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赵文楷图像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重要的转型期。无论以华厦正统自居的朱明王朝还是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为了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强化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封建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尤其对于域外和海外的藩属国,采取怀柔和羁縻“远人”的手段。在政治上,通过朝贡制度,对周边国家遣使册封、颁正朔、赐历书等方式,从而达到巩固边防,减少边衅和海上威胁;在经济上,利用朝贡贸易等方式,使其获利并感恩;在文化交流上,早在《唐大诏令集》卷一二八记载;“蕃客入朝,并引国子监,令观礼教。”对于琉球人来华求教,王士祯在《琉球入太学始末》曾写道:“国家声教覃敷,无远弗届;而琉球向慕文教,尤为最笃。”还如历届出使琉球的册封使和其他随行人员,有医生、天文生、书画家、拳术家、琴师、僧人、道士等各种专门人才,在滞留琉球期间,都尽可能地与当地文化人进行交流,使得中华文明潜移默化地远播海外。周边国家也常常派使节和文化使者来中国观摩、贸易和学习,一时间出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太平盛世景象。

一、关于册封的由来。

中国对邻邦弱小国家的册封由来已久。秦汉甚至远古,在有关中国与海外诸国关系的文献上就有诸国“来献”、“来贡”臣服中国的记载。隋唐史书的记载更为明确,中国封建王朝或征伐或分封来确立邻国对其的臣属关系。宋元时期,一些依附中国的弱小邻邦,如高丽、安南、占城、缅甸等国的国王即位,必请求中国朝廷的认可,以中国朝廷册封为荣。到了明代请求中国册封的藩属国更多,如洪武二年(1369),“中书省管勾甘桓,会同馆副使路景贤,赍诏封阿答阿者为占城国王。”占城今位于越南中部。洪武九年(1376)三佛齐国入明请封,明朝命使臣赍印,敕封三佛齐国王。后来的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渤泥(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暹罗(泰国)、满刺加(马六甲王朝,控制南方)、苏门答剌(马六甲王朝,控制北方)、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安南(越南)、朝鲜等国,都先后得到明朝的册封。尤其是王位更替,权力争夺战中,中国的册封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于被册封者的王位起了确立的作用。不仅册封,由中国朝廷封立镇国之山和赍赐王印都引起诸国的荣光。如婆罗国(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得到朱明永乐朝所赐的王印,“民间嫁娶,必请此印印背上以为荣”。诸如此类,不一而述。这种对邻国藩属的册封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册封不仅能巩固诸国对中国的臣服关系,而且是维系远东及东南亚地区政治秩序、社会关系和贸易往来的重要纽带。同时,各国请求中国的臣服,是把中国当做他们的政治保护伞,在稳定各自国内政局中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二、赵文楷出使琉球的前因。

中日文化交流的最初历史,可从徐福东渡来追溯。司马迁《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淮南衡山列传》和《封禅书》载:秦始皇东巡琅琊,刻石颂毕,齐人徐福(书中作徐市)上书,称海上有三座仙山,有仙人居住,要求带童男童女渡海求仙。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但徐福究竟去了何处?书中并没有讲明。至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才说到徐福到达的是檀州,但这檀州究竟是哪里,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台湾,有的说是琉球,也有的说是日本。

那么中国和琉球的明确记载是何时开始交往的?何时开始册封的呢?赵文楷出使的琉球群岛,即现在日本的冲绳群岛。琉球人起源于福建南部的弥生人和冰川时期的大陆人,琉球自古都是中国能控制的地区,文化最接近福建。中国与琉球的交往始于汉朝,在隋唐时期,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的《通典》称其为“琉求”,居大海中,当建安郡。该书中还载,在隋朝大业中,曾有羽骑尉朱宽入海,访求殊胜,始至其境。在台湾典籍上也叫“流求”,一直沿用到宋元。《宋史・外国列传》载:“流求国在泉州之东。”诸于此类记载,暂不赘述。

《明史・外国列传》载:“琉球居东南大海中,自古不通中国。元世祖遣官招谕之,不能达。洪武初,其国有三王,曰中山,曰山南,曰山北,皆以尚为姓,而中山最强。五年正月命行人杨载以即位建元诏告其国,其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随载入朝,贡方物。帝喜。”就此,中琉正式发生册封关系,应该为洪武五年(1372)。而第一次赴琉球册封始于永乐二年(1404),因琉球中山王察度去世,明成祖朱棣遣行人时中赴琉球祭祀察度。据《明太祖实录》卷二八记载:“赙以市帛,遂诏武宁袭爵。”此为琉球“始受册封之大典,著为例。”从此之后,凡琉球国王嗣位,皆向中国请求册封。自明永乐二年(1404)武宁王受封开始,至清同治五年(1866)尚泰王受封为止,四百六十余年之间,中国共派遣册封使23次(其中明代15次,册封使27名;清代8次,册封使16名)。琉球国自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占据后改名冲绳,册封不再举行。清朝第一次册封琉球为康熙元年(1662),而赵文楷出使册封琉球,为清朝第五次,源于册封第五代琉球国国王尚温。副使李鼎元以日记体写就《使琉球记》,详记了出使经过。在赵文楷的《中山见闻录》也应该有详述,惜此书暂无稽考,好在他的《槎上存稿》总计存诗近百首,可以映衬。至于沈复沈三白所著的自传体《浮生六记》之卷五《中山历记》,所载做为赵文楷的从客出使琉球,情形根本不属实。实际上,沈复作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状元、官至山东按察使的石韫玉之幕僚,由其推荐,在嘉庆十三年(1808)随正使齐鲲、副使费锡章出使琉球[4],今不作为明证。

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琉球国王尚穆身故,遵照世袭罔替制度,应该由他的儿子尚哲继承王位,不幸的是,尚哲已在六年前去世,因此,只能由尚穆的孙子尚温承接起统治国家的重任。为了尽快得到宗主国的认可,尚温曾多次派员前来中国,请求加冕。在嘉庆三年八月再次遣正使耳目官向国垣、副使正议大夫曾谟进奉例贡,表请袭封。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举国志哀。初八,嘉庆将和珅作为擅权干政、贪黩营私的典型,革职下狱。同时,嘉庆开始集中皇权,惩治腐败,崇尚节俭,力图革除弊政,扭转奢靡之风。二月,福建巡抚汪志伊上奏尚温世孙请封,册封琉球看来再不可延迟,时任礼部尚书纪昀纪晓岚将琉球国特使来华请封的消息,禀告嘉庆皇帝,并进言:“琉球国恭顺天朝百年有余,修职纳贡,恪遵成典。今世孙尚温嗣守藩服,俟命于朝,请皇帝按照先帝之例给与诰命,遣使策封世孙尚温为琉球国中山王。”嘉庆新御大位,需要震慑权威,借此作为昭告天下、宣德中外的绝好契机。很快下发谕旨,同意琉球国世孙尚温的请求,同时命礼部着手选拔册封使臣。

据史载,清朝派遣的使臣,依照明朝的惯例,正使、副使分别派六科和行人司中的官员。清朝自第一次起,朝廷格外重视,康熙帝尤加注意人选,特令朝臣于“学识宏博、仪观俊伟”者中推选,并要求是文官,最好翰林出身,年龄不能过大,且身体比较健康。这次派册封使也不例外,经各衙门保送,礼部堂官初选,选中的册封使臣候选人共有内阁中书四人、翰林院编修三人、都察院给事中四人、礼部主事三人,计十四人选,名单被带入乾清宫,由嘉庆皇帝亲自定酌。在赵文楷门生汤金钊[5]撰于咸丰二年的《山西雁平兵备道前翰林院修撰赵公墓表》(后简称《赵公墓表》)这么记录道:“庚申,中山王尚温请册封,天子怀柔远人,念非博学、能文章、知大体者,不称其选。大臣佥以公对,遂赐正一品麟蟒服充正使。”八月十九日,终于选定正副使分别为翰林院修撰赵文楷、中书舍人李鼎元。

赵文楷得知被选中后,在《石柏山房诗存》卷之五《槎上存稿》之开篇《奉命册封琉球国王留别都中诸友》诗云:“沧溟东去是琉球,飞楫来迎使者舟。万里鲸波劳远梦,五回龙节下炎州。直教薄海霑皇泽,敢谓乘风惬壮游。辨岳山头回望首,紫云天半护神州。”辨岳山[6]赵文楷自注为琉球山名。在即将离别京城之时,赵文楷在诗中点出了清朝出使次数,道出了自己不畏远海、不辱使命的信心和决心,足见作为大清天使的怀抱和气度。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三、出使琉球前的各项事宜

