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航运业,说起广州很多人会不知所云,但一提到黄埔,都知道那是东方中国最古老、也是最大港口之一。

  如今,这里聚集了全球500强企业中的107家,有18个对外开放口岸(码头),有来自近1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货物,经此输往全国及136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辖区内的广州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9年居全国54个开发区之首,龙头位置,可见一斑。

黄埔检疫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视频监控与现场查验相结合

已投入使用的“国检易港通”电子监管系统

  8月2日,望着巨大的龙门吊轰然运转一刻不停,繁忙的码头船来车往井然有序的兴旺场面,广东黄埔检验检疫局局长樊武疆用很大的声音对我们说:“一年四季都这样,没有最忙,总是更忙、更多的业务像潮水一样一波连着一波,从不断线。”

  面对日益增长的业务压力,黄埔局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在致力口岸大通关建设方面,坚持科技创新,在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工作中,取得累累硕果。

  提速,责无旁贷的使命

  “黄埔港的声誉闻名世界,黄埔局的工作,也要和这份声誉努力匹配,提速,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说这话的时候,樊武疆已经坐在返回局大楼的轿车里,但音量依然没有降低,我们没去想这是性格还是气魄使然,但那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令人印象深刻。

  加快口岸通关速度,实现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已成为黄埔局近10年来的中心工作始终没变。为破解口岸通关环节手续繁杂、效率低下等难题,早在2002年,该局就着手研发了电子监管系统,将耗时费力的人工操作向简便高效的信息化通关模式转型。经年累月地坚持不懈,终于打造出黄埔口岸全流程、全方位信息化管理系统。就在那一年盛夏,该局率先在17个码头、80多个锚地泊位,对出入境船舶检验检疫实行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试运行。

  据介绍,黄埔局担负着华南地区年均3万多艘次的国际船舶检验检疫工作,锚地检疫和随船检疫最远到140海里之外的公海。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已使传统操作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不断提升通关效率,该局自行研发了“航行港澳船舶检疫自动应答系统”,并于2002年7月上线运行。该系统经国家质检总局鉴定为“国内领先”,并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还在2003年全国检验检疫大通关现场会上汇报演示。

  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号令下,2007年,更为全面科学的国际航行船舶电子检验检疫综合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两系统操作流程高效智能,手续简便快捷,实现了检验检疫与船舶代理公司的数据连接互通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有数据显示,与以往检疫模式相比,应用了“自动应答系统”后,船舶检疫速度平均提高60倍以上。

  攻关,没有止境的探索

  当今世界,“最”始终都被“更”不断地刷新或超越。

  2010年,如何实现“一单多报(报关报检)、智能审单、实时显示(查验与放行信息)、电子放行”等功能,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在降低码头物流周期、周转场地、作业成本等方面再寻突破,又成为黄埔局致力提高通关速度的新研发项目。

  当年初,黄埔局与广东局信息中心,开始着手研发“国检易港通”电子监管系统。他们基于电子海图的AIS船舶电子监管系统,在自动、实时、准确、全面掌握船舶动态信息方面,把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工作重心向口岸前移,对入境货物信息电子化智能预审预判,使法检与非法检货物实现有效分离,继而实现通关提速,并将全申报向“集中审单”、“无纸化”及“申报模式立体化”全面推进,将“可视化监管”再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11年,为加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检验检疫工作,黄埔局又着手研发针对特殊监管区出台的新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该系统整合广州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开发区货检场业务检验检疫监管需求,以黄埔局“风险分析+分类管理+电子监管+重点查验”的监管模式为指导原则,引入“全申报+合同备案”等先进管理理念,实行“合同管理+日常进出口申报管理”新模式,将建立进出特殊监管区收发货人、货运车辆、集装箱、货物的检验检疫电子查验、监管机制和区内各类企业电子备案制度等,均归纳在严密监管之下,开辟出一条快速放行的“绿色通道”,将保税物流园区检验检疫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增效,锲而不舍的追求

  在一系列创新探索中,黄埔检验检疫人始终把加快口岸通关速度,不断降低企业负担,提升经济效益,严格监管手段等,作为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攻坚方向。

