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7点半左右,石卷港码头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的货船工作人员向消防局报告,称两名日本通运公司男性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突然倒地不起。接到报告后,石卷市海上保安署迅速响应,营救人员到达时两名工作人员已失去意识。

图片

两人随后立即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一名57岁的男性员工仍处于危急状态,意识尚未恢复;另一名53岁的男性员工经检查情况稳定,已返回家中休息。

据了解,该艘货船名为“EVER FELICITY”,悬挂巴拿马船旗,载重吨位为9589吨。自本月15日起,该船停靠于石卷港,计划装载棕榈树壳。事发时,货船已完成约3500吨棕榈树壳的装载工作。事故发生时,两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装载表面器材并存放至仓库。

针对此次事件,石卷市海上保安署已启动深入调查,以查明具体原因。初步分析认为,可能与仓库在作业前长时间关闭、棕榈仁壳易吸收氧气的特性有关。

图片

航运协会BIMCO曾对棕榈仁壳运输风险发出警示,指出这种生物质燃料货物在散装储存时具有显著风险。棕榈仁壳呈纤维状碎片形态,颜色通常为棕黄色,颗粒大小各异。在储存过程中,其内含的天然油脂会逐渐氧化,导致自发热、氧气消耗速度加快,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甲烷。这种物质组合不仅极易引发火灾,还可能造成窒息危险,对船员及进入货舱或邻近区域的人员构成严重威胁。

此次窒息事件再次凸显了棕榈仁壳运输的危险性。值得注意的是,棕榈仁壳并未被列入《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IMSBC)规则》,意味着目前缺乏关于其散装安全运输的明确规定。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棕榈仁壳与棕榈油加工的另一种副产品“棕榈仁榨油机”之间容易发生混淆。尽管两者在《国际海运集装箱运输公约》(IMSBC)中的分类有所不同,但以固体散装形式运输棕榈仁壳时仍需依据公约相关规定达成三方协议,因棕榈仁壳并未被列入相关规则之中。

10天内,2起

10天前,我国一船舶上也发生了类似的密闭空间窒息事件。

5月15日晚间,江西省丰城市官方发布通报称,赣江丰城段一船舶上4人窒息死亡。5月16日,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从江西应急管理部门了解到,初步认定,4人在密闭空间里吸入了玉米受潮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导致窒息死亡。

图片

上述通报显示,5月7日,皖联顺1098号船舶装载1027吨玉米粒,由安徽阜阳运往江西赣州港五云码头。途经赣江丰城段时,船体与导航墩发生磕碰出现漏水,船主阳某业通过打锚船船主游某春,联系转驳船船主游某华转驳玉米粒,并于5月8日上午开始转驳作业。5月10日9时30分许,阳某业发现游某华、雷某刚、游某根、张某林倒在转驳船底舱。阳某业即拨打电话向海事、公安部门求助。5月10日14时30分许,4人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据初步鉴定,排除他杀,符合窒息死亡特征。

以下内容来自吴家明船长

在船进入密闭空间/场所的注意事项
近期有不断地听闻从业人员进入密闭场所发生死亡事故,各公司或用工单位对类似事件非常重视,并且加大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技能培训和指导,目的是杜绝或减少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忠告:任何违规或疏忽大意或走捷径都有可能陷入死亡危险:
每次不按照正确程序进入封闭或密闭空间都有生命危险,空间可能缺氧;
缺氧可能由生锈的钢或链条、电机/汽油泵、腐烂的有机物、制冷剂和其他气体、干燥的油漆或涂料、热工(火炬或焊接)引起;
该空间也可能含有易燃或有毒的烟雾、气体或蒸气。一氧化碳会损害你吸收氧气的能力,硫化氢剧毒,通常是致命的,可以从燃料箱、管道、污水和有机分解中进化而来;

下面着重强调有关在船工作涉及到的进入密闭空间/场所的注意事项:

    1. 封闭或密闭空间具有: 

    严重限制自然通风,积聚或包含危险气体的能力,不易获得的出口,不适合连续使用的设计等特征的空间;

    2. 船上封闭空间包括但不限于: 

    封闭状态的装载货舱、双层底部、压缩室、油箱、压载舱、淡水舱、围堰、空隙空间、管子弄、隔层空间、污水舱、电缆箱、管道箱、压力容器、锅炉、电池储物柜、链条储物柜、二氧化碳储藏室、发动机曲轴箱、发动机扫气筒等。