这里有必要先简述一下赵文楷和李鼎元两人。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家贫而好学,十岁能诗文。乾隆五十三年(1788)以第二名举于江南乡试,嘉庆元年(1796)丙辰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及第,清仁宗嘉庆帝御笔赋诗,称赞他“文楷佳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由进士先授翰林院修撰,嘉庆三年(1798)戊午顺天乡试同考官,四年(1799)四月充实录馆纂修,任文渊阁校理等职,四年春还任己未会试同考官,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九日,经殿议选定赵文楷为大清正使,赐上卿鳞蟒服、白玉带,领圣旨前往琉球国。嘉庆五年(1800)事毕,谢绝琉球馈赠,颇受称道。嘉庆九年,丁母忧期满,正月先充文渊阁晓理,教习庶吉士,京察保列一等,六月任山西雁平兵备道,署理山西按察使,十三年(1808),卒于任上,享年48岁。性好吟咏,著述甚丰,目前可考的赵文楷著述主要有咸丰七年赵畇惠潮嘉道署刻本《石柏山房诗存》八卷、咸丰元年手录本《菊花新梦考》杂剧等。可稽考的文献有其子赵畇的作品,即咸丰十一年赵继元校刻本《遂园试律诗钞》四卷、光绪二年金陵刻本《遂园诗钞》六卷和光绪四年太湖赵氏刻本《遂翁自订年谱》,还有近代赵宝初编辑的《太湖赵氏家集丛刻》、著名京剧大师赵荣琛著的《粉墨生涯六十年》以及近年来国家档案馆、赵文楷研究、日本冲绳的相关文论和文献。而赵文楷的生平传记,最早见于汤金钊的《赵公墓表》。嘉庆二十四年(1819),汤金钊又在《槎上存稿》的后跋中曾这样评价:“吾师介山,秉刚直之性,负开达之才。少习幕务,谙练政事。”而李鼎元(1749—1812),字味堂,一字和叔,号墨庄,四川绵州罗江县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于乡,四十三(1778)年戊戌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擢检讨,改授内阁中书,不久升宗人府主事,出使琉球回国后升为兵部主事。五十三年(1788)三月,丁父忧。服除,人京复职。《绵阳县志》赞其云:“天姿英敏,博览群书。诗进苏、黄,书法挺劲。襟怀洒落,素尚风节。”又清乾嘉著名学者王昶的《蒲褐山诗话》云:“近日绵州称三李,以墨庄为最。意沉挚,辞警拔。筮仕后,索米不足,远游江海,所过名山大川,发其抑郁无聊之气,拔地倚天。三吴士大夫,未能或之先也。庚申,墨庄奉使琉球,余在武林,过访讲舍。君天才奇伟,佐以域外之观,海涵地负,当有骇心而诫目者。”李鼎元出使回国后,著有《师竹斋集》,乃一诗集,为嘉庆七年刻本,共计十四卷,对琉球多有诗传。后升兵部主事,嘉庆十七年病卒于邗江友人署。[7]在《清史稿》卷五百二十六之列传三百十三也简载有赵、李二人出使琉球的经过。

如果从尚温派使到嘉庆帝遴选使节,再到出使前各种特别的准备,赵文楷出使琉球的开始,应该从嘉庆四年(1799)算起。

赵文楷、李鼎元二人领旨后,便立即筹备赴琉的各项事宜。他们先详细查阅前任册封使的有关著述,再向博通掌故的内阁大学士纪晓岚等人多方登门请教,了解琉球国的历史沿革及风土人情。李鼎元在文中称呼纪晓岚为先生,这次见面在李鼎元的《使琉球记》里有详细地描述:“先生一笑,谓曰:‘二君来意,吾知之。然事隔数十载,老夫何能尽识!犹幸及见全、周二前辈出使时有琐细不登《志略》者,二君愿闻之乎?’皆曰唯唯。”“全、周二位前辈”指的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琉球册封正使全魁和副使周煌,全魁的从客王梦楼著有琉球《诗集》、周煌著有《琉球国志略》。后还载道:“先生曰:‘琉球世居炎徼,明初始入贡。其人深目而长鼻,其衣大袖宽博,男女皆以帕蒙首,贵者戴冠,式如僧帽而浅。封使之服,明则给事中以麒麟、行人以白泽;本朝自康熙五十有八年海、徐二公出使,始用东珠帽顶,正副使皆赐正一品麟蟒服,由工部制造、礼部颁给,顶带则自备;跟役正使二十人,其副十五人,例有顶带者仍许聘带从客;出都门,肩舆八人,例持节;诏敕前,有黄盖、龙旗等仪,皆由工部咨取。所以壮天威也。’”“海、徐二公”指的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正使海宝和副使徐葆光。纪晓岚对于历代册封的情况、琉球人的相貌和衣着、大清礼制等莫不知晓,可见他的博闻强识。他们还问了跟役人员、顶带品阶是否有前例?如何备拟奏折的情况?为何此次路费不供给?仔仔细细问了遍,纪晓岚一一作了回答。直到“语既毕,先生有倦容,与介山请出。”赵文楷再被李鼎元邀请到了他的师竹斋,“私诘之曰:‘闻起行在来春二月,今即有此命,毋太早乎?’介山曰:‘此正皇上体恤使臣之意也。此差既无路费,安家、制装种种须财;今所恃者,惟汪舟次先生请支二年俸例在。前辈仅百八十金耳,若非宽以时日,安皆骤办。楷且欲借此余日告假省亲,便筹一切。’余闻此怅然,羡介山家乡近,转念故园之远。”赵文楷比李鼎元小12岁,对李鼎元,赵文楷处处以前辈相称,不以正使颐指副使,非常敬重他。

以往出使琉球原本是份美差,同馆和同年都馈赠厚赆,不减数千金,但圣意廉洁奉公,使臣不得违背。正因为安家、制装费用较大,赵文楷只得四处筹措,还是不够,无奈依靠借贷。在2020年由康锐和李冬冬整理及许隽超审订、扬州市广陵书社出版的《赵文楷集》中《致梁中靖札》曾载:“近因琉球国王请封,例用正副使二员前往,掌院以楷入荐,八月十九日引用,蒙恩用为正使,赐正一品服,于明年二月启行。往返虽不及一年,而部署行装及一切诸费,非二千金不可。极力张罗,尚短数百,欲向年兄贷银三百两,俟明冬回来,即如数加息奉还。尚能慨诺,望即速示一音,并祈知会银号,以便支取。”筹措之窘迫,语气之急切,尽在札中。写手札的时间为嘉庆四年九月初三,在其启程回家之前。梁中靖(1765—1833,字与亭,号秋园,山西灵石夏门村人。累官至刑部侍郎,人称铁面御史)为嘉庆辛酉科(1801)进士,皆以清廉著称。

嘉庆四年(1799)十月初一,赵文楷请假后,匆匆离开京城,先期回太湖老家一趟。李鼎元因九月二十二日新遭胞弟李骥元(1755—1799,字凫塘,号中允)去世,没来得及相送。赵文楷此次回太湖,一来安顿病重的老母亲潘氏,二来继续筹集安家、制装等费用,三来选择同行的从客和随从。谁知刚出都就病倒了,为早日赴家,只得卧于车上,急行赶路。“抵家匝月,又以假满,匆遽入都。”到家刚满一个月就要立即返京,赵文楷在回京途中写了六十余首诗,名曰《遄征集》,“遄征”就是急行赶路的意思。

在集子里开始有载:“蒙恩给暂假省亲,出都即病困车中,未尝为一诗也。”而回京时,时序正是隆冬,“北风吹面,雨雪载途,所携仅仆隶数辈。”过桐城投子寺,过舒城、定远等,渡淮河,再到固镇、宿州,拜闵子祠,到徐州,再渡黄河。刚入山东地界,第二天就是小年。拜滕文公祠,一到两界驿,受阻于大雪,只得暂停下来。后拜孟子庙,过兖州,渡汶水,过梁灏里。连日冒雪前行,直到轿子不能行,夜宿路边茅店。到达谷城地界,已是除夕,此时他刚到四十岁,在旅店里很有感触,写了《除夕感怀》诗,有五题,其中有云:“闭门阅世态,十颇得三四。弹琴碧天高,此志期不坠。”“王事念将母,恩命孝治昭。……含泪别慈亲,出门魂自销。思之不可见,长夜何迢迢。”王命在身,王程匆匆,不能临床照顾病重的母亲,泫然泪下。过山东庄平县、高唐州、恩县、德州、景州。再宿出都时卧病的旅店,那次是因庸医治疗不力,几至不起。过河间府,到了河北境内,过白沟河行署。到嘉庆五年正月十一日入都,立即入朝销假,来回仅两个多月。顶寒风,冒霜雪,日夜兼程地奔波,煞是艰辛。

在赵文楷回太湖之际,嘉庆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礼部的外交事务仍按序进行,题上“为请旨事”的奏疏:“先经臣部议,准敕封琉球国世孙尚温为琉球国中山王,并赐恤故国王尚穆,遣正、副使臣前往。续经臣部遵将各衙门保送人员及臣部司员带领引见。”待琉球贡使团抵京,由礼部负责安排一切事务。恩准琉球贡使团着本国朝服到礼部呈递表文,程序繁缛且隆重,在中日档案资料皆有详细记载。

到了十二月十九日,琉球正使耳目官向国垣、副使正议大夫曾谟等贡使团成员也抵达北京,礼部官员将琉球贡使团安顿住进会同馆。第二天贡使到礼部上交表文、贡物。[8]礼部预设表案于正堂中,“(四译馆卿)率贡使暨从官,各服本国朝服,由馆赴部人左角门,伫立阶下之左;礼部堂官一员,出立于案左,仪制司官二员,分立于左右楹,均朝服。馆卿先升立于左楹之西,通事二员,序班二员,引贡使以次升阶立,皆跪。正使奉表举授馆卿,转授礼部堂官;礼部堂官受表,陈于案正中,退立。正使以下行三跪九叩礼,兴,序班引退。馆卿率贡使、从官皆出。仪制司官奉表退,次日送交内阁。”[9]后嘉庆下旨:“正使着赵文楷去,副使着李鼎元去。钦此。”礼部行文到福建督、抚,遵照执行,并告知沿途府县、驿站迎送和保护册封使。

