被推为九名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之一。次年春,董浩云代表天津航业出面向英国领事馆交涉,“经数月之舌战外交,最后终于收回,物归原主”。这样艰难的一件事,居然让他办成,不由得令航业界刮目相看,一个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扶艰济危,崭露头角

    然而真正让董浩云崭露头角,开始登上全国航运大舞台的,是发生在1936年的两件大事。
据1936年《航业月刊》在《关于本年津港冰难救助事项》中称:“本年冬末春初渤海湾内,大沽口及天津全港冻冰情形为近廿余年来所未有,查过去纪录冰情严重之能复按者,远在民国元年,然亦未如今冬之甚,自大沽口外三百华里之内,一望无涯,顿成银世界;据德国来津远洋轮船‘入耳号’(RHCR)之报告,此次最厚之冰层有逾二公尺者——此种厚度,在北极圈为常见,在温带中可称空前纪录”。据当时所拍摄的照片显示,大沽口内浮冰堆积成山,最高的冰峰达38英尺。而且此次冰难历时特别久,所以损失特别严重。“中外大小船及津港全体拖轮驳船被重冰危困者,竟达140余艘之多,约计直接损失竟达500万元以上。”

    在这场灾难面前,董浩云一方面表现出急公好义、勇往直前的品格,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他指挥若定、运筹调度的才干。冰难发生后,数十艘船,数以千计的旅客和船员被重冰围困,无煤、无水、无食,危急万状。在接到2月2日遇难轮船的报告后,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于3日晨即在天津永安饭店召开紧急会议,一方面租用天津航业公司的“天行”号破冰船紧急施救,另一方面要求海河工程局董事会“立刻租用他埠强大撞冰船来沽援助,以维生命”,但无结果。这时灾情更为严重,大沽拦江沙水道,已整块冰冻到底。在获悉大连南满路局已派遣“大连丸”来天津救援大阪商船会社之“中华丸”时,董浩云立即于5日晨代表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往见洋商公会航业分会主席、恰和洋行经理台乐君(英国人),以事关国际船舶安危,建议立即召集各国同业讨论营救办法,于当天上午11时,即在怡和洋行召开会议。

    冰情日益严重,操在外国人手里的海河工程局救助不力,其向外国人租用的“基督妮某乐”号破冰船,对呼救船只居然明白拒绝,至此,所有难船完全陷入失望之中。在此万分危急情况下,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乃于2月20日电呈交通部报告冰难,并请转咨财政部令饬津海关监督及税务司妥筹有效救济;另一方面,为目前急救生命计,商经交通部派遣飞机来津,散放赈粮,是项粮食,由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预备。2月27日,交通部终于派欧亚航空公司由北平飞来一机。

    在以上救援活动中,董浩云不但是主要策划者,也是具体执行者。董浩云不但带着“天行”号破冰船亲自指挥营救,而且冒者严寒和生命危险,亲自登上救援飞机飞驶大沽口外,一方面察看渤海湾灾情,一方面抛投饼干面粉实施直接救助。前后共飞三次,“所有被难待哺之旅客船员,暂获赈济,欢呼雀跃,感德无涯”。此次冰难中,天津轮船业同业公会以一个民间组织的身份,担负起实际组织各方协同救灾之责,得到各方面的嘉许。事后,天津市政府也发文曰:“被困船只,损失甚重,该会协助救济,深资得力,殊堪嘉许!”

    由于这次冰灾涉及全国各地航商,董浩云的表现有目共睹,自此在全国航界崭露头角。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航权丧失,门户洞开,广袤的海岸线和内河,外国轮船凭着用坚船利炮从清政府手中夺得的特权,登堂入室,喧宾夺主,鹊巢鸠占。这种状况对于一个朝斯夕斯,专心致力于航运业的董浩云来说,是何等痛心疾首!

    由于内忧外患,中国航业界情况每况愈下。中国创办轮船运输业虽然70余年,但截至抗战,全国总共有轮船不过50余万吨,不及世界船舶总吨数百分之一。但不可思议的是,上海黄浦江中却满布着停航船舶,每日均有八九十艘商轮空抛。即如董浩云所熟知的宁波同乡前辈虞洽卿的三北公司,所有19艘轮船中停航者达11艘。由于生意清淡,往日繁忙的长江线,六大公司纷纷减少班轮,三北公司由7船减至3船,作为龙头老大的三北公司连年亏损,最高时竟达45万多元……强敌当前,中国民族航业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于是交通部先后召开“航业促进会议”、“整理民营航业会议”。这些会董浩云每次都应邀参加了,但最终都无济于事。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