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下午,烈日当空,江苏昆山市的马路上行人寥寥,车辆也少了很多。昆山海关监管场站,户外集装箱里,昆山海关监控二科关员陈璞刚伸手拿起一个金属螺丝,可一秒钟后,两根手指就像触电一样弹开,螺丝瞬间掉落到地上,细看指尖,已经被烫出了一道红印。

“幸亏刚才一路顶着太阳走过来,出了一身汗,要不然没准能烫出个水泡来”,负责开箱的监管场站工作人员张坚一边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汗,一边盯着印子说。虽说立秋已过,但昆山的气温仍高达40摄氏度,7月以来屡破近百年来历史极值,而海关集装箱里面的温度更是接近70摄氏度,是名符其实的大“烤箱”。

小陈在关里头是出了名的“爱干净”,平日里不论啥时候看到他小卷发总是梳得一丝不乱,但他深蓝色查验服被浑身汗水粘在身上,前胸后背弄出几个“大气泡”,前面的头发分岔倒伏在额头上,一阵风吹过,几个“气泡”上下摇晃,头发却纹丝不动。脸和脖子上说不清有几道汗痕,一路走过就在明晃晃的监管场站水泥地面上留下一路不规则的空心汗圈。一家报关公司报关员姚瑶陪同查验完毕,回公司处理单证了,但小陈却没法走,因为另两家公司的查验货物又到了。

这一次查验的货物是化工品,箱门打开的一刹那,太阳直射下集装箱内密闭的热浪,混杂着刺鼻的味道,毫无保留地扑面而来,走在前面的新宁物流报关员小顾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大步,小陈身子虽然没动,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等味道稍微淡了些,他就和同事高正杰一起跨进了集装箱,仔细核对货物。与最高时一票单证上百个集装箱相比,这票单证集装箱只有一个,托盘也不多,但因为是拼箱品名有二十个,所有每一个托盘上的货物数量、品名、状态等都需要进行仔细地检查,一趟下来一待就是半小时,出来小陈和老高都成了“水人”。他查验的集装箱外,围着十来个司机师傅,这么大的太阳这么热的天,谁能待得住驾驶室?都跑出来看着关员查验,盼着自己的货能尽快放行结关,早点回家纳凉。

“其实应该在外面等几分钟,毕竟化工品对人体有害,但这个箱子不查掉,后面的车子靠不过来,大家等得着急”,小陈说。

负责查验工作的他,每天都要在户外查验35票以上,其中高温集装箱内作业至少10次,平均每天要进出近30个集装箱,平均户外作业时间超过5个小时。“8月以后是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业营销旺季,这两天单子(进出口报关单)明显多了起来”,小陈告诉记者。

下午16:45,小陈回到通关大厅,把查验后续事项处理完,就一头扎进了淋浴间。同事们都说一到夏天,小陈不是在查验或冲凉,就是在去查验或冲凉的路上。更有“老大姐”开玩笑,说他每天都要带个旅行箱带十套衣服上班,但小陈自己却只肯承认三套,在单位一般只冲三次凉,中午饭前、下午第一次出勤查验结束和五点下班前;碰上加班,就多冲一次。一到夏天,小陈宿舍的洗衣机也“连轴转”,每天至少转动一次。

在张家港保税港区海关查验现场,笔者在烈日下站了一小会,脚底就能感觉到滚烫的水泥地。但是在张家港保税港区从事查验工作的海关关员们,决不会因为炎热阻碍了正常的通关秩序。

8月5日下午3点,一艘3万吨级的散货船停靠张家港保税港区码头,随着船员启动舱门闸机,一股混合着机油、铁锈味道的热浪扑面而来,记者被这气味闷得喘不过气,赶紧站远了,而负责查验的关员却要沿着扶梯下到十几米深的舱底查验。

“真的佩服这群海关关员,要知道现在船舱里就像一个大蒸笼,在这样的环境里干上半个小时就是人的极限了。”来自山东的船员郭小山说。就是在这样极端的环境里,关员王贤华仍旧一丝不苟地核对着所有海工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并认真记录,拍下照片。

“天气炎热,企业等待通关的心情更加迫切,海关关员高温下的高效查验,帮了企业大忙,这批海工装备经查验没有发现问题,预计今天放行后过3天就能到达下游客户手中,厂家正等米下锅呢。”代理该票业务的报关员缪大斌高兴地说。

随后,记者来到张家港保税区东卡口,在宏源保税物流仓库前面的查验场地,一个个集装箱堆满了场地,打开装有进口原毛的集装箱,一股刺鼻的味道向记者扑面而来。“羊毛原毛是保税港区海关大宗进口商品,动物原毛的味道相当难闻,加上近期连续高温和长时间海运的高温高湿环境,味道就更加令人作呕。”物流监控科副科长李华向记者解释道。

在仔细核对封志号后,李华和关员周俊峰先后钻进了50℃以上闷热的集装箱里,认真核对。李华和周俊峰脸上的汗水不断地滴下来浸湿了查验记录单。“干了这么多年的查验,早已经习惯了。”周俊峰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