赵、李二人后被带到嘉庆帝乾清官西暖阁面授谕旨,钦赐一品麟蟒服饰。这时,礼部官员也已经为他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皆按照乾隆二十一年(1756)封事向例开列条款。如:嘉庆皇帝敕封琉球国王的御书匾额“海表恭藩”一面;封王尚温诏书和敕谕各一道,谕祭故王尚穆文一道,诏敕由内阁撰拟,封送臣部交正、副使;清廷赏赐琉球国王和王妃的各类缎绸文绮总计五十匹,均于内务府移取臣部交封使;仪仗队所用的持节有黄盖一柄、龙旗一对、御杖一对、“钦差”牌一对、“肃静”牌一对、“回避”牌一对,册封使的节衣、两道海神和天后祭祀文等,加封天后“垂慈笃祜”四字,均由工部咨取;正副使赐正一品蟒缎披领袍各一件、麒麟补褂各一件,行文工部筹办;向例正副使恭赍诏敕、恤赏等项自京起程,沿途拨护官兵;赵、李二人过海登舟,行令福建总督和巡抚遴选委派干弁二员、干兵五百名护送,并酌拨修船匠役带往。正副使许自带谙晓医术二名随往;至于家人跟役,正使允许带二十名、副使允许带十五名,兵部给与勘合(相当于现在的介绍信,骑缝印信,各执一半,交接时要求对合上),沿途支取夫马、船只廪给口粮,此次亦应照例办理支给;正副使俱照品级预支二年俸银,待封事完成以后,回朝扣还。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琉球国王之印

事无巨细,一一安排停当,充分表明了清王朝对琉球册封的高度重视。嘉庆时第五次册封琉球,中国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多达十四件,形成一组比较完整的系列档案。当时海氛不靖,先有嘉庆皇帝的《著闽浙总督玉德备船拨兵护送册封琉球使臣事上谕》[10];“浙省海疆土盗甚多,艇匪凤尾、蔡牵等帮,肆行勾结为害,押人勒赎。”[11]故而军机大臣还有《字寄闽浙总督玉德等奉上谕闽省洋面盗匪应上紧巡缉并遇便覆奏琉球册封使赵文楷等船只有无阻滞》;为了出海的安全,需要得到妈祖的神功庇佑,嘉庆皇帝专下一道《著因册封使赴琉天后灵应发去御书匾额悬挂上谕》,让二位册封使直接带往福建;赵文楷、李鼎元封使结束后,有《为册封琉球事竣内渡回闽事奏折》;整个册封还留有一个尾声,嘉庆六年正月李鼎元上表《吁请加封天后父母》,等等。

在清代中琉关系档案中,还未发现皇帝给藩司、臬司、关差等的谕旨,都是由军机大臣字寄给高级官员的谕旨。嘉庆五年正月二十九日,嘉庆皇帝直接下旨《著闽浙总督玉德备船拨兵护送册封琉球使臣事上谕》:“军机大臣字寄闽浙总督玉德,嘉庆五年正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此次册封琉球国王已遣修撰赵文楷等为正副使,现拟加封天后神号,即命赵文楷赍文前往致祭矣,册使远涉重洋,其乘坐船只自应妥为预备,且现在洋面尚未能一律安静,著传谕玉德转饬地方官,将赵文楷所需船只预备稳妥,并酌拨弁兵小心护送,俾得遄行无阻,将此谕令知之,钦此。遵旨寄信前来。”[12]谕旨如此直达,很少见。自明朝海禁之后,私贸渔利常见于海上,或倭患积年未除,或于沿海地方官吏与海盗勾连,私人贸易武装力量聚居为寇,剿之不尽,横行航道,需要水师护航。此外,朝廷预支正副使二年俸银,恩准他们可自带私人医生、家人跟役并发给口粮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赵文楷、李鼎元一行与百官饯别,带领随从等人由京城出发。

册封使出使琉球,为当年的外交大事,举国上下非常重视,朝野阁臣、翰林、官吏、同道、友人、文士纷纷唱和、赠诗和绘图。如清代诗人李钧简[13]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送赵修撰出使琉球》:“封袭恩流海国春,儒臣万里捧丝纶。扶桑东望经三岛,折柳南来傍七闽。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朱彭[14]在《送赵文楷殿撰李墨庄舍人出使琉球》中就有“赵逵才第一,李绛品兼优”、“恩荣施绝域,德化遍遐陬”、“宾主多欢洽,君臣共唱酬”、“侯风停使馆,计日返神州”、“归朝同献赋,声望重枚邹”等语。还有吴树萱、赵怀玉、张云璈、汪学金、谢振定、张士元、王苏、李富孙等人相继赠诗。

在嘉庆五年四月,赵、李二人赴琉路过杭州,时任杭州巡抚阮元还在诂经精舍与钱福林、陈嵩庆、顾廷纶、蒋炯、胡敬、陈文述、李方湛、陈鸿寿、徐熊飞、汪家禧等诸位诗人赋诗贺赠。如阮元所作《送赵介山文楷殿撰李墨庄鼎元舍人奉使册封琉球》诗中云:“同是中朝第一流,云螺彩蟒拂麟州。状元风度今庄叔,才子神仙旧邺侯。四月西湖留驻节,万人南海看登舟。翰林盛事知多少,如此乘风乃壮游。”[15]赵文楷和李鼎元皆有诗和之,如赵文楷在《石柏山房诗存》卷五中《至杭州中丞阮芸台前辈游天竺诸胜以诗送行和韵二首》其一云:“重臣作镇自风流,藉其声名照十州。”对前辈阮元深表敬重之情。其二云:“求仙不诣蓬莱岛,属国空惭博望侯。两浙湖山容短屐,一尊风雨在扁舟。”表达了对阮元在杭州招待的感激之情。阮元随即将众人的赠诗结集,“寄厦门,两君载之,封舟远示属国。”这一词林盛况,在陈康祺[16]《郎潜纪闻四笔》里记载道:“嘉庆间,赵介山殿撰文楷、李墨庄中翰鼎元奉使册封琉球国王,一时廷臣及四方士大夫赠诗,凡古近体二千余首。”赵文楷的桐城好友、刘大櫆弟子王灼有文《送赵逸书修撰使琉球序》:“方君读书未出时,才高气雄,因期大为国家用。然犹恐小试,不称其志意。岂意释褐甫数年耳,乃承恩命,赐一品服,出使海外万里之国哉。一时与君游,皆为荣,且为君壮之。”[17]赵文楷有时回赠诗句,以示谢意和决心。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四、出使琉球的陆路驿程情况。

嘉庆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琉球使臣向国垣等回国。二十九日,浙闽总督玉德奏,琉球遣正议大夫梁焕来迎册使,已到福建。嘉庆五年(1800年)三月,除了遣正议大夫梁焕,还有琉球毛氏六世孙毛廷器,担任琉球使团“存留通事”一职,执“王府礼字第一百陆拾号半印勘合执照。”[18]嘉庆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嘉庆帝再次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赵、李二人,要他们体恤小邦,不可肆意妄为。二十六日,赴礼部领取诏敕、恤赐、龙节、仪仗等件。

二月二十八日正午时,赵文楷从彰仪门大街寓所,李鼎元从米市胡同寓所出发,正式踏上册封的漫漫征途。出彰仪门五里,至普济堂,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官员或同乡、同年设馆饯行。跟随的舁者八人,前负弩者一人、带刀者一人,后执坐枪者二人、步行扶舆者四人。当天下午六点到达整个行程的第一处驿站,即良乡县(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同节驿。赵文楷的从客三人,为王文诰、秦元钧、缪颂,李鼎元的从客一人,即杨华才。他们于当夜赶到汇合,同行者有二十余人。二十九日到达河北涿州涿鹿驿,三月初二到达河北邱县鄚城驿,正副使才同寄第一封家书。此后大部队一行沿着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的驿道,水陆兼程,路过和住宿计有六十多个驿站,中途要是无法抵达驿站,只得主仆同餐,露宿野外。

毕竟此次册封为钦差,每至一地,督抚、都统、藩台、臬台、御史、观察、知府、知州、县令甚至织造府等各官来谒,恭请圣安。他们借此还向地方僚官询问风土、人情、形胜、利弊,不忘吏治之心。有时担心过劳地方下僚,或辞而不见;有时利用中途修整的间隙,也曾登临地方名胜古迹,凭吊古往贤哲;也有房师、同年、文士、亲友等前来慰问招饮,或叙旧或赠诗或送书。当然正因要务在身,也有避嫌爽晤的。

