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有个‘舰队’,我们现在开船都遵章守法,不敢有丝毫侥幸心理。”一位常年在温州跑船的船老大感慨。原来,为了解决伴随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水上安全监管难题,温州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以中型执法船为保障流动基地,搭配12米级高海况执法艇并实施海上编队巡航值守,充分发挥高海况小型执法艇海上靠泊机动灵活的优势,着力打造海上流动综合执法平台。这个平台犹如“航母战斗群”一样,实现了远距离、长时间巡查,不仅有效震慑了违法违章船舶,也大大提升了海上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

改革创新 打造海事版“航母战斗群”

温州沿海是浙江的南大门,近年随着温州海洋经济发展,温州沿海一带浅滩围垦、航道疏浚、勘探作业等水上工程众多,海上施工交通运输、作业情况错综复杂,大量内河船非法参与沿海交通运输和施工船及砂石运输船严重超载、无证驾驶等违法违章现象严重,海上执法环境恶劣,安全监管持续时间长、查处难度大。

陈立冲告诉记者,由于海事小型执法艇难以实施海上远距离执法,而大中型执法船在海上也因涌浪大难以靠泊,且追查他船时操纵灵活性也不够,海上违法航行船舶被发现往往得不到查处;非法参与沿海施工内河船和施工船、砂石运输船严重超载违法航行行为被发现后逃逸现象严重,这是海事在海上执法中常见的痛点。

对于这些难题,陈立冲根据海上执法环境特点和支队配置的60米级、40米级执法船和12米级高海况执法艇的不同性能,在反复尝试将12米级高海况执法艇随中型执法船进行远距离巡航的实践中,掌握了高海况执法艇在恶劣海况中的性能特点,同时对其舱室内的部件不断进行改进,以适应随艇人员的需要,最终打造出了海上流动综合执法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由高海况执法艇与1艘或2艘中型执法船搭配使用,将中型执法船作为小型执法船后勤补给流动基地,小艇灵活靠泊,具有很强的海上执法威慑力。“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常态化地进行海上巡航、值守,巡查范围覆盖温州沿海,提升了海上执法能力;小艇也曾随中型执法船南至福建沙埕和北至台州大陈岛与相邻海事局进行海上联合巡航执法和联合搜救演习”。陈立冲说。

利剑出鞘 威震温州沿海

在维护海上交通安全,打击沿海违法航行船舶中,“航母战斗群”犹如一把利剑,威震温州沿海。今年8月份,陈立冲率队在洞头沿海打击无证游艇、摩托艇和非客船载客的巡航中,一艘干舷几乎为零且驶往外海的严重超载运输船舶进入他们视线,陈立冲随即指令执法船拦截并随高海况执法艇靠近登上该船;经检查确认,该轮“风发68”由洞头东沙渔港疏浚后前往海上预定抛泥点,存在严重超载运输和无法提供船舶证书、船员证书等违法冒险航行行为;在多艘执法船艇的夹击下,该轮不得不返航进行卸载并驶往海事监管基地接受处理。

“我们以打击海上严重超载的施工船和砂石运输船及内河船非法参与沿海运输这些违法船舶为主,仅去年我们就针对这些违法船舶立案查处近40艘。”陈立冲介绍,在流动综合执法平台上,我们可以实现就地立案、查处,执法效能大大提升,实现了100%的结案率。

应急先锋展 “海上神鹰”风采

海事“航母战斗群”不仅是海上安全监管利器,亦是应急救援的神兵。2013年,在距洞头50海里外海,有一艘渔船上的4名船员硫化氢中毒,情况万分危急;接到温州市搜救中心命令后,在洞头海域值守的执法船快速反应,待到完成搜救返航时,才遇到从温州港出发的别的救援船只。

在每次的防御台风中,“航母战斗群”均活跃于温州沿海及沿海避风锚地,根据海况流动值守,持续坚守海上几天几夜,直至防台工作结束,为途径船舶“点对点”开展防台安全预警、避风锚地和航道通航秩序维护、险情处置及应急救援等工作发挥了有效作用。

坚守是为了更好的护卫,在温州沿海的最前沿——温州(洞头)海事监管基地,陈立冲与同事们一起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精,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平安。“打造模范基地,争创表率卫士”是他们的奋斗目标,“情系江海,巡护瓯越”是他们自创的船艇文化品牌,他们统一形象、以基地和船艇为家,在温州沿海不断展现“海上神鹰”的风采,成为浙江南大门的靓丽风景线。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