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船检发布了名为“《红海行动》中最大的穿帮镜头”一文,引发了行业内的一片热议。

某航运媒体王海主编发长文读后感表示,“很少听说有索马里海盗有劫持,或者说劫持成功一艘航速在20节以上、干弦很高的集装箱船案例。事实上,我们耳熟能详的海盗劫持大案,大多发生在航速缓慢、干弦较低的干散货船和油船身上。所以电影如能选择后两种船做拍摄用,对航运行业细节的把握就更完美了”。这个点评既专业又中肯。

国际海事局也在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一定要注意船体干舷高度,防止海盗在吃水线最低点登船。并确保在通过高风险区域时船舶要全速航行,最少保持18节航速。

再回到电影本身,作为航运人,值得高兴的是,除了“加勒比海盗”和“海贼王”外,近两年,在海洋建设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票房冠军的电影中也不乏出现“航运元素”,无论是去年《战狼》中的吴京水下单挑多名海盗,还是今年《红海行动》中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成功解救被劫持货轮船员的反海盗场景都让观众看得过足了瘾。对传说中的大名鼎鼎的“索马里”海盗也是平添了许多神秘感。那么真实的索马里海盗是怎样的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加码,海盗也玩起了高科技。我们首先还原一下近年来最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海盗事件。一群海盗劫持了一个装满贵重货物的集装箱。这一行为与海盗之前的作案手法颇为不同,他们没有劫持船舶,也未将船员作为人质,而是登船后,按照事先通过黑客掌握了该公司的货物清单,用手机扫描条形码找到集装箱后盗走,扬长而去。经分析,海盗通过软件漏洞上载到服务器,进行远程访问服务器之后,下载了该船运公司的提货单。也就是说,上船前,海盗便锁定了目标。

显然,借助高科技和互联网手段,海盗的劫掠方式也开始升级换代,惯用的乘快艇、快速登船、劫持人质、索要赎金的暴力方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用起了高科技、玩起了互联网+ 的“新派海盗”,似乎少了些昔日的凶狠残暴,多了一些阴险狡诈。

现在的海盗,真可谓“与时俱进”,已从漫无目的的随机抢劫变成了有计划、针对性更强的行动。

这与曾经亲身深入到索马里海盗“出产地”邦特兰的加拿大记者杰·巴哈杜尔说法一致,在其所撰写的《致命的海域》中提及,海盗的选择对象起先是漫无目的的随机作案。而伴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投资者的不断“加码”,手持AK47、配备各种雷达、坐拥母舰的海盗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且海盗对于情报的搜集也更趋向专业化,所谓的一些敏感细节并非那么神秘,当你连上网络,打开在线海上追踪服务网站,只要缴纳会员费,便可获得船舶的定位信息。

另外,黑客的出现,也只是现代海盗利益链条上的一个节点而已,顺着这条轨迹能够“揪出”隐藏在背后的“黑手集团”,且“新派海盗”集团的分工已细化得像一家精密运转的公司。以索马里海盗的赎金分配为例,属于金字塔型,50%的赎金进了攻击者的口袋,30%分给投资人,剩下的20%分给岗哨。

其中,翻译人员在海盗的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有经验的翻译还极其抢手。以投资海盗的活动方式看,更已细化为“独资”、“合资”和“众筹”三种模式。可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海盗逐渐成熟的手法已经不容忽视。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