整个道途漫长,险阻重重。有时行李车陷于泥沼,艰难而行;如《槎上存稿》之《宿富庄驿风霾大作》有云:“春阴漠漠雨如麻,三月寒城未见花。苦雾不开山嶂黑,大风初起日车斜。”有时遇到大河,改车登舟;有时大雨路滑,舍舆而骑,但赵文楷又不善骑马,只好步行,遇此情形,正副使分开赶路;有时阻于洪水阻渡,水急滩多,或绕路而行,或待晴好再匆匆解缆;有时还要翻越崎岖陡峭的深崖大壑,或羊肠曲回,或栈道攀登,或燃松脂代烛连夜赶路。三月初九日,刚到长清县(现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山驿,李鼎元的家人董祥正因为路途过于劳顿,患中风,不幸去世。

闰四月初六抵达福建古田县水口驿,琉球迎封使稍通中国话的梁焕,驱两百余里路前来拜谒,制军玉德由泉州寄来信札,告知右旋白螺一事。这只白螺为前大学士福康安进剿台匪林爽文时,清高宗康熙所赐。其实这只白螺为西藏喇嘛进贡的器物,传说在海上往来,吉祥安稳,灵助非常,故而暂贮在督臣署中,备渡海用。赵文楷为此专门写了一首七律诗:“八孔玲珑脉右旋,螺身有八孔,灵渊胎孕是何年?来充西旅神僧篚,曾护东征上将船。前福大将军征台匪,曾奉命安奉随行。白玉一拳随绛节,素蟾双照破苍烟。九重南顾真无已,却捧琅函泪泫然!”此次南行,作为大清使节,赵文楷深知朝廷的高度重视和良苦用心。

从北地到南地,从初春到初夏,从霜雪到暑热,历经整整七十天,长途艰辛跋涉自不必多说,出师未捷,便有人客死路途。闰四月初八上午,终于抵达福建洪山桥官道码头。福州都统满人庆霖、巡抚汪志伊、布政使李殿图、按察使满人瞻柱、知府陈观、副都统满人札拉芬等人前来馆驿拜谒。见到地方长吏,赵文楷担心迎接过度,立即告知当道,此行一切务崇节俭,饮食毋丰,供应毋华。

当天上午,汪志伊送上白螺,赵文楷亲启椟匣。螺长五寸六分,腹圆,象太极;首尾各出二寸,由渐而削,象两仪;凡四旋而及口,象四象;肤嵌宝石八,按八卦。螺皆左旋,此独右旋者,众人皆说出海时以助航行,相当灵异。汪志伊后赠诗《送李墨庄舍人封使册封琉球兼正使赵介山修撰》:“中山昨请册封贤,早有飞章达御前。嘉庆四年二月,琉球国王世孙尚温遣陪臣赍表请封到闽,志伊于三月十二日题具。荡节敬持拋白纻,谓赵介山修撰。皇华能赋得青莲。新知沙线三千里,旧梦云螺十七年。乾隆甲辰岁,公曾梦游海,得‘云养淡螺深’之句。丁未岁,福公相渡台征剿林爽文,奉颁班禅所进右旋白螺,吹则风帆顺利,因奉命留闽,今奏交使者,以资灵护。麟蟒珊瑚尊一品,球人应讶是天仙。”[19]赵文楷手捧精美的椟匣和白海螺,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众人一路风尘,洗浴后,还斋戒了三日。到十三日,出城至南台的冯港,奉谕祭加封天后,送上“垂慈笃祜”四字神号,赵文楷主祭,福建文武官员盛班陪祭,后有专诗记载这一盛况。礼毕后,往验封舟。舟身长七丈,首尾虚艄三丈,深一丈三尺,宽二丈二尺,比以往封舟小一半,载货可达十一万斤。二号封舟无龙骨,惟以櫆藤勒船腹加固。船头陈列龙旗和御仗,船桅杆上挂钦差旗、蜈蚣旗、五彩旗和黄色认风旗。船头和左右船身各列一门大炮。船有多舱,分别由正副使、琉球接封使陪臣、都司、从客、兵役、仆人和缭手(拉船帆绳索的船手)、碇手(抛铁锚固定船只的船手)、车手(掌舵和开船的船手)等居住。十六日凌晨,正副使和官员再次前往冯港,举行天后神像登舟祭奠。后请当地道士们掷筊,筊卜后,皆说“顺风吉利。”等待西南风渐至,择日出海。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五、出使琉球的海上针路情况

四月十七日,琉球陪臣梁焕来到赵文楷处,告知册封使到达琉球后的“迎诏仪”,征求封使的意见。如天使封舟抵达那霸港的迎接仪式和登岸的跪迎仪式;天使坐堂后,每月逢五日,法司、王舅、紫巾官、紫金大夫、耳目官、正议大夫、中议大夫、那霸官、都通事、库官等至天使馆,如何进行问政仪式;每月朔、望,除问安长礼外,世孙尚温用名帖遣遏闼理官、长史各一员送羊、豕、酒、果等等,礼数非常周详,可谓举国重视。正副使自然没有提出异议,允诺。

十八日,下雨,庆霖有诗赠,赵文楷“和庆晴村将军《送行》韵二首。”汪志伊又赠诗,赵文楷和之,《和汪稼门[20]中丞韵》有两首,其中一首云:“善俗由来藉大贤,如公清德直无前。筠帘昼静垂银蒜,铃阁春深长木莲。宽政不殊溟渤水,新诗犹忆建安年。如闻圣主纾南顾,褒玺时时到九仙。九仙,闽省山名。”汪志伊也为李鼎元作送行诗,有句“拊循早识辞金事,酬唱难忘陟屺时。”告诫李鼎元一行,绝不可贪墨索取,要以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册封使陈侃却金为榜样,留心于情操。后琉球用陈侃的退金建造了却金亭,以示纪念。李鼎元认为汪志伊的话“得古人赠言之旨”,自信他们一行都会做得到。

十九日,仍下雨。汪志伊又赠送行诗四首,有句云:“时惟占五月,令恰鼓南风。”且有福州西禅寺名僧寄尘带信札来,有航海之兴,愿与他们同行。后几日,或往游越王山,或入制军署招饮,或游鼓山。二十三日到乌石山寄尘处,同意寄尘作为李鼎元的从客。僧寄尘,衡山人,名衡麓,别号八九山人,姓范氏,五岁度为僧,“略窥内典,好吟咏,工书善画,有奇术,人莫测也。”寄尘来闽前,已游历湖南、广东、上海等地,袁枚称之为“诗僧”。他在琉球游历山川,观赏风土人情,挥毫赋诗,他的书法作品现在仍有的保存在日本冲绳。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寄尘的徒弟苏州人李香崖等人相继过来,也求渡海前往,李香崖亦善画。

到了二十八日,天晴,闽安左营都司陈瑞芳(泉州安溪人,清乾隆戊戌四十三年武进士,由武进士现官闽安镇都司,因犯痢病,卒于琉球,年四十三)[21]来谒,告知渡海兵勇已集结完毕。当时福建海上依然有本土海盗和倭患的迹象,在四月他们就接到浙闽总督玉德的命令,并派拨弁兵小心护送,力助册封琉球使船顺利前往琉球,万无一失。赵文楷登舟检阅,只见兵弁精壮,铠甲鲜明,福建水师的确治军不凡。陈瑞芳加三品顶带(同游击衔),领百名,护头号船。盔甲军械,分配两船,以防不测。舟中自备淡水两百石,尤为珍视,以钥匙封锢,交由陈瑞芳亲自掌管;南澳左营守备王得禄(1770—1841,字百遒,号玉峰,台湾嘉义人,清朝福建水师提督。任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13年,对海防多有建树。道光元年春正月,调浙江提督。道光二十一年卒于防次,年七十有一。追赠伯爵,加太子太师衔,谥果毅,赐祭葬)[22]加四品顶带(同都司衔),领百名,护二号船,每舟260余人。

二十九日,细阅两船的船户,他们所带前往琉球变卖的货物不及四万斤,较以往册封使所携带的减少了三分之二。此次船户往来中的修理费用,皆令船户自办,朝廷确有向例,允许带货到琉球变卖,以补不足。这之前赵文楷告诫汪志伊,琉球乃一小国,财力偏薄,不宜多带货物前去售卖,恐怕出现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赵公墓表》载:“舟人载货,减旧例半,供应取裁,足省十之七。”汪志伊非常认同赵文楷的这番话,按正使的要求执行。

的确,在以往奉使琉球使臣的从客中有个别人在琉球有过不友好的行为。如万历七年(1579年)肖崇业、谢杰奉使琉球时,发生了强售网巾事件。李鼎元《使琉球录》载:“前明谢杰充册使,时从客有舅某携网巾数百事,至则球人冬夏一冠,无所用之。谋于杰,杰乃下教日:‘中国以戴网巾为敬,如册封日有不戴网巾者,以不敬论。’于是,球人强售而戴之。”此事影响很坏,到了赵文楷、李鼎元这次册封琉球时,仍谓“故父老相传,遇事有以声势强派者,谓之球人戴纲巾也。”他们不希望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

册封琉球使臣的随从及护送弁兵过去也有带货勒售陋习,护送弁兵莫不携带内地货物,或包揽商货前赴琉球昂价勒售。有的兵丁还在琉球滋事,如乾隆二十一年(1756),侍讲全魁、编修周煌册封琉球时,使船在姑米山遭风,打破货物,衣服被水濡湿。经琉球人驾船接往该国,曾送有被银五千两,经兵役、水手、匠作136人匀分,各得银36两7钱,兵尚不满欲。“挟制使臣,阻送水菜,勒令移咨国王加偿恤银”,“兵役在蕃,或争买货物,或虚报价值,角口打降种种滋事。”管兵千总刘显宗、都司陈嘉言“钤束不严,纵兵滋事,另案纠参”,钦差正使全魁和副使周煌“听从兵役挟求,递准行文加给尝恤,咎亦难当”[23],他们回国后,各按情罪从重分别惩处。

