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事部门为航运企业上门服务(图)
海南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工作人员来到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上门服务
信息登记和审核确认同时进行
提供信息采集服务曾化解了许多矛盾
7月9日,在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海船队办公室里,《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看到,桌上堆满了各种船员证书,桌边排满了熙熙攘攘的船员;而桌前,坐的不是该公司的人员,却是身着海事制服的几名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在为船员进行指纹采集和信息录入,有的在进行船员信息验证,俨然已成了这里的一员。原来,这是海南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航运公司进行船员电子信息采集。
据介绍,海南海事局积极响应海南省整治“庸懒散贪”专项工作的开展,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推进早前确立的“勤政便民、登门服务”的工作措施。为了加快海南辖区船员信息采集进度,海南海事局积极联系海峡航运、粤海铁等大型航运公司,将办公现场搬到了公司里头,从6月21日起派工作人员到各公司更集中、更直接地为船员采集电子信息。至今,共为3269名船员进行了信息采集。
据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杜福兴介绍,10天内,该公司已有700名船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采集。他告诉记者,公司的船是滚动发班的,每天不间停地穿梭于琼州海峡,靠离码头很频繁,800多名船员大多在船上工作,船员们要抽空去海口海事局政务中心等海事机构采集点进行采集,肯定会影响船舶开航,对公司正常运营造成一定影响。现在海事部门上门服务的举措,一下子化解了这个矛盾。
杜福兴告诉记者:“你站在船队办公室往外望可以看到,船员从船上一下来到码头上的采集点一共才50米左右,船员们可高兴了,他们都挺感谢海事局这种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的做法。他的语气里透着股高兴劲儿,这个做法真是让我们都耳目一新。在港口里,我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来到"家门口"的服务,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他感叹道,他是深深感触到了海事部门工作作风的变化:“以前总觉得是管着我们的机构,现在跟海事局的人打交道都觉得很亲切,也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热心服务。”
据了解,船员电子信息采集,包括船员基础信息和船员证书信息,这是完善船员数据库信息,推进船员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前提。在整个海南辖区,约有6000名船员,船员数据管理将是船员管理业务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今年2 月27 日,海南海事局正式启动了新版海船船员电子申报系统、海船船员管理系统和船员考试系统。建立权威、准确的船员数据库,是有效使用这个新系统的有力支撑,而现有船员的证书信息又是船员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尽快建立权威船员数据库,做好船员基础信息采集和证书信息的核对工作便成了当务之急。
据悉,为了不影响各航运公司和船员的正常工作,同时又能提高现场采集的工作效率,海南海事部门提前将每次现场采集工作告知给各公司,以便他们尽早安排好船员的工作,协助召集轮休的船员来现场采集个人信息。而在现场,海事部门严把船员数据库的入口关,严格遵循“先采集,再入库”的原则,坚持安排每组两名执法人员通过身份证阅读器和指纹识别仪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确认。
据海南海事局船员管理工作人员叶保整介绍,截至目前,整个辖区船员信息采集速度较快、势头良好。但是,海南省内还有大量的自由船员,未与任何航运公司签署长期服务合同,相对较分散,目前对这批船员的信息采集有一定难度。海南海事部门也已进行了广泛宣传,制作了船员基础信息采集指南小册子,一面在各海事签证点发放,一面在进行船舶安全检查时登船发放,努力扩大宣传范围和力度。
为有效保证船员数据库的源头质量,尽快完成权威、准确、完备的船员数据库建设,海南海事部门提醒海南辖区广大船员:请于10月1日积极主动携相关资料前往当地海事机构进行船员信息采集,加快入库步伐,促进提高船员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资料链接:船员数据库:采用全国集中的部署模式,其构成主要包括船员注册信息、证书信息、过程信息(考培发过程数据、资历、日常监管数据等)和辅助信息(机构信息、业务人员信息、字典和参数、质量体系信息等)。船员基础信息包括船员注册信息和船员证书信息,是船员数据库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注册信息是船员数据库的核心,证书信息是体现船员执业资格的关键要素,基础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船员数据库的质量。
船员进行电子信息采集需要携带核验的材料:二代身份证原件、电子照片、毕业证书原件、船员证书原件(服务簿、适任证、合格证、海员证等)、护照(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