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诺兰的《敦刻尔克》刷屏了。大家被这个发生在西欧的故事震撼和感动的同时,也应该了解一下咱们中国的一次“敦刻尔克”。

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中国大地上也上演过一次可歌可泣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那一次,有个英雄拯救了150万人的命运。

以一人之肉躯,救百万民众。这位导演了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雄就是“船王”卢作孚。

不能忘记的卢作孚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说,中国四个实业界人士千万不能忘,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纺织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工业不能忘了范旭东,而交通运输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不能忘”的卢作孚,1893年出生于四川合川一个贫寒之家。时运艰难,卢作孚只有小学学历,但他小学毕业后前往成都刻苦自学,博览群书。

为寻救国途径,他17岁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革命。23岁在成都《群报》当记者,26岁成为《川报》总编。

1925年,32岁的卢作孚终于投身实业,筹办“民生公司”开始了实业报国。最开始卢作孚靠着乡亲、朋友的支持,以8000元购买了一条小客船,开始了他的航运之路。

仅几年内,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实业公司就完成了长江上游的航运界整合,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就是做到了。

在卢作孚的带领下,1937年抗战前夕,民生公司已经拥有46艘轮船,总吨位上万,近四千职工,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

而关于到底如何才能救中国,卢作孚同人讨论过无数次,他的朋友说:“我是一颗炸弹。”

卢作孚却说,“炸弹力量小,不足以完全毁灭对方;你应当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力量才特别大,才使人无法抵抗。”

抗战爆发后,卢作孚没有像友人所说一样如“炸弹”亲上战场,但却用他自己的方式,如“微生物一般”推动中国一步步艰难前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