赵、李二人考虑琉球岛国中药材稀缺,看病困难,尤以大黄、大枫子、茶叶、儿茶为要药,允许船户携带,而肉桂、黄连、麝香等名贵药材则不宜多带。李鼎元听说赵文楷的家人也有准备私带货物上船的,赵文楷不徇私情,连人带货一并逐回。

五月初一正好夏至日,赵文楷上奏《奏报奉旨出使琉球登舟候风放洋日期等事》。当天封舟入港,近临海寺,赵文楷、李鼎元和梁焕等上头号封舟,午刻,具龙、彩亭、奉诏、御书、敕、谕祭文、节旄、文币等物安放中仓,由都司陈瑞芳率精兵守护。初四日,风信至,泊鳌头,申刻,庆云见于西方,五色轮囷。亥刻,起碇,封舟正式出海,正好乘西南风。初五日,至怡山院,奉谕祭文致祭于天后海神,所祭羊、猪,官府未备,皆是赵文楷自购上船。初六日夜,总兵探报五虎门外有艇船,疑是海盗,立即布置应对策略。到巳刻,西南风大至,潮亦盛,竟不见贼,初七正式开洋,立即满帆启航。赵文楷有诗云:“旌旗鼓角动黄昏,使者楼船出海门;万里有家迷远梦,一身如叶去中原。云来岛屿形疑似,夜静鱼龙气吐吞。珍重此行劳圣虑,莫将奇险更轻论!”赵文楷离开大陆,波撼海域,去家万里。在诗中给自己鼓气,万不可轻视途中的艰难险阻,要圆满完成这次赴琉的使命。

初八日,刚过米糠洋,波浪密而细,果然有人不适,晕船吐者甚多。初九日,见彭家山,入夜过黑水沟。按汪楫的《使琉球杂录》里所述:“过黑水沟,投生羊、豕以祭,且威以兵。”赵文楷命人将自购上船的猪羊,投海祭祀。

黑水沟今称“中琉海沟”或“琉球海沟”,位于钓鱼岛以东,为清宗主国与其藩属国琉球国的分界线,这是清朝海域的最外层岛链。申正,见钓鱼岛,三峰离立如笔架,皆石骨崚嶒。赵文楷又著诗《过钓鱼台》:“大海苍茫里,何人钓巨鳌?老龙时卧守,夜夜浪头高。”“舟至大洋,从人皆惧,哇吐者相枕藉。因登舟后将台,歌以作其气。”赵文楷还作长诗《渡海放歌行》,诗中有句云:“长风猎猎西南来,海天一气羲娥昏。手持龙节向东指,一别中原今始矣。”“兵戈林立炮车轰,长鲸戢尾茹不吐。忽云霁而天开,见姑米之一柱。”“人生不死亦何有?不如生前开笑口。”“回头更语神仙叟,醉中少异壶中否?璚浆玉液吾何为,但愿此海成春酒!”面对肆意暴虐的汪洋大海,气势高昂,视死犹归。

从上述赵文楷诗中可知,钓鱼岛自古为中国领土,毋庸置疑。1960年,赵朴初的堂兄、台湾大学教授赵宝初,还有堂弟赵荣澄曾在台湾发表文章,提供赵文楷《石柏山房诗存》中《槎上存稿》这些诗为证。1992年日本右翼势力又一次挑起“钓鱼岛之争”,赵朴初再给王任重同志写过一封信,并附上太高祖赵文楷的这些史料,只是此信发出时,王任重同志已在医院病危。后赵朴初再次将这些资料送给国家有关领导,证明钓鱼岛的归属。

初十日,辰正,见赤尾屿。未刻,大风,暴雨如注,随舟的琉球人说姑米多礁,不能夜行,只得将篷帆收回,顺风而立,随舟荡漾。到戌刻,封舟中举火为号,姑米山那边也有人举火应之。丑刻,姑米山便有小船来引导。十二日,放晴,辰刻,过马齿山,靠近琉球的那霸港。从五月初七日登舟放洋,历经六天的昼夜海航,于十三日抵达那霸港。

此次赴琉航行,在201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赖正维女士编著的《福建和琉球》一书第三章有详细记载。赖正维女士为福建师大教授和博导,长期从事中琉关系史研究,为福建省重点学科世界史的学科带头人,著有《清代中琉关系研究》、《闽人三十六姓与琉球关系研究》和《清末中琉日关系研究》等。她在文著中指出,赵文楷此次赴琉航行,计日仅为六天,为历来23次封使海上航行最短的时间之一,仅次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汪楫和林麟焻四天航行时间。而历史上最长的赴琉航行时间达二十九天,为乾隆二十一年(1756)全魁和周煌册封航行。李鼎元所载航行“计程应得五千八百三十里”,换算成现代长度单位计算,实际上仅有一千余海里。两艘封舟和一艘迎接舟几乎同时抵达那霸港,有一位通识海情的伙夫头儿说:“从来未有三舟齐到者。”众人大喜。总之,此次赴琉航行相当地顺利。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六、抵达琉球后的册封情况

当日午刻,登岸,倾国人士聚观于路。各官依次进谒,分三班,法司、王舅、紫巾官、紫金大夫为一班,着紫帽;耳目官、正议大夫、中议大夫、遏闼理官为一班,皆着黄绫帽;那霸官、那通事、长史为一班,皆着黄绸帽。琉球世孙尚温年方十七岁,仪度雍容,白晰而丰颐,有福相,率百官,按照确定好的仪式,隆重迎接大清天使团。

仪式结束后,抵达天使馆,天使馆仿照中华廨署的规制,有照墙、有东西辕门,左右有鼓亭,有班房。进深有三重,中有甬道,两侧有穿堂,还有册封使的办公署,各署门有历来册封使书写的匾额。最早的有万历三十四年(1606)册封正使夏子阳题的“天使门”,康熙二十二年(1683)册封正使汪楫题有“敷命堂”和册封副使林麟焻额曰“停云楼”,康熙五十八年(1719)册封副使徐葆光题有“皇纶三锡”,等等。天使馆周围以砺礁石为垣墙,远远望去,如同百雉城墙。室内陈设的桌椅床帐,悉仿中国式,饮食日用之物,无不毕备。海风徐来,毫无暑气,宾至如归。赵文楷有《使馆楼中》诗云:“海云漠漠树苍苍,楼对平山一桁长;雾隐帘前无鸟雀,中山少鸟雀。潮来窗外有帆樯;墙外即那霸港。潮来时,诸岛贡舶皆至。钟声隔院丁冬响,隔院即下天后宫。花气巡檐自在香;高卧绳床消永昼,此身忘却在殊方。”初来乍到,环境怡人,心情还是很舒畅。

十三日,恭谒孔子庙。世孙尚温任命紫金大夫毛廷柱六世为“总理司”,负责统筹册封使团滞留琉球期间所有繁杂公务。十四日,赵文楷专门谕告毛廷柱,一切供应宜从俭,毋过丰。十五日,于文庙、天后宫行香;十六日,正好小暑,赵文楷遣内丁、外丁、通事各一人至尚温处看拜,安排后期行事。后连日修整,或前往周边小游,或和寄尘等从客相互赠诗遣兴。十八日,李鼎元将从福建带来的两株良种荔枝苗手植于琉球使馆内,南北分列,南者一本二干,北者一本三干,长四尺以上,移自福建巡抚署贡荔枝处的牧荔园,李鼎元记种曰“陈家紫”。赵文楷有两题诗,诗一云:“知公有遗爱,即此是甘棠;涉海五千里,倾城十八娘。闽中荔支,以十八娘为佳种。宿缘真不偶,异国亦何伤!却羡重来者,新红任饱尝。”诗中说此种不亚于闽中“十八娘”佳种。

到二十三日,天使团前往琉球国先王庙,祭祀。设香案,安置好龙亭、彩亭,行三跪、九叩首礼,再焚黄(焚烧黄色纸帛祭文)等等,茶罢即归。

二十四日,略闲静,赵文楷和李鼎元两人纹枰对弈以遣兴,两人后来多次一起对弈。由此得知,赵、李皆是围棋高手。用的是琉球棋子,白子以大海螺磨制而成,黑子以磨苍石磨制而成。不类中原云子,将玛瑙石、紫瑛石研磨为齑粉,在加入硼砂等一起熔炼,成为琉璃材质。在琉球群岛内,围棋竞为雅尚,供奉仙女棋神,有不少国手。

