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颍河通航:两省一部都算经济账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船装500吨玉米,每吨运费约80元,一个月下来运粮能赚2万多元。以前,铁路运玉米每吨170元,公路运输每吨270元。”这是3月2日,沙颍河全线复航时,河南省沈丘县船夫郭银岭给记者算的一笔账。今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听了记者的转述,“这多好啊,百姓获益了,企业也降低物流成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找到自身建设中没能利用的优势。”
全长378公里的沙颍河属淮河最大支流,是豫皖煤炭运往苏、浙、沪的一条内河航线,豫东及皖北广大地区的水运主通道,历来有“中原水上丝绸之路”之称。整个河流的水运以煤炭、矿建材料为大宗货源,约占总运量的95%以上。遗憾的是,沙颍河最近50年来未能全线通航。
两会开幕之前,记者曾随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考察了沙颍河。3月6日,他告诉记者:“水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样的吨公里运费,公路是5角钱,铁路是2角钱,而水运只需8分钱。河南周口面粉厂因为沙颍河的通航一举扭亏。”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振兴皖北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以及富士康、格力、厦工、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成功落地,河南省的产业开始升级。赵建才称:“集装箱运输量上升遭遇航运瓶颈。”
安徽也遇到同样的难题。安徽省副省长黄海嵩告诉记者:“无论是安徽传统的煤炭产业,还是新的家电、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缺少了运量大、成本低的水运系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
资料显示,2010年、2020年苏、浙、沪煤炭需求分别为3.32亿吨和4.33亿吨。整治沙颍河打通平顶山煤田和阜阳煤田水上外运主通道,对缓解“长三角”地区煤炭供需矛盾十分必要。
安徽省、河南省打通全线沙颍河实践证明,内河航运是绿色运输方式,加强内河航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两省还算了一笔环境账,新建1公里铁路需占地40亩到60亩,一般公路需占地30亩,高速公路需占地80亩,内河航道建设只是充分利用现有河道,且疏浚整治时还可增加可耕地。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交通厅厅长杨光成说:“长期以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追求发电效益、忽视航运,以及航运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航道立法滞后等问题,造成内河航运仍然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徐祖远称:“打通沙颍河其实不难,也不用政府花很多钱,窍门在于创新了水运建设投资体制。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提高全社会对水运效率的认知,发展完善综合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