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围观船闸通航

3月2日上午,寒风细雨中的沙颍河畔笼罩着一层薄雾,一艘艘货船在刚刚重建的阜阳船闸前的河面上整装待发。这是阜阳船闸重建工程正式通航的第一天,河岸边密密麻麻地聚集着船民、群众、工程建设人员……大家翘首以待,期盼通航时刻的到来。

9时30分,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中,第一艘货船缓缓驶入船闸,伴随着掌声、欢呼声,船闸通航宣告成功,沙颍河这条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水道”迎来了发展的新纪元。

这一天我们盼了好久

看着货船顺利驶入船闸,工程建设人员们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阜阳船闸项目部副经理胡磊告诉记者,船闸重建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到今天终于大功告成,如今只剩下一些阀体修整美化等周边环节。“辛苦了几年,终于看到了成果,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的沙颍河全线复航了。”胡磊激动地说。

船民刘玉和意气风发地站在船头,脸上洋溢的也是满满的喜悦,他的船满载着400多吨玉米从河南周口一路驶来,目的地是江苏南通。作为第一个通过船闸的货船船主,他感慨万千:“终于等到船闸通航了,以后再也不用从别的航道绕行,这一天我们盼了好久。”刘玉和说,他是跑单船的船民,以前跑这条航道,需要从茨淮新河绕行,整个航程是20天左右。现在阜阳船闸通航了,每趟可以节省5到6天,不但时间缩短效率提高,运输花费也节省了许多。

“我们的新船闸不但漂亮,还很现代化,许多设备别的地方都没有。”刘玉和摸着船闸边的自动桩,脸上写满自豪。他告诉记者,这种自动桩可以随着水面升降自动调节高度,提高了货船停靠的安全系数,在他常跑的航道上只有新建的阜阳船闸才有这种设备。

钮氏兄弟俩泪湿眼眶

同样身为船民,站在岸边观看这个历史性时刻的钮永俭、钮永礼两兄弟已经湿了眼眶。“我没想到,真的看到了我们的船闸重建,沙颍河复航。”言谈中,哥哥钮永俭甚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告诉记者,自己家祖祖辈辈都是船民,以前就住在船闸边上,小时候他跟着父亲跑船,亲眼见证着阜阳船闸从热闹到冷落,今天终于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十七岁开始自己跑船,那时候老船闸还在用,大货船都会先停靠在七里河也就是现在的阜裕大桥附近,再把货物分装到小船上,到老船闸这里周转。后来船闸断航废弃以后就再没走过这条水道。”钮永俭说,那个时候,航道断航、航运公司破产,许多人都不看好水运的前景,要么改行,要么去了外地跑船。他和弟弟因为祖辈都吃这碗饭,才咬着牙坚持下来,拉着熟悉的船民组成一支小船队,最初只有六七条船,现已发展到12条船。

“这些年,油价一直在涨,加上茨淮新河上船闸多,周转时间长,我们基本上只能运煤炭。一年下来除去油费、养护费等,根本也剩不了多少钱。”钮永俭说,现在阜阳船闸通航了,他每趟航运可以少停两个船闸,至少能节省两到三天的时间,一来一回一趟可以节省三万多元。“现在我们不但可以拉淮南的煤炭,还可以接周边地区的沙石、粮食等订单,生意多了,成本降了,赚钱多了,我们的生活也就更有奔头了。”弟弟钮永礼说,他们的船队现在满载着从淮南运过来的石料准备去往河南,这两天一直在等船闸通航,现在通航成功,他们也要起航出发了。

阜阳通江达海不再是梦

除了船民和现场的工作人员,重建船闸的通航对许多周边居民也有着别样的意义。“自从船闸断航,我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这里过船了,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这个景象,而且是这么大的船,这么漂亮的闸门。”在现场,65岁的市民张玉山感慨万千。

张玉山告诉记者,70年代他刚刚参加工作时,每天都要路过这里,河面上聚集着各式各样小船,一派繁忙景象。后来船闸断航,他给孙子、孙女们讲起这里曾经过船的故事时,孩子们总不相信。这么多年过去,连他自己都快要遗忘了曾经的繁华景象,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船闸复航,他特意带着孙子、孙女一起来看通航仪式。看着孩子们在岸边兴奋得又跑又叫,他也在感慨着时代的变迁。

“‘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昔日明朝翰林学士熊庭弼笔下沙颍河的繁华景象,必将在不远的将来重现。”市海事局工程师柳金顶望着缓缓前行的航船说,今天阜阳船闸的正式通航,意味着断航30余年的沙颍河全线贯通,也标志着阜阳这个内陆城市通江达海梦想走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