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巡航打通梅山海事嬗变之路

“叮咚!”“经电子巡航发现‘锦华338’轮涉嫌未签证,请前往核查。”看到执法终端上信息中心发来的消息,正在海上巡航的宁波梅山海事处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康斌和同事施巍巍立刻命令海巡艇改变航向进行核查。用了不到30分钟,他们就完成了此次执法任务。自从2011年开展电子巡航以来,这样的执法情景每天都在梅山海事处上演,仅2015年该处就开展了电子巡航检查船舶2717次,行政处罚334起,实现了辖区等级及以上水上交通事故从实施前的年均4起左右下降到现在的年均不到1起(2015年更是实现辖区全年零事故)的蜕变。

目前,立足电子巡航,宁波梅山海事处不仅改变了以前“广撒网”“凭经验”的执法模式,让执法更精准、更阳光,也完成了信息中心和执法单元以及监管对象的多向互动,成为浙江海事“三化”建设、构建全新水上安全监管格局的先行者,嬗变之路华美而精彩。

监管执法之变

从“凭经验”到“精准制导”

梅山海事处镇守着宁波舟山港核心港区南大门,是我国沿海南上北下中小型船舶必经之地,其中佛渡水道、梅山港临时进出港航道、客运航线等航线呈现小角度交叉;客船、采运砂船、渔船等多种类型船舶集中进出,日均船舶流量高达600艘次;加之渔网密布、天气多变等多种因素,安全监管压力十分巨大。

2010年成立之初,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梅山海事人只有埋头苦干。工作人员出门巡查时就一个包、一支笔、一个文件夹,最多带个相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每天还要连轴转,海水涨潮,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为水上安全护航。“但随着辖区通航密度进一步加大,传统的日常巡航模式,想快速、准确发现全辖区船舶违章,犹如大海捞针,全凭执法人员经验与运气,这就给船舶留下侥幸心理冒险航行。”梅山海事处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康斌介绍,近几年,大量参与沿海运输的内河船航经佛渡水道,梅山保税港区开发进入高峰期等新情况的出现,通航环境进一步复杂,施工船、渣土船、砂石船众多,所以梅山水域成了“危险廊带”的十字路口。

千难万难,只要干起来就不难。宁波梅山海事处从2011年建立GIS监控、VHF专人值守一体化的监控平台起步,目前已基本完成信息化系统资源的整合,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提醒服务、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并建立了制度化的电子巡航机制。2015年9月9日上午,“浙普26526”砂石运输船未开启AIS闯入繁忙的佛渡水道,正在值班的电子巡航值班员发现该船立即通知附近的海巡艇前往检查。同时,电子巡航人员通过系统了解到该轮还存在船舶证书刚过期、船舶从未签证等违章行为。面对执法人员停船接受检查的要求,“浙普26526”冲开执法巡逻艇,并加速往舟山六横方向逃逸,电子巡航人员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并协调宁波、舟山两地海事部门、边防部门增派多艘海巡艇和拖轮进行围堵。“最终我们花了8个多小时,在条帚门中部将该船截停并带回梅山海事处辖区进行调查处理,如果不是电子巡航系统,这条船说不定就从我们眼皮底下溜掉了。”康斌说。

据了解,自电子巡航系统运行以来,梅山海事处通过编写《监控室值班指导手册》,从规章制度、信息系统操作说明、电子巡航流程和业务须知等方面对值班行为进行规范。并根据辖区特点和执法重点,制定电子巡航路线图,实现对辖区检查全覆盖,并利用电子巡航平台梅山海事处每天开展不少于8次的拉网式、全覆盖电子巡航,巡查项目9项,巡航线路标志共34个。

同时,梅山海事处还推出电子巡航“5+1+1”工作模式,采取视觉瞭望、网格化可视化系统、雷达信号比对、CCTV监控、VHF询问等5种电子监控手段,多方法、多途径了解掌握辖区过境船舶动态,充分利用网格化可视化系统优势,重点加大对船舶证书是否有效、AIS信号是否正常、船舶是否正常签证等方面的筛查,并对易发违章区域进行重点盯防,提高违规行为查处的针对性。“如今,我们在辖区开展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不仅实现了执法资源最优配置,而且实现了对违章行为的‘精准制导’打击,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康斌说。

应急服务之变

从“单向灌输”到“多向互动”