二十六日,同游奥山,登龙渡寺,还游龙渡寺旁的中山八景之一“龙洞松涛”。后多次前往,赵文楷为奥山写了好几首诗,如《放舟奥山》五言诗云:“中山有小舟,其制刳独木。大者如野航,长短丈不足;四面去栏楯,亭亭有板屋。风雨不打头,云山欣寓目;我游爱此坐,转棹青溪曲。潮掀浪势高,风转波纹蹙。鹭鹚起我前,两两去相逐;小鱼白如银,翻飞落霜镞。水中有鱼能飞。蛮榼余福酒,中山红酒名福酒,出麻姑山。夷官馈山蔌。醉后新月高,清光衔岭谷。照此碧波心,频频以手掬。云来山骨青,烟净松阴绿。举手谢同游,吾欲从兹宿。”简洁明快流畅,极具异国情调,惬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尽快掌握当地风土人情,连日细访琉球的山川、风俗。有时赋闲,也与琉球官员攀谈,收集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了解琉球三十六座外岛的地理情况,得知琉球分山南、中山、山北三岛,其实面积都不大。为便于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地方掌故,还阅读琉球志略。因不太懂琉球文,尚温还指派略懂汉文、能诗善书、多知掌故的当地学者,前来翻译和解惑。

琉球人呼中国为唐山,呼华人为唐人。效仿汉地,以铜壶漏水计时。琉球刚开始流通的钱币是日本本岛的宽永通宝,乾隆之前,清朝东部沿海地区的民间也曾广为使用,后乾隆下旨命令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总督和巡抚,大力打击使用“宽永通宝”这种日本钱币的非法活动,才销声匿迹。琉球后自己新制钱,为串钱,环如鹅眼,无轮廓。岛内有梁、蔡、郑、毛、曾、陈、阮等七大姓氏,世禄官宦之家皆赐姓,士庶大都以田地为姓。官员皆戴花帽,深色为贵,淡色次之。士、农、工、商,各世其业,海渔为主。傍海依山建房,民多瓦屋,低矮,内壁无白石灰粉墁,屋脊四出如八角亭,四面接修,更无重构复室,主要是抵御飓风。地板离地二、三尺,避湿气。有鸡,未见有鹅、鸭,有猫犬,多鼠类和海鸟类。礼佛教,无道教,庙宇规制效法中国。有戏曲曰正月戏,即踏板戏,为琉女二人结彩衣,赤双足,而对视边唱边跳,若山鸡舞镜。后观看了当地的狮子舞,类闽狮子舞。民风淳朴,和睦相处,玳瑁、珊瑚在大陆为珍玩,这里则视同弃物。有糯米酿制的清酒,酒酣起舞,歌以行乐。佐餐海味居多,螺蟹蚌蛎为常品。有海带多生于海涂,名曰昆布。有龙眼和荔枝,种子皆来自福建;树有松、有桄榔、有椰、有福满木等等;有红菜,有蔗、柑等果品,也有用西瓜和冬瓜腌制成的酱品,味极美。有野鹰、龙鰕、寄生螺、海鳗等,赵文楷皆有专诗。李鼎元在《师竹斋集》中对麒麟菜、松露、野牡丹、禅菊、红菜、辣荞、月橘、㭴木、阿呾呢、雷山花、文萱花、蝴蝶花等食材和花木也有一物一诗,有琉球草木诗二十四首,还有刀、布、扇、纸、榼中山土物诗五首。当地产中山马,赵文楷《中山马》长诗云:“我闻青海之驹高八尺,龙种不许寻常识。……岂如此马好骨相,路隔沧溟空怅望。若教飞取入中原,百战功成图阁上。”诗中寄兴了赵文楷为国效力的美好愿望。

琉球人着草靸,着蕉布(用芭蕉叶的纤维沃丝而成)或苎布,宽博交衽,袖广二尺,男束大带,烟包、纸袋、小刀、梳篾之属皆揣在怀中。琉女不施粉黛,有绣面、黥手背或指节之习,相当于现代的纹身,赵文楷还写了《球女》诗。琉国的婚嫁以酒肴、珠贝为聘,彩轿鼓乐而迎,不计妆奁。丧礼也很朴陋,无论达官还是平民,未见大操大办。

五月三十日,琉球王国的首都首里有王族的公子到访,分别为向循师、向世德、向善荣、毛长芳,由长吏杨文凤陪同,“三向为世孙本支,毛则王妃之侄,通汉文、能汉语;年皆二十以上。”琉球文籍不多,文风不及朝鲜。琉球虽有文字,知对音但不懂切音,有的直接用汉字,但字同音异。后来,三向一毛偕同杨文凤成了天使团采集当地信息的重要人员,来往频繁,收集各种各样信息累计三千多条。李鼎元根据这些信息,仿照《尔雅》,汇语成册,编写成一本类似字典的《球雅》,可供汉文与球文翻译对照,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三向一毛对汉文略知一二,一来请教汉文,二来以汉文作诗文。正副使多次定韵脚让他们作诗,待隔日再指点,或分韵现场唱和。在文化交流上,彼此无宾主之分,非常融洽。后来当地的官员也常来天使馆,咨询大陆的官制兵政、历史人文、山川形胜、风物人情,赵、李二人逐一解答。

六月初一,因连日天气少雨,当地农家望雨心切。赵、李二人到天后宫、文庙行香,求赐天后、关帝降甘霖以拯琉球。两位正副使不以天使自居,主动融入本土,心系当地民众,实在难能可贵。他们入乡随俗,饮琉人自酿的米肌酒,食海蛇、海螺和毛蚶,尝糖糕,品僧茶。琉球田多瘠硗,米少,主食为番薯,竟不辞,皆云“不啻甘露”。赵文楷有《球俗》诗两首,其中一首诗云:“终朝惟蓣饭,仕宦家食米,余皆饭薯蓣,十月尚蕉衣。民冬、夏皆蕉布为衣。鱼蟹形模异,蚊虫旦暮飞。蚊甚多,惟巳、午二时不出。怪云知蜃出,骤雨识龙归。始信沧溟阔,还家梦亦稀。”真实地记录了琉球的饮食习俗和气候特征。

初六日,琉国作六月节,家家蒸糯米为饭饷,类似当时清朝的“尝新”,当夜游七星山。后多次前往游观“中岛蕉园、泉崎夜月、临海潮声、斋村竹篱、龙洞松涛、笋崖夕照、长虹秋霁、城岳灵泉”中山八景。初八日,再往奉谕祭祀琉球国历代国王的神主位,右昭自舜马至尚穆,共十六位;右穆自义本至尚敬,共十五位。余数日,细访民居、庙宇、山峦不辍。

六月初九,尚温又派耳目官、长史来宴请,宴后准备赠金各十二两,赵、李二人当场声色严肃,坚拒不纳。李鼎元《师竹斋集》有“却金亭号二首”,其一云:“龙旌低拂岭梅春,士女争观浮海滨。节过但闻人啧啧,亭中又见却金人。”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情形。

身处异国他乡,毕竟水土不服,先是寄尘和尚多次病倒,调养后方痊愈。赵文楷也曾染病不适,好在扛住了。五月下旬,都司陈瑞芳患痢疾,自视身体强壮,屡劝服药不听,到七月初二日,病情骤深,守备王得禄急取箧中人参,熬制汤药,已经不济。七月初三竟然去世了,永年殁于异域,才四十三岁。赵文楷和李鼎元恸哭不已,赵文楷写诗《随封游击将军陈瑞芳卒于琉球,以诗挽之》:“顿失同舟侣,偏怜人将才。旌旄三岛远,涕泪一军哀。炎海迷归路,悲风撼夜台。故乡千万里,犹自望君回。二竖成夷鬼,孤魂泣海天。岛桅充马革,球无杉木,又不善制棺,寻以太平岛船桅,命随行匠人为之,蛮榼奠蛟涎。生死诚如寄,功名已足传。纵令终牖下,徒得妇人怜。”后集句挽联云:“其生也荣,死且不朽;维子之故,我始欲愁。”世孙尚温得知后,立即遣耳目官致祭,并馈赠安家银五百两,交给赵文楷带回,付给都司陈瑞芳的儿子。在道光十九年(1839)正使林鸿年、副使陈九苞册封琉球时,带兵官游击周廷祥也在琉球病故,琉球国王依照都司陈瑞芳去世的前例,同样送葬费银五百两,棺椁后皆由册封使带回大陆安葬。

到了七夕,赵文楷写了一首《中山七夕》诗:“此夕复何夕?佳期成古今。女牛光皎皎,风露夜沈沈。为问银河水,何如沧海深。闺中有少妇,相望泪沾巾。”皎澈的月光洒满全身,遥隔浩瀚大海,借此思念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

有时心有所寄,夜不能寐。赵文楷曾写《夜起》诗云:“寒藤古木作秋声,坐拥孤衾正二更;大海波涛乡梦断,殊方气候客心惊!楼头月落鸺鷁语,檐角风多蛤蚧鸣;自起推窗望牛女,浓云薄雾不分明。壁间蛤蚧,终夜不住作声。”长时间客居海外,陆海千里暌隔,梦不及故土,离家越久,思乡越切。

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赵文楷又写诗云:“海外中元夜,人家户不扃;招魂幡是纸,是日,以纸剪幡树庭中,迎祖炬如星,门皆列火炬。鬼飓云阴黑,中元必有大风,名鬼飓,龙涛雨气腥;殊方欣见异,且莫叹飘零!”身处海外,节日气氛仍很凄迷。即便遭遇都司陈瑞芳病殁琉球的不幸变故,但赵文楷无所畏惧,岿然持节,初心不变。

