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事局王红兵 曾志远向CNSS供稿】岛隧工程和桥梁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是整个大桥最核心、最关键的工程。为做好主体工程通航安全保障,海事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编制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航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方案》, 规划了各项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方式和实施计划。全力以赴做好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工作,确保大桥施工水域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作为迄今中国公路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建筑标准最高的项目,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集中在海中桥隧主体工程,沉管隧道施工及沉管浮运也是大桥建设期间海事监管难度最大、交通组织要求最高的工程之一。工程的安全建设直接影响到珠江口水域通航秩序和周边港口的正常生产,尤其是桥隧工程穿跨伶仃西航道,是进出广州港、虎门港、深圳西部港区万吨级以上唯一航行通道,往来船舶非常繁忙,再加上高速客船、施工船往返来往,交通流复杂。据统计,这一水域年进出船舶达到150余万艘次,如果进入施工高峰期,每天有1000余艘船舶在附近水域施工,海事部门水上通航安全保障、交通组织、现场维护监管强度大、任务重。为确保伶仃西航道水域的施工安全,海事部门将对这一重要航道进行临时改向,这次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航安全保障总体规划方案的出炉,确定了大桥监管的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规划了大桥建设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统一了监管思路和监管方案,制定了航海保障方案及应急处置方案等,对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作了总体规划,及时有效解决大桥建设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问题,对提高桥区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共同维护珠江口水域水上交通安全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总体方案包括航标工程、VTS(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补充工程、海事监管基地和航标基地工程、海事协调与服务、海事监管设施设备配置、现场巡航与监管、专项课题研究、应急处置等九项通航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并明确了航标工程、VTS补充工程、海事监管基地和航标基地工程等三项工程建设类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按照“管理局主导实施,海事局全力配合”的模式组织实施。自今年1月份主体工程开工以来,我局共出动监管船艇370艘次、海事人员1900人次,巡航14000海里,实施进场安检600多艘次,现场检查船舶1300艘次,查处违法船舶67艘次。

    港珠澳大桥自开始施工以来,广东海事局积极履行海事监管职责,全力以赴做好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各项工作,确保大桥施工水域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合理整合辖区资源,调用一流的装备来保障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升级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电视监控系统(CCTV)等现代科技手段,配合3000吨级大型海巡船“海巡31”轮,投入近五百万元改造一条趸船,配备了AIS、VHF、NAVTEX、GPS、雷达等现代化监管设施设备,辅助直升机,开展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动态巡航监管,“智能化”监管水上安全;注重创新实行一流监管。在大桥建设前期阶段,组织编制了《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总预案》,确定了大桥监管的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规划了大桥建设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统一了监管思路和监管方案,制定了航海保障方案及应急处置方案等,对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作了总体规划;配置专业一流的监管人员,成立了航标、海测、基建、技装四个专业技术支持小组,分别为大桥建设涉及的航标工程、VTS补充工程、海事监管基地和航标基地建设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全力配合大桥管理局做好相关工作,保障工程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符合海事监管需求;提供一流的服务,探索并建立了“统一受理、集中办公、联合会审、统筹实施”的海事行政许可模式。实行“一个机构对外、一个窗口办事、实行一套规则、执行一个指令”,累计召开施工方案审查会20多次,发放施工许可证21份,审批施工船舶600多艘次。组织召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伶仃西临时航道转换技术研讨会,成立了由相关单位组成的临时航道建设工作小组,确定了临时航道建设和转换涉及的17项主要工作,制定了《伶仃西航道转换计划安排表》,并进行了具体安排和明确分工,以加快伶仃西临时航道建设进度及保障航道转换时船舶通航安全。

    据悉,近期广东海事将全力以赴做好伶仃西临时航道启用前的航标设置、海图改版、航行规定修编工作,确保主体岛隧工程顺利开挖,研究和制定桥区水域高速客船航路调整方案,规范高速客船航路,减少高速客船与施工作业的相互影响等工作。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