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受困渔民被转移上救助船。  “南海救111”轮提供

  10月18日中午11时30分,西沙工委和渔政的同志冲上值守西沙永兴岛的“南海救111”轮,匆忙报告:“超强台风来临,有百余名在七连屿作业的琼海渔民身处险境,请求救助船出动前往救援,紧急撤回遇险渔民。”

  刚把米饭塞进嘴里的“南海救111”轮船长何荣辉,立即紧急集合船员。一场今年以来我国南海海域遇险人数最多的救助行动拉开序幕。

  超强台风兴风作浪,141名渔民受困西沙七连屿

  何荣辉明白,预计于10月19日进入我国南海海域的台风“鲇鱼”,或许提前兴风作浪了。

  “鲇鱼”是今年最强的台风。早在几天前,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就曾召开防抗台风会议,要求正在西沙值班的“南海救111”轮根据台风动态和海况发展情况,于19日开往三亚,加强三亚海区的救助值班力量。谁知道,船未动身,险情已到。

  11时40分,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下达命令,“专业救助船‘南海救111’轮迅速出动,赶赴现场。救人,一个也不能少,要把遇险的渔民都安全拉回永兴岛!”

  “南海救111”轮值班的25名船员紧急集合,迅速准备好救生艇、救生网等救援用具,赶赴西沙。

  困住141名渔民的西沙七连屿海域是出了名的“鬼打滩”。那里水情复杂,水道最窄的地方只有十来米,而“南海救111”船宽就有15米。而且,这个水域的暗礁又多又密,稍有不慎,救助船就会触礁搁浅,尚未救人,自身难保。

  仅用4小时,渔民们安然获救,无一受伤

  赶往遇险水域只花了40分钟,可是找到抛锚地点却用了半个小时。

  经过精挑细选,最终“南海救111”选在了离困住渔民的赵诉岛仅500米的地点抛锚。透过望远镜,何荣辉看到岸边挤着密密麻麻的渔民,一些人兴奋地向船挥手,“在渔民们心中,我们来了,生的希望就来了!”

  此时,烈日当头,海面刮着八九级大风,3米多高的浪头呼啸而来。值班驾驶员康君紧盯着船上的测深仪,3个小时一动不动。风大浪急,如果船底到海底的水深少于5米,就必须立刻开船,重新寻找锚地,否则就可能搁浅。水手长郭启平开着救生艇去岛上接人。这是最危险的岗位,8级大风随时可能把小船掀翻。

  救援如同生死竞赛。“我们出动得再晚一点,救援再慢一点,天就黑了。那时,小船都不敢开了,只能再等一天。可那时超级台风就到了,那就是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巨浪,别说靠近岛屿,我们的船都会被掀翻。”何荣辉说。

  渔民登船也是危机四伏。登上救助船依靠的是船边两米多高的铁管悬梯。当时涌高3米,登船如同攀爬一座悬在空中并不停起伏的两层小楼,再加上铁管潮湿,手一滑,脚一滑,渔民就有可能坠入海里。

  甲板上准备了救生圈、救生绳、长竹竿,救援队员探出身子一个一个把渔民拉上来;船下救生艇上的队员则把自己当成人梯,扶一把,推一下,把渔民一个个托上船。

  下午3时,135名遇险渔民都登上了“南海救111”轮,还有6人被其他船只救起,开始返回永兴岛。仅用4个小时,被困西沙七连屿海域的141名渔民全部获救,无一人受伤。

  每天有4条人命因为专业救援的及时出现,在大海中死里逃生

  渔民登船后,政委兼“后勤部长”杨李成挨个儿给他们发了矿泉水。暴晒了一中午,很多渔民口干舌燥,嘴唇已经龟裂。有个渔民一口气灌进了两瓶矿泉水,老杨赶紧轻抚他的后背,“慢点喝,别呛着,水管够,大家已经安全了。”

  登岸时,何荣辉给妻子发了短信,“安全归港!”其实何荣辉并没有告诉妻子自己又去救险了。风口浪尖里讨生活整整20年,他已经习惯了“报喜不报忧”。“每天、每分钟,我们都在待命。只要有生命遇险,我随时准备出发!”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共救险381次,救助人命1292人次。“这相当于每一天就有4条人命因为专业救援的及时出现,在大海中死里逃生。”南海救助局救助处处长贝承璋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