七月十九日,琉球法司等官终于送来“册封仪注”,赵李二人阅后酌定,无异议。

按照惯例,册封使在琉球国期间要参加谕祭礼、册封札迎谢仪、谢恩仪及各种筵宴等礼仪活动,当然册封礼是全部活动中最重要、最具实际意义的典礼,中琉双方都格外重视。根据李鼎元的回忆录《使琉球记》再载:双方商定于七月二十五日在琉球国天使馆举行册封典礼。

到了这天,琉球国按照“册封仪注”里的要求,将行礼所用的龙亭、彩亭、香案、御案及金鼓仪卫、宣读台、拜台等早早准备就绪。赵文楷有诗云:“曈昽晓日馆门开,谒者传呼彩仗来;一道祥光东去疾,天书已过望仙台。”金鼓齐鸣,礼乐共奏,赵文楷、李鼎元等由琉球国法司官护送到阙庭,等候在那里的琉球国世孙尚温率众官员伏跪,大殿门开启,由引礼官迎接入殿。捧诏敕官由东阶升,副使李鼎元取诏敕,授捧诏敕官高举下殿,礼乐过后,宣读官缓缓走上宣读台,奉安诏敕于案。身着鳞蟒礼服的赵文楷这时取使节上殿,代表清政府,用清脆、洪亮的声音宣读嘉庆皇帝册封尚温为琉球岛新中山王的诏书,并赠王冠、锦袍、玉带等。再向新国王尚温颁授嘉庆皇帝御书的“海表恭藩”匾额一方,并代表清帝赏赐国王、王妃缎币等精美的礼品,尚温率众官员频频行三跪九叩谢恩礼,整个册封过程繁缛隆重,气氛庄严肃穆。

然后,天使团过中山先王庙下山,步行中山道,前往琉球王宫巡瞻。到了王宫,只见王殿正中悬奉圣祖仁康熙皇帝御书“中山世土”匾额、左奉世宗宪雍正皇帝御书“辑瑞球阳”匾额、右奉高宗纯乾隆皇帝御书“永祚瀛壖”匾额,赵文楷携众人拜瞻。在整个册封巡瞻途中,琉球观众弥山匝地,男子跪在道左,女子聚立远观,通国臣民欢呼雀跃。

册封礼完成后,赵文楷、李鼎元如释重负,二人回到住所开怀畅饮到深夜。李鼎元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大礼既成,幸无陨越,通国臣民无不欣喜,余与介山亦如释重负,因与欢饮,三更乃就寝。”赵文楷后专门写了一首《册封礼成纪事,示中山主》的五言长诗,为《槎上存稿》最长的一首诗,共二十二句,不计赵文楷的自注,有220字。记录了册封的溯源、此次册封的盛况和对新任国王的寄望,还期待信风早至,整个天使团早日启航归家的期切心情。

八月十五,中秋节,赵文楷在正使所居的名曰“长风阁”的楼中又写了一首《中秋》诗,诗云:“长风阁外海连天,天上婵娟月正圆;波浪声从檐际落,山河影向镜中悬。秋来鸿雁无传信,夜静鱼龙未稳眠;莫望中原叹离别,几人生到海东偏。”天上月圆,鸿雁秋归,人却在天涯,即便引颈翘望中原,还得按捺住别国离家的思念。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七、驻留琉球从事文化传播的情况

赵文楷、李鼎元既是册封使者,同时也是中琉文化的传播者。《尚书·禹贡》云:“东渐于海,州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思是说大禹的声威文教远达境外,这是宗主国的责任。汪楫等出使,所赉奉给琉球国王的康熙帝诏书云:“朕躬膺天眷,统御万邦,声教诞敷遐迩。”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使琉球副使徐葆光的从客翁长柞就曾为幕主徐葆光作《中山传信录》,于《后序》开笔即言:“自古声教四讫,未有如我国朝之盛。”《清史稿》列传三百十三曾记载:“(嘉庆)五年,尚温遣陪臣子弟四人入监读书。七年,琉球那霸官民集赀请于王,建乡学四。”清廷希望册封使做好册封大典的同时,还要将中华文化传播到琉球,甚至海外。

琉球一官宦曾经在天津购得宋朝一位叫朱文的墨宝,联文曰“香飞翰苑围川野,春报南桥叠翠新。”朱文在宋朝并不以书法而闻名,但该官宦后代视为珍宝,后徐葆光为之提跋。赵、李二人曾到访蔡姓家祠,据说是在明初至琉球,为当地三十六姓之一,祠内供奉宋朝大书法家蔡襄的画像,还留有蔡襄的墨宝。赵、李所观游的宫殿、大夫家、寺庙、亭榭、山川胜景处甚至炮台,都有历代册封使的题额,可见中华文化深得琉球人的喜爱。

赵、李二人皆是翰林出身,作为朝廷清贵出使,表示朝廷重视之外,还在于他们有学问,懂得六艺。使节与从客也都是文化人,在学艺上各具专长。如康熙二年(1662)琉球正使张学礼的从客陈翼,字友石,姑苏人,多才多艺。授世子等人琴艺,授世子思贤操平沙、落雁、关雎三曲,授国王婿秋鸿、渔樵、高山三曲,授法司子流水、洞天、涂山三曲,求诣无虚日,在琉球被人尊称为“友石先生”;另一从客吴燕时,字羽嘉,杭州人,为太医,精岐黄之术。琉球国“求治者,无不立愈,亦有数人授其传。”[2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因为他们在琉球得以广泛传播。

春去冬来,赵、李二人在琉球国半年之久,除了参加几次规定性的典礼宴筵活动外,也参加过琉球官员的私人宴请,赵、李完成册封典礼后,紫金大夫毛廷柱于当年十月初二日与赵、李等人“邀游波上”,并邀请赵、李等人到其家中做客,李鼎元也称赞其家宴“犹有古人之遗风”。闲暇时间,主要是参观、游览。每到一处,他们都题字作赋。李鼎元《使琉球记》载云“惟从客善书者,不可少;球人重书,请者甚众,两手不能给也。”甚至“至备赏扇对、笔墨、香帕等物,亦宜多备。”还有当地寺庙的和尚用特种树叶制成的书,薄如蝉翼,类似贝叶,请求留书。他们留下了许多匾额、书联、碑刻等,这些笔墨书法至今在冲绳依然可见。

同样,赵文楷持节琉球期间,遗墨也很多。早在1955年8月9日,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第一次访日,由香港飞经琉球时,思及六世祖赵文楷往事,特赋诗《海上飞行•过琉球》:“星槎吾祖昔曾游,诗卷怀涛浩荡秋。百五十年无限事,飞鸿一瞬过琉球。”自1800年到1955年,正好一百五十五年。只是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全面复交,未能前往琉球。

赵文楷在滞留琉球时,曾将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相思》这首诗修改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献与琉球国王尚温,改劝君“多”采撷为劝君“休”采撷,更加凸显出对中琉友谊的热爱与珍惜。

1987年8月初,赵朴初先生应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长老的邀请,参加首届“比睿山宗教首脑会议”,整个会议长达24天。25日下午,赵朴初偕夫人从日本北海道的扎幌乘飞机,抵达冲绳,首次访问首府那霸。在冲绳博物馆,见到赵文楷出使琉球时的碑刻手迹七绝《红豆诗》后,当场也写了一首诗:“挥毫落纸想当初,有意抹涂摩诘诗。多字何如休字好,长留红豆写相思。”这次访问还参观了琉球伊江氏园林、识名园、育德泉等名胜古迹,多处见到琉球人民妥善珍存的赵文楷碑刻和遗物。伊江氏园林山石刻有 “巢云”两个大字,另有凸刻“漱石山房”横额;识名园即当年尚温新辟的南园,绿荫芳草,美石清池,为冲绳胜地,有泉水注池内,上立石碑,题有“育德泉”三字,并有跋文,均为赵文楷所书。

说来也巧,这次冲绳青年导游恰恰姓尚,为中山王尚氏后裔,伊江氏园林仍为尚氏家族私产。赵、尚两家祖辈交谊笃厚,相隔六代,子孙又得相见把谈,真乃奇缘。赵朴初还参观冲绳县立图书馆,得赠图书资料,还聆听了日本历史学家岛尻教授讲述赵文楷事迹,备为详尽。感慨于琉球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的爱敬深情,赵朴初当场诗兴勃发,写长诗云:“晨飞北海今南海,飞到冲绳日未西。三十二年凝梦想,烟霞丹嶂有心期 (注:赵文楷《槎上存稿》中有‘海上烟霞丹嶂远’句)。劫余文献费研寻,惠我无涯感认真。喜见先人留种子,花开光照两邦亲。兵荒巢破尚留云,漱石清流笔有神。文物感君珍片石,相逢累世话交情。顾名好识识名园,更着嘉名育德泉。名士名王遗迹在,可能名德胜从前。难得残碑供拓本,更从沧海觅遗珠。携归不做传家宝,好作亲邻万代图。强识博闻惊学业,吾家旧事叙能详。从知美意无穷已,携手同行岁月长。”这首长诗将赵文楷的持节美名和情比海深的中日友谊,充分展现出来。

