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事系统首批三艘溢油应急回收船列编完毕

  昨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国内最大的溢油回收船“海特111轮”及相关配套船舶亮相北仑,并展示了在水上快速吸收油污的本领。
  昨天(6月5日)上午,在我市溢油应急设备库前的码头上,记者见到了“海特111轮”。这艘白色的船全长近60米、宽12米,为目前国内最大,也是技术最先进的溢油回收船。
  据宁波海事局副局长李树兵介绍,作为我国最大的油品及散装化学品中转基地,宁波港去年进出港油品、化学品危险货物已达2.3亿吨,占全港货物吞吐量51%。现在,平均每天有110艘危险品船舶、近6艘超大型油轮在港作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水上环境清洁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为此,宁波海事局日前配置了这艘溢油回收船。

  相关阅读:
  我国海事系统首批三艘溢油应急回收船列编完毕
  新华网
  记者8日从浙江省海事局了解到,随着中国最大的溢油应急回收船“海特111”列编浙江海事局,中国海事系统首批三艘中型溢油应急回收船全部列编完毕。至此,“海特111”与山东海事局的“海特071”、广西海事局的“海特191”将构筑起中国沿海清洁“防护网”。
  据了解,“海特111”总长59.60米,型宽12.00米,型深5.20米,总吨位994吨,净吨位557吨,每小时能收油200立方米,一次性收油量为640立方米,是中国现有的最大溢油应急回收船。
  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原油进口和储备基地,浙江省近两年油类货物运输呈现快速增长。2011年,浙江危险品货物进出港数量为25896万吨,其中原油和成品油占73%;浙江有油码头183个,一批30万吨级油类码头正在宁波-舟山港加紧建设,辖区存在一定的溢油风险。
  浙江海事局局长高军表示,“海特111”列编服役将改变目前辖区内以“围油栏、吸油毡、消油剂”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清污模式,是浙江海事构建“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入使用后,“海特111”将主要用于浙江沿海近岸海域(含港区水域)船舶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包括溢油回收、临时储存、处理等,兼顾溢油围控、消油剂喷洒、应急辅助卸载、溢油监视和重点污染源监护等,大幅提升了中国东海海区溢油事故的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并与“海特071”、“海特191”共同构筑起中国沿海清洁“防护网”。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