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正”轮停泊在黄骅港口。


 

“金海正”轮正在黄海航行。


 

“金海正”海员正在给塔吊刷漆。

没有海员的贡献,有一半世界在受冻,另一半世界在挨饿。”6月25日是世界海员日,被誉为勇敢者和奉献者的海员,是世界贸易90%的运输者,150万名海员的辛勤工作,保证了全球65亿人生活的正常日需供应,为国际航运业的运作安全和有效环保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长年耕耘在“移动的国土”上,海员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儿?6月12日至18日,记者来到中国海员建设工会组织的“全国新闻媒体走近海员”活动现场,从黄骅港搭乘“金海正”号散货船,深度接触海员这一群体,通过体验式采访,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

□ 全媒记者 杨柳 见习记者 毛庆 文/图

A

关爱蓝色国土的耕耘者

凌晨两点,“金海正”号散货船的船员们已进入梦乡,而为确保卸货安全,船长林艳忠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货舱的变化。耗费三十个小时,装载近五万吨的货量,刚完成扫舱关舱、转移克令吊,船员们下一秒又得备车,准备开航。朝阳初升,迎接他们的是新一周的海上航行,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硬仗……

近年来,随着交通强国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海运承担了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我国走上了从海运大国向海运强国转型的发展之路。为充分发挥串联全球经贸联系大格局的重要作用,航运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海员也随之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行的时代。

长期往返黄骅和镇江两地,即使是远洋航行了近七年的“金海正”号,也面临着长江航线短、航期紧、消耗精力大等诸多难题。

为了圆满完成每次航行任务,往往是船上全员出动三班倒,船长指挥、水手操舵、机舱巡查,不分白天黑夜,有时连续奋战二十多个小时,等靠上码头大家早已疲惫不堪,而甲板部人员还要做好卸货前的准备,团队的每个人都要24小时待命。

林艳忠揉了揉干涩的眼睛说道:“我们船运的货物基本都是煤炭,从北方运到南方港口,供应南方电厂的火力发电需求。电厂需求大,因此我们一点都不能懈怠,虽然苦点、累点,但当我们运的煤化作电能,送进千家万户时,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作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业45.8%的全国货物周转量和93%的对外贸易运输量背后,是无数中国海员长期漂泊海上、远离家园的默默付出。他们用自己吃苦耐劳、敬业负责的职业精神为全中国13亿人的生产、生活服务。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能担任海员的人,除了要经历大风大浪,更是综合素质过硬的佼佼者。”林艳忠对这份工作深以为豪。他补充说,从事国际运输的海员不但要精通相关技术,还要精通英语,尤其是三副以上的高级海员普遍有大学以上学历。担任船长则需要10年以上的海上工作经验,并要通过相应的培训和国家考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