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海上溢油事件不仅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破坏,也严重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活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近日,《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简称《预案》)通过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的审议。作为我国首个针对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的预案,《预案》有哪些亮点?对未来我国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的工作程序又进行了怎样的设计?如何保证《预案》有效实施以及对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有何要求?本报特邀行业专家为您一一解读。

  明确国家层面应急处置启动条件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刻论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预案》是保护海洋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保障。《预案》建立健全了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明确了国家重大海上溢油事件标准,坚持统一领导、资源共享,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体现政策性、指导性。

《预案》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以人为本、科学快速、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考虑23个部门和单位职责及分工,协调各方力量,保证了应急处置的决策科学化、指挥专业化、应急资源利用最大化,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预案》明确界定了国家重大海上溢油事件,即,“预计溢油量在1000吨以上的”以及“预计溢油量超过500吨,且可能受污染海域位于敏感区域;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国际影响;或者造成了重大社会影响的”。此标准的含义在于明确国家层面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行动的条件,即溢油事故规模或者其影响程度特别重大,已经超出某一个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地方政府可以应对的规模,需要跨行业、跨区域协调国家层面应急行动支持。同时《预案》为省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溢油应急预案提供了政策指导,要求省级和相关部门溢油应急预案应做到与《预案》紧密衔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