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公众来说,防总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词。熟悉的是在大多数自然灾害发生时,都能看到它的名字,但几乎很少有人能说出它的全称和职责。

  对于公众来说,防总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词。熟悉的是在大多数自然灾害发生时,都能看到它的名字,但几乎很少有人能说出它的全称和职责。

  28日,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对省气象局、省防总进行专题调研时指出,今年汛期来得早,各项防汛抗洪工作部署得早,落实得比较好。但汛期才刚刚开始,自然灾害明显偏重,随着龙舟水和台风季节的来临,我省防汛任务将更加艰巨。

  在5月开始的大范围降雨中,粤东西北多地出现超过100年、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作为洪涝、台风、干旱多发频发的水患大省,广东再一次遭遇了自然灾害的考验。

  广东面积庞大的潜在洪灾之地依靠何种力量对抗洪魔?在人与天的作战中,广东人依靠怎样的智慧捍卫生存的权利?作为防汛抗洪的总枢纽,省防总如何运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南方日报推出特别报道,向公众解密广东省防汛抗洪工作背后的真相。

  南方日报记者 邓圣耀 谢庆裕 实习生 张艳丽 统筹 王晖辉

  省防总只是虚拟组织

  办事机构为省三防办

  5月18日凌晨2时,广东省三防办常务副主任贺国庆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各地汇集而来的降雨量数据。梅州市焦龄县、平远县、梅县数据出现了异常,当时录得最大数据已经超过了200年来的最高纪录。

  “情况危急,可能会出现严重险情,要求各县抓紧转移危险区域群众!”贺国庆在紧急报告上级领导的同时,要求在场的5名工作人员分头给梅州各县打电话。一时间,询问声、汇报声在办公室里此起彼伏,从凌晨2时持续到早上8时。

  贺国庆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电话是省防总获取信息、传达信息、下达指令最重要、快捷的方式,而电话后面的人则构成了广东省三防体系最牢固的保障。

  早在1950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后不久,广东省政府就批准成立了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简称“省防总”,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又加入了“防冻”),负责指挥组织全省的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工作。

  一直以来,省防总总指挥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副总指挥由省政府分管秘书长和省水利厅、省军区、省武警总队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今年,根据省政府对设立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办理意见,增加省气象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分别由省水利厅、气象局、水文局、海洋渔业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负责同志担任。

  “因此,省防总实质上只是一个虚拟组织,办事机构为省三防办。三防办挂靠在省水利厅,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全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工作。”贺国庆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省防总的成员单位主要分为四类:一是气象、海洋、水文等监测预测预警技术支撑单位;二是驻粤部队、武警、公安、消防等抢险救援保障单位;三是宣传、发改、财政、民政、经贸、卫生、广电、物资等综合保障单位;四是建设、国土、安监、教育、环保、渔业、海事等重点防御对象主管单位,其中交通、通信、电力等部门既是重点防御对象主管单位又是综合保障单位。

  物资、技术、人员

  构成三防保障大网

  半个月前的梅州洪灾中,有人在微博上发出了“平远冷水坑水库决堤”的消息。这条微博引发了舆论强烈关注,有媒体为此派出多路记者第一时间前往。

  消息传到省防总办公室,防总的工作人员却相对没那么焦躁。“根据我们的监控,目前没有发现异常,所以此消息可靠性不大”。但为了谨慎起见,防总还是进行了多方核实。很快,该消息确认为假消息。

  现在,通过现代技术和人员保障,省防总已经建立起一套庞大而细密的监控体系。“如果有情况,我们肯定比网友知道得更早。”

  5月29日上午11时48分,在省防总的办公室,南方日报记者看到几个大屏幕上显示着卫星云图实时采集分析系统、防台风会商/视频监控系统……全省各大水库的实时视频、江河水位情况等被悉数反映。

  但贺国庆说,监控只是第一步,发生问题后的抢险才是真正检验三防能力的试金石。

  “这需要物资、技术、人员的三重保障。省三防办先后组建了5支省属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4支省属三防机动抢险队(2013年在全省各地共设有45支小分队)、2支省属防汛抢险潜水队和1支省水文应急监测大队。此外,驻粤部队、武警、公安、消防的全力支持,一直是我省防汛救援抢险工作的磐石靠山。省海洋与渔业局渔政大队、交通部南海救助局、省海上搜救中心、省公安厅飞行大队也是我们重要的应急救援力量。交通、安监、电力、通信、建设等成员单位也成立了防汛专业抢险队。三防办建设了各级三防物资储备仓库。省防总建成省级三防物资储备中心仓库和惠州、韶关、梅州、茂名4个区域仓库,共储备了各类三防物资器材设备总价值约7197万元。各市、县均建立了专门的防汛物资仓库。省三防应急专家库中共有6个专业领域的专家270名,为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发挥重要参谋和技术支持作用。

