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2日,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届博士论坛活动(第五期)圆满完成本次议题,至此该院首届博士论坛共计五期十二次的报告活动圆满结束,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首届论坛的最后一期主题报告活动,本期博士论坛聚焦工程结构的研究与运用问题,将首届博士论坛推向热潮。来自航道一所的刘林双博士发布了“软体排沉排力学特性及结构、施工工艺优化改进研究”报告,从软体排沉排破坏方式、破坏区域及影响因素谈起,通过室内检测、现场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研究软体排力学特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下,总结出软体排破坏原理和结构、施工工艺改进方案,并设计出新型混凝土单元块排。基础研究中心的尹书冉博士发布“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透水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报告,以对单体框架水流运动和框架群水沙运动特性的深化研究为基础,探究冲淤幅度与流速、孔隙率的关系,糙度和相对高度的关系,以及透水框架最佳布置方式。通过陆上稳定试验、实体加载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确定了最佳的孔隙率、杆件尺寸、钢筋类型等,借助波浪水槽群体稳定性试验和护滩效果试验成果决定透水框架的最优结构、框架抛投密度和布置宽度,并经由现场施工和效果分析对淤积效果进行了评估。

该院原总工余帆教高对两位博士精彩报告作出了高度评价,就如何优化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期望博士们在工程结构研究领域有更多突破,鼓励大家在博士论坛的平台上取长补短、共同学习进步。

彭松柏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届博士论坛的圆满举办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搭建了学术研究交流的平台、也为青年才俊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认为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公益性科研单位的性质将长期保持不变,在今后研究院进一步发挥长江航道公益职能的过程中,博士团队要脚踏实地、潜心探索,要从小从实做起,取得航道维护建设技术的突破。他要求博士论坛活动要作为一个研究院的名片长期举办下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走上前台,涌现出更多的人才。

首届论坛活动上,与会博士围绕航道建设与发展的主题,审视与反思航道治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讨论航道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展示该院科研人员在水沙运动规律、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技术等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对指导该院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论坛邀请了武汉大学李义天教授、陈立教授、长江航道局老领导周冠伦局长、刘怀汉处长、测量中心何明宪总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陆彦博士等多位水运、信息化、生态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和主题点评,展开务实、深入的研讨。

首届博士论坛为该院科研人员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形成了丰硕的技术成果,充分发挥了与会专家、博士团队的高级智库作用,集众智、汇众力、做实事,积极推进了该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