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艘货船严重超载,甲板已经没于水下。

  长期以来,滁州市境内水域的船舶超载现象十分严重。由于船舶严重超载,河水没过甲板只能隐约看见船舱,此类船只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潜水艇”。自今年9月份以来,滁州地方海事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水上超载战役,6000多艘“潜水艇”重新浮上了水面。

  “黄金水道”危机四伏

  滁州北融淮河、南邻长江、东连京杭大运河,境内共有“黄金水道”560余公里,其中常年通航里程488公里,每天进出港船舶2000余艘次,主要承运建筑黄砂、石英粉、粮食等货物。

  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进入滁州的绝大多数船舶都从事砂石运输,市场无序竞争导致船方盈利较低,船主纷纷超载牟利。

  记者在明光市女山湖水域采访时得知,在该水域从事黄砂运输的船舶有近千艘,多数船舶负干舷运输,周边群众形象地称超载船舶为“潜水艇”。据滁州地方海事部门介绍,该市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因超载引发的安全事故。超载已成悬在“黄金水道”头上一把利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留20厘米干舷保性命

  “如果不是这20厘米的干舷,我们全家人都已经葬身河底了。”采访中,一位钮姓船主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12月4日晚11时许,明光“新龙888”货船从五河县载着一船砂子,航行至明光市太平水域时不幸与迎面驶来的“阜阳货1839”船发生碰撞。

  为了紧急避险,船头严重受损、前舱已进水的“新龙888”紧急调转船头向岸边冲去,最终货船在惯性的作用下冲岸搁浅。虽然从事故发生到冲岸搁浅仅仅几分钟,钮某已经认识到,如果仍像过去一样严重超载的话,或许会要了他和家人的命。

  “治超后我们要求船民必需留下20厘米干舷,发生事故才有避险时间,为船上人员求生赢得机会。”滁州市地方海事局王长安副局长说,今年9月份,海事部门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水上治超战役。

  打防结合破解“顽疾”

  然而,水上治超谈何容易。2006年,滁州市也曾对淮河干线开展过船舶治超行动,但时间不长又出现了反弹,超载现象更有日渐严重的趋势。“超载已成威胁水上交通安全的‘顽疾’。”王长安说。

  为此,今年5月下旬,滁州市地方海事局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听取地方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船舶经营人员和船员的意见,并派员到巢湖等地海事部门学习。在水上治超行动中,海事部门打防结合,处处为船民着想,赢得了船民的支持。

  截至目前,滁州地方海事部门共检查船舶3.2万余艘,查处超载船舶6820余艘,其中主动卸载的6700余艘,强制卸载的120艘,初步遏制住了辖区水域船舶严重超载现象。(曾梅、叶素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