  为了加强对于三防工作的落实和重视,广东建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五种防汛责任制度,行政首长对行政区域内的三防应急工作负总责,并严格按“一人一宗”的原则落实各级行政领导担任防洪工程行政责任人,对汛前检查、维修加固、汛期调度、抗洪抢险、救灾安置等工作全面负责。因此,各地市的市长几乎都成为了当地三防工作的总负责人。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将追究其责任。

  于此,一张巨大的物资、技术、人员的大网覆盖到了三防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广东三防工作的最根本保障。

  提早预测会商决策

  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从省防总的成员单位组成可以看出,三防工作是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因此与各部门的协作和会商成为三防工作的重要一项。特别是对于气象水文、海洋的提早预测、提早会商、提早决策,成为重中之重。

  “预计,19日夜间到21日,广东省将有一次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过程。”5月19日上午,在强雷雨云团仍在广西境内加紧南下之时,一份《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的“红头文件”,已及时向省委、省政府领导、省政府应急办及三防办等相关部门发出。

  南方日报记者在省气象台值班室看到,每时每刻都有七八组预报员聚精会神、分门别类地紧盯屏幕看气象图表,正如气象台的口号所言,“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

  据介绍,预报员会根据经验,对这些图表作出判断,制作成预报信息。有了预报信息“产品”,下一步就是与三防办等部门的信息对接与联动。“这种互动是随着天气形势的发展而加密的。”据省气象台台长冯业荣介绍,在天气平稳的情况下,省气象台会发给三防办每天一份《天气报告》;遇到暴雨等重大天气过程,会发送一天1到3份的《重大天气快报》;而像5月以来的几次特大暴雨,还有最近的“龙舟水”,气象台会每隔3小时发出《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内容包括3小时内的降水实况,以及未来天气的滚动预报。“在七八月份的台风季节,我们还会在台风登陆前每小时发布信息专报,供省政府应急办、三防办等做决策参考”。

  当三防办接收到气象部门的信息报告后,就会根据雨情以及水文部门上报的水情等信息的轻重特点,启动多部门会商、省防总副总指挥甚至总指挥、省领导坐镇会商等机制。

  “每逢重大天气过程,我们都会派预报员到省三防办值班;防总召集重大天气会商的时候,会由我们的首席预报员参与,甚至气象局领导到场汇报。”冯业荣说。

  热点释疑

  三防体系建立完备 为何洪灾仍有伤亡

  对于全省三防工作中公众普遍关注和疑惑的一些热点问题,省三防办日前进行了解答。

  南方日报:既然广东省三防体系建立已经比较完备,为何在此轮洪灾中还出现伤亡情况?

  省三防办:这次暴雨中有两类人占了伤亡人数七成。一个是临时居住的外来人员,他们不熟悉当地自然环境,容易受灾。而且当地政府对他们的信息缺乏掌握,难以监测。第二类是留守家中的孤寡老人,大部分是孩子出去打工独自一人生活,孤寡老人自救能力弱,互救能力差,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想撤退撤不出来。但要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是社会管理问题。

  南方日报:自然灾害发生后,人员伤亡情况是怎么统计的?怎么保证伤亡人数的准确,避免少报、漏报、瞒报?

  省三防办:三防办在每个县里都有在线统计员,在得知情况后会第一时间输入电脑,电脑里的数据会自动传到省里面的系统实时更新。第二个通过传真。两个可以互补。人员伤亡统计主要依赖于基层有关工作人员,他们凭借对当地情况的熟悉去跟踪核实。例如,在人员转移完成后,会挨家挨户上报数据查看人员是否齐全,若出现没齐的情况,就可能是失踪或是死亡。

  我们有三防责任追究办法,按照客观原因而非简单数字多少追究责任。另外,家属也会上报反映,所以不太会出现瞒报。

  南方日报:有人认为洪灾归咎于水利工程设施,认为设备级别不够20年一遇的水利建设标准怎么能挡100年一遇?

  省三防办:靠水利工程包打天下的想法是错误的。就算是20年一遇,那证明它在大部分时间还是发挥了作用的嘛。如若都建成百年一遇的防御工程,需要投入极大的社会资源,而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几率低,效益不明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比如花1000万元非工程措施能搞定的,非要用10亿元建工程。自然灾害防御不单是靠水利工程就能保证的,关键还是救援力量。其实这9.9亿元完全可以投入救援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救援力量保证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同时还可以多方使用,这个综合作用就更大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