  在一个又一个新系统、新措施、新模式上马运行后,他们将各系统与CIQ2000、集中审单、废物原料监管和企业诚信管理等系统共同运作,打造出检验检疫从船舶检疫、货物查验监管到实验室检测的“一条龙”完整业务信息流,对提升黄埔口岸核心竞争力、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理周新豫在接受采访时说:“从采用黄埔局推出的船舶自动应答系统后,每艘船舶至少可节省一天停泊时间,按每天每吨0.23元计算,每年可节省码头停泊费用约1500万元。同时,船舶代理公司报检人员也从原来3~5员缩减至目前1人。”同时,黄埔局自身也节省了75%的人力和83%的相关工作量。

  据广东外运黄埔码头公司测算,仅反复吊箱成本一项,即为公司节约出10%以上的码头工作场地使用面积。以2011年该公司54万外贸标箱、每标箱120元吊箱成本计算,全年可节省吊箱费用600多万元,2011年该公司集装箱货物营业额超过1亿元,全年可节约1000万元的费用支出。

  据黄埔局综合科科长吕力华介绍说:“近3年来,在辖区进出口业务量增长22%、检验检疫货值增长53%、截获动植物疫情疫病增长34%的形势下,黄埔局把关服务人员没有上升却略有下降。要说这其中的奥秘,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我们不断创新监管模式的结果。”

  黄埔局局长樊武疆说:“面对不断增长的业务量和企业快速通关的新要求、新愿望,检验检疫不能只冀望于人员的增加,而是必须向科学技术要创造力、要生产力、要高效率。我们的探索,我们的努力,也一直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做。”

  黄埔检验检疫人正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努力拼搏,在努力实践“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新征程上,正描绘着更新更美的图画。

安全快捷成特色

  “滴”的一声,装载着来自印度尼西亚浮水石的集装箱车刷卡,便通过了广东中外运黄埔仓码有限公司的大门闸口。“现在真的很方便,不用再排长龙等候放行了。”广州市瀚瑜贸易有限公司车队司机谭明信感慨地说,以前没有大半天的工夫,这段路是走不完的。

  8月2日12:00,专门航行港粤航线的佳航138号货船,满载着11.6万吨浮水石,从香港中转入境即将靠泊黄埔外运仓码头。

  我们看到,船代公司在通过“航行港澳船舶检疫自动应答系统”进行远程船舶检疫电子申报后,随即录入了船名、航次、来源国家、发航港信息以及证书情况、人员情况和卫生情况等内容,信息传出大约1分钟后,系统便自动判定通过船舶检疫。不到3分钟,船代公司、码头操作部门即时收到允许卸货指令。

  当日15:45,船舶到港,在完成靠港、调度指挥等一整套业务操作后,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便开始了卸货程序。据说,第二天清晨一上班,代理报检公司便可收集齐全报检证单,来到码头业务操作部,通过设在码头的“国检易港通系统”进行相关申报业务。

  中外运黄埔公司报关部业务员陈绮颖介绍说:“一般情况下,我们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货物的相关信息录入,之后一点键盘,‘国检易港通系统’便会发送进口重箱提单信息,同时接收商品分类信息,系统自动判定该批货物是否属于法检、非法检及是否抽检等信息后,便可发出放行指令。从信息录入到口岸验放行,最多用不了5分钟。但这些工作原来却需要两天左右,才能办完的所有手续,现在真是太方便、太简单了。”

  广东毗邻港澳,水运资源十分丰富。在黄埔口岸的珠江边,就有16个二类口岸码头。在黄埔外运仓码公司的业务办理大厅我们看到,虽然前来办理业务的报检员行色匆匆,但脸上的表情却都非常轻松。

  “我们通过‘易港通’申报检验检疫,能随时了解货物是可以放行还是需要安排查验,提早做准备,很方便。”性格直爽的广东中外运黄埔仓码有限公司经理唐志勇还介绍说:“‘易港通’是个很好用的系统,不是我一个人说好,凡是用过的都说好。”

  黄埔局工程师夏来群介绍说,在“国检易港通”系统中,以提单申报将报检向口岸前移;以商品编码分类实现分类管理、风险可控;提前进行疫区货物卫生处理、法检货物自动分流进入集中审单系统、可随时根据国家规定调整抽查比例以及非常态人工干预等控制措施,保证了对高风险货物严密监管。与码头业务操作系统信息共享,全面掌握货物到港、仓储等情况。同时,在黄埔局外运仓监管科的系统终端中,还可以准确查询到货物的堆位情况,便于监管部门及时全面了解货物信息,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