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重庆市装备制造业三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未来三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巩固优势地位、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水平确定了方向。《规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刻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针对我市装备制造业当前存在的“短板”做重点突破,加速推动产业振兴升级。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为未来三年振兴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 已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体系,产生了一批竞争力较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和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产品。“十一五”期间,在一系列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装备制造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结构更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技术水平和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支撑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1年,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4.9%;实现利税233亿元,是2005年的4.2倍;形成了重庆机电集团、重庆船舶公司、四联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

但与广东、上海等装备制造业大省(市)横向比较,行业整体仍存在总量小、成套能力差、基础产业薄弱、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弱、总承包和技术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下一步需要抓住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转型升级以及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带来的机遇,引导我市装备制造业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建成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指导思想: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微笑曲线构建全产业,弥补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大幅度提高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包企业集团,提高系统集成和总承包能力,建成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重点把握四大原则:一是坚持产业技术创新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依托重点建设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和本地化制造,推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二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是坚持发展龙头企业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扶优扶强,培育具有提供系统设计、成套能力和系统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四是坚持提高成套能力和构建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形成以大型单机制造为核心、上下延伸的产业链。

到2015年实现五大发展目标:一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重点发展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和十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重大装备总装及配套本地化率达到80%;三是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形成销售产值1个千亿级-机电集团,8个100亿级以及一大批10亿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四是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劳动生产率提高5万元;五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年研发经费投入占总销售收入的2%以上,新增5~10个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产值率力争超过48%。

三、围绕八大重点任务,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

1、夯实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加强新产品开发,形成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结构,到2015年,摩托车产能达到1200万辆、产销达到1000万辆,摩托车出口500万辆,单车出口价值量提升到600美元/辆。

2、重点发展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到2015年,风电成套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装备、环保安全装备、船舶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能源装备、内燃机、大型铸锻件和关键基础件十大产业集群可实现产值3350亿元。

3、成套装备与基础件协调发展。一方面要抓好风电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环保安全装备、能源装备、船舶等重大成套设备的开发和制造,努力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和总成配套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为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配套能力。

4、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建成高起点、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若干家掌握核心技术、专业化水平高、具有知名品牌的 “专、精、特”企业,健全产业配套体系。

5、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以建设重点工程、实施重大专项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形成的市场需求,按照“以市场换技术、以订单引投资、以工程兴产业”的原则,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促进一批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6、策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围绕建设千亿级摩托车产业集群和十大百亿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装备产业集群,重点推进70个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度较大、行业示范作用显著的示范项目,形成2200亿元销售收入的项目库。

7、提升企业工程总承包能力。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努力提高设计、制造、管理、配套、承包的水平,增强在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三方面的成套能力,提升企业在工程总承包中的竞争力。

8、促进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其发展成为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推进面向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黑色金属期货交割库、有色金属交割库等服务平台的建设。

四、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要素保障,确保《规划》落实实施

1、形成实施机制,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政策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各方面对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装备工业专项资金支持,统筹运用市级各类支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向符合规划导向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设、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骨干企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倾斜。

3、强化资源支撑,推进项目实施。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发展基础设施,确保工业用地、交通、能源等支撑,优先保障纳入市级产业规划的项目需要。

4、扩大对外开放,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加强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吸引一批整机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项目落户重庆;推动市内装备企业以获取核心技术为目标走出去,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经贸企业联手“走出去”开拓市场。

5、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进口设备免税等政策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重大装备的重点建设工程和技改项目予以一定风险补偿;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动基础材料和工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

6、加快优势企业培育,建设高端人才队伍。加快装备制造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千人万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完善装备制造业人才政策和孵化体系建设。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