    3. 进入密闭空间/场所前的注意事项

1)所有参与密闭场所工作的人员必须先进行相关的培训,了解工作性质和安全作业要求;

2)在不需要呼吸器的情况下可以安全进入密闭舱室,应确保船员在舱室内工作时,该舱室是安全的:(在进入密闭场所前)

  • 工作现场加围栏,悬挂警示牌,指定的负责人在场地入口处随时值守;

  • 要准备通讯器材、呼吸器、防毒面具、消防器材、担架、急救药箱、救援和心肺复苏设备等放置在空间入口处,以便立即使用;

  • 值班员(驾驶室、机舱、甲板值班员)是否已被告知船舶动态?

  • 各方之间的联络程序必须经过测试无误,并商定紧急信号,多长时间联络一次。

  • 所有人员与进入空间人员必需了解紧急和疏散程序

  • 检查所有的设备在使用前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 所有人员都穿着适当的衣服并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PPE)

  • 先足够的通风(包括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然后在停止通风10分钟后,再在不同的开口处测试气体含量(多功能气体探测仪和氧气探测仪),其中包括易导致中毒的有害气体(如苯、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光气)和因缺氧使人窒息的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不小于20%),检测时间不得早于开工前30分钟;

  • 如清洁贮存过可燃液体、气体的舱室时,还要用测爆仪进行防爆检测;

  • 保证通道有足够的照明(12V安全灯),如需要从外部提供110V/220V电源供工作或照明时,操作时应注意漏电、触电的危险;

  • 确保所有紧急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 进入工作前由大副/大管轮对该空间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识别,让进入空间人员了解内部结构,是否容易发生滑到或坠落的风险,同时还要委任一名资深船员(水手长/机工长)负责操作;

  • 应尽量避免在梯子上工作,但如必需,以及在高于基准面2米以上的高度,人员必须使用防坠落装置配合安全带(佩戴者可轻松拆卸),锚固点应选择工作场所的上方合适的位置;

  • 评估通过关闭或隔离所有连接管道或阀门和电力、设备来隔离该空间,人员是否能够安全进入该空间;

  • 待命人员需要配备了能够发出紧急警报设备、足够的防护服和足够的设备来启动救援

  • 该空间在占用期间及工作休息期间应持续通风,并在占用期间及工作休息后检查空气质量(氧气含量)

  • 未经充足的通风和安全检测并获得工作许可证之前,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该密闭空间,

  • 紧急情况、预防跌倒和疏散程序已达成一致并得到理解。

  • 如果发生通风故障或大气测试偏离商定的安全标准,必须立即撤出空间。

  • 严格按照进入密闭空间的安全检查表的要求逐条审核,审核无误方可申请工作许可证;

3)如确定使用呼吸器、救生索或安全带时,应考虑到可能限制行动或妨碍转移伤亡人员的程度。

  • 在未先呼救和/或未戴上呼吸器之前,不得进入危险空间进行救助;

  • 在必须进入有潜在危险的空间时,应指定大副/大管轮负责每项操作;

  • 进入该空间的人员都配备救援安全带,并在可行的情况下配备救生索;

  • 呼吸器及其他设备由大副/大管轮及即将进入密闭舱室的人员共同检查

  • 进入密闭空间的人必需熟悉使用的呼吸器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测试:

  • 供气压力表和容量是否正常?(表针指在绿区)

  • 低压声音报警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面罩的气密性,是否正压且不泄漏?

  • 其他附带品无损坏(带子、卡扣等)?

  • 进入前检查由进入空间的人员和/或授权的负责人再次仔细进行检查装备和空间状况;

    4. 许可证(安全检查表)由大副或大管轮审查后完整填写,报请船长批准后获得工作许可证方可进入封闭空间。

    5. 每一密闭舱室需要签发一张许可证,期限是已完工为宜,但是无论如何不得超过12小时;

    6. 如果该密闭空间停止通风或进入密闭空间的条件有任何改变的时候,则该许可证立即失效;

    7. 进入该密闭场所的人员: 

1)应先清除该空间内易产生危害的物品或残渣等并保持通道畅通;

2)在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应避免在内连续超长时间工作,要合理安排其他人员替换工作或者临时撤出充分休息,然后再进入继续工作;

    8. 密闭场所工作结束后,现场负责人员要及时清点人数,安排人员清理现场,组织人员撤离,并报告船长及其他相关部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