“梅山海事处,我船遇险,请求救助!”2014年12月3日凌晨,一阵急促的求救声通过电子巡航系统传到了梅山海事处信息中心。原来从宁波镇海驶往鄞州的“义海××”与奉化籍渔船“浙奉渔××”发生碰撞,“义海××”机舱快速进水,随时可能沉没。值班人员立即派出“海巡07008”、“海巡07112”赶赴现场救援,仅仅用了20分钟,救援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多亏你们来得快,不然我们就要葬身大海了!”获救时“义海××”船长不由得对海事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应急救援就是和死神赛跑,自从有了电子巡航机制,我们救援的效率和速度大大提升。”康斌告诉记者,电子巡航机制打破了信息流通的壁垒,既强化了事前预警,亦增强了事后救援反应能力。以前,每当遇到寒潮、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梅山海事处只能通过短信、航行通告等发布单方面预警预告。“有时候船舶都准备出航了,才知道禁航,损失比较大,现在我们利用电子巡航机制完美地实现了和船舶、信息中心、执法单元的多向互动。”康斌说,“就犹如每一艘在海上的船都成了我们的信息员,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辖区能见度、风力、潮汐等情况,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今年1月29日,值班人员在电子巡航时发现“JIA LE 08”轮在郭巨至六横的跨海电缆附近抛锚,随时可能挂断海底电缆,造成大面积停电。值班人员多次呼叫该轮无果,但通过电子巡航系统,值班人员先后联系上了在该轮附近海域的“利安218”和“东海救204”,在这两艘船舶的帮助下,梅山海事处终于和“JIA LE 08”轮通过高频取得联系,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大事故。

正如成功处置“JIA LE 08”轮险情一样,电子巡航系统不断帮助梅山海事提升应急服务能力。记者了解到,梅山海事处以“扁平化”为管理方向,尝试打破科室界限,发挥信息中心“大脑”指挥中枢作用,同时建立微信工作频道,共享辖区船舶到港、作业信息,强化了对客船、危险品船等重点关注船舶动态掌握,提高辖区掌控力。利用现有的VTS系统和网格化可视化系统,梅山海事处能非常直观的掌握通航要素、船舶动态等信息,结合辖区交通流组织、气象信息等情况,能够合理安排现场巡航计划和检查任务,对潜在风险点进行提醒、预警,对事故险情进行快速反应并提供后续信息支持。

目前,借助电子巡航,梅山海事处正在努力构建服务型、责任型执法单元。标注重点船舶,恶劣天气情况下,及时和船舶沟通,发布预警预控信息,监控室值班人员时刻关注辖区船舶通航密集区、渔网碍航区、客运航线、船舶交汇点船舶动态,了解船舶临时锚泊情况,必要时通过VHF设备,做好“点对面”提醒服务。

发展格局之变

从“传统模式”到“互联网+海事”

自电子巡航实施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宁波梅山海事处已经跨入了“互联网+海事”的大门。与传统的海事发展相比,电子巡航即适应了签证取消后事中事后监管的需要,又是今后全面应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智慧海事,实现海事转型升级的大方向。

“针对将来船舶签证取消的情况,我们早作准备,通过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整合AIS系统、船舶登记、签证、船检质量监督等系统功能,推行电子巡航,实现对船舶证书信息、签证、联系方式等信息查询,初步筛选出嫌疑违章船舶,实现了基层海事监管智慧转变。”梅山海事处政委张钧浩告诉记者,梅山海事处已经搭建了自己的信息中心,全部执法人员配备了执法终端、执法记录仪等设备,这些设备与信息中心的互联互动,连线成网,编织了梅山海事处自己的海事“天网”。

“过去我们都是由浙江海事局、各分支局指挥中心构成两级中心进行信息沟通,现在借助大数据我们积极构建‘互联网+海事’,在基层成立一个小的信息中心,不仅有效的衔接了各级指挥中心,也让基层海事在监管执法、应急服务等过程中的沟通更加高效灵活。”张钧浩介绍,“梅山模式”的电子巡航监管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实现了精准、高效打击。

作为浙江海事推进电子巡航的先行示范区,梅山海事处承载着浙江海事搭建统一的海事综合执法平台的梦想。自2015年年初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佛山召开电子巡航现场办公会后,浙江海事局统一思想,积极谋划,全力推进电子巡航工作。浙江海事局鼓励各海事处先试先行,不断优化骨干网络布局,实现浙江海事局辖区内执法人员的移动信息化装备配备率80%以上,并根据浙江海事实际情况,实施了浙江海事局网格化可视化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海船船员管理系统、现场巡查巡航系统等项目建设,覆盖了浙江海事局的所有业务应用,为建立统一的海事综合执法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

“十三五”期,浙江海事局将强化顶层设计,增强海事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加强海事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构建“智慧海事”,全面提升海事感知、分析、预测和控制能力,推动构建“互联网+海事”发展新格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