赵文楷的题字有很多。《赵公墓表》还载:“公文章翰墨名天下,球人稔知之,乞者踵至,从客或请代作。”赵文楷不同意,既然球人诚意求书,给他们伪作,这不是待人之道,再累也要亲自书写。赵文楷题有折扇,现存于冲绳县立博物馆。题字内容为:“画船湖上载春行,日日花香扇底生;苏小楼前看洗马,水仙祠下坐闻莺。碧桃红可浑相识,紫燕黄蜂俱有情;惆怅繁华成逝水,尽归江海作潮声。”题有四字匾额,内容为“明德惟馨”,现存于日本民艺馆冲绳分馆。

因李鼎元写得一手好字,在琉球留下的墨迹最多,且经常为人题字,直到临行之前,求墨宝的人络绎不绝,应接不暇。李鼎元在“连日以纸索书者甚夥”且“积既多”的情况下,“因与寄尘分写之,仍标以原名,恶其混也。”和寄尘和尚一道题书。

赵、李二人以及他们的从客,用一支小小的墨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地向琉球人传播着,仿佛在播种一颗颗种子,至今仍盛开着友谊之花,犹能唤起中日两国人民似朋友如兄弟的美好情感。

史海揭密 | 清朝状元赵文楷出使琉球始末

八、册封使团的回程情况

在九月初,赵文楷得知二号船以无龙骨为浪击损,速命购材补修。九月十五日开始,要求船户修理封舟,随行人员也开始初检行装。到二十六日,赵、李二人上封舟检查和安排回程的事宜,之前受损的二号封舟也已经修葺一新。

回程的日期渐近,在十月初一,新国王尚温又遣派法司官到正副使处,再次准备赠送送行赆仪银各五千两,这次赵、李二人则和颜悦色地予以拒绝。皆说此次册封深得国王重视,照顾天使团无微不至,他们五百多人吃住在这里,有近五个月,支费太多。不收赆仪,一则他们皆是忠信之人,二则不能有负朝廷柔远之恩,并非有所嫌疑琉球国,请予以理解。有礼有节地拒绝了馈赠。

到十月初五,恭请天后、挐公(传说为闽地仙人,能化舟救人)登封舟。并命令船户尽快将从大陆带来的货品出货,将琉球购买准备贩运到内地的货物尽快装船。当天,还将陈瑞芳灵柩送舟安放。

十月初七,到天使院敷命堂,后面树立有二榜,刻了历代册封的次数、正副使的姓名,赵文楷和李鼎元也在上面题名其后。

到十月初十,船户及兵役等官皆备具完毕,有一部分人已经登舟,整装待归。到了十一日,国王再遣王叔尚周送团扇五柄、瓷香炉一对、亲书大红缎寿屏序文十二幅。清朝前四届册封天使,都要留驻年余。赵文楷册封礼成后,即要启程返朝复命,一为减轻琉球臣民负担,二为第二年冬十一月二十八日为母亲潘氏七旬华诞。尚温甚为感动,亲书《赠介山天使联》:“四海乐无为之化,万方瞻有道之光。介山天使雅正,中山王敬书。”并亲自为潘太夫人作寿序,亲笔书写在十二帧红缎寿屏上。王妃向氏年十七,工绘事,亦绘赠画册十二幅祝寿。出于礼节,赵文楷再也不能拒绝,收下。期间尚温赠送赵文楷东洋刀、东洋纸、团扇等礼物,临别时又送金骨扇,赵文楷皆有专诗记录。李鼎元在《师竹斋集》中,同样也有诗载。当日晚上,赵文楷邀请主要随行官员和从客,在馆内设宴。席上酒酣之时,特别记挂母亲,归心愈切。

尚温精于炼丹,临别时,还送正副使两瓷碟。回京后,敲开碟底,内附药方,还有洞庭湖君山红蜻蜓十二对。[25]

十二日,毕竟与杨文凤、三向一毛四公子相处时间较长,感情益挚,他们多次前来准备宴请,皆被拒绝。不得已,离绪绵绵,依依不舍,正副使将从客和他们聚集在天使馆书房里,分韵赋送行诗句以答谢,并作画相互留念。赵文楷有《留别中山王》和《留别中山士大夫》诗多首。

到了十四日,天气晴好。整饬的兵役和各执事早已登舟,不复再上岸。在天使馆外,天使团再对在驻留琉球期间提供服务的当地人员各赏银一两;但凡行李箧中所带来的巾、扇有未赏尽者,全部赏给琉球官员。凡是案头有积纸未书写完的,也书写好,全部送给他们。刚登上封舟,赵文楷得知尚温儿子出生,立即“漫成四绝贺之”,诗中云:“浴出兰汤绣褓新,恰逢天上降恩纶;明年凤诏衔来处,彩幄从添后拜人。”琉球国后继有人,赵文楷的使命也完成,功德圆满,皆大欢喜。

二十四日,风信仍不是西南风,到二十五日,北风如故。赵文楷决令开帆,巳刻解缆,正式返航。酉刻,过姑米山。连日风向不断转换,自二十六到二十八日,每天都有大鱼挟舟伴行,如同赴琉之时,似有护航之意,甚为奇异。

到了二十九日,雾开稍霁,隐隐约约见到温州南杞山,舟人大喜。此时发现前面停泊的有数十只船,初以为是迎护船,谁知道竟是海盗船。守备王得禄回报,海盗船正扬帆追赶封舟。《赵公墓表》再载:“时洋盗蔡牵、朱濆之徒,出没闽粤,海道不靖。”据《使琉球记》记载,此时,赵文楷沉着镇静,临危不惧,与李鼎元正衣冠而出舱,“先祷于天后,饬吐者、病者悉归舱。”赵文楷登上战台,高声誓众说,贼众我寡,但不能胆怯,毕竟贼船小我舟大,两封舟不能并行,按“一”字型纵队航行。既然遇见,害怕也无益,“惟有以死相拚,可望死中求活。此我与汝致命之秋也,生死共之。”众官兵顿时勇气振奋。遂下命令,“贼船未及三百步,不得放子母炮;未及八十步,不得放枪;未及四十步,不得放箭。如果近,始用长枪相拚。有能毙贼者,重赏;违者,按以军法。”时间不长,十六只贼船大声吆喝而来,在守备王得禄的指挥下,先放子母炮,后放抢。枪炮俱无虚发,共击毙海盗三十一人,击沉盗船三艘,终于将海盗船打退。当夜又是北风大至,惊涛骇浪飞上船舷。

十一月初一,两封舟终于平安抵达福建官塘。前夜赵文楷和从客皆一夜不眠,而李鼎元则脱衣履睡了一个好觉。醒来后,赵文楷开玩笑地说,真佩服在这么艰险时刻,你还能睡觉,要是船翻覆了,葬身鱼腹,不成了糊涂鬼。李鼎元笑问赵文楷,昨夜惊险如何?赵文楷答到:“上则九天,下则九地,声如转水车、锯湿木,时复虐颤;每侧,则篷皆卧水。一浪盖船,则船身入水,惟闻瀑布声垂流不息;其不覆者幸耳。”李鼎元说,正是睡个好觉,所以忘记一切,好在很庆幸我还活着。赵文楷听后,大笑一声。盥洗后,李鼎元登战台一看,果见前后十余灶皆没,船舷上无一物,爨火断了。好在到了申刻,得以停泊岸边,地方总兵何定江登舟,告诉正副使,奉玉德总督的命令前来迎护天使团。

初二日两封舟回到福建。十月二十五日回舟,十一月初二抵闽,正好六日,去来如出一辙,是历来册封返闽航行最短的一次。再次踏上五虎门,至怡山院,特购羊一、豕一,致祭于天后海神。乡间耆老夙儒拄杖来道贺,都说:“神速哉!封舟自祖父以来,未闻有此。”赵文楷再次出示赴琉前的谕祭天后文,并告诉李鼎元要珍藏好。当天夜里,立即起草奏折,向嘉庆皇帝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初三日,玉德再遣小舟来迎,奉节登岸,奉安天后行像、挐公于故所,后玉德迎赵、李二人入城。

刚到达驿馆,赵文楷得知母亲潘氏于三月二十日在太湖去世,听到这个消息,赵文楷大恸,和报信的家人相抱痛哭。而三月二十日,赵文楷的天使团出京还不及一个月,人还在河北省清河县清江驿,为了让赵文楷安心出使,家人有意隐瞒,一直未曾告知。

十一月十七日,玉德上书《奏为册封琉球正使赵文楷丁忧回籍守制事》。据赵文楷嘉庆八年三月《奏为回籍守制服满领咨到院供职谢恩事》所载:“(嘉庆五年)十一月初四事竣回闽,闻讣丁亲母潘氏忧,途径浙抚阮元接奉廷寄,传旨:‘令其回籍守制,钦此。’遵即回籍守制。”[26]以此得知,并非某些史载错传赵文楷从福建直接回太湖,而是在回程路过浙江时,才得到朱批,奉旨回籍丁忧。

初七,赵文楷和李鼎元抵达福建古田县水口,在此分手。赵文楷将龙节、御仗、旗牌一并交给李鼎元,让他回京上交各部。临别时,李鼎元赠诗《水口别介山三首》,其中一首云:“北风荡轻舟,落木含凄清。积兹万古恨,相诉三日程。半载住球阳,六日经沧瀛。归途岂不速,岁序忽以更。敢曰忧患交,喜无虞诈情。平生重义气,四海皆弟兄。缅维张范贤,羞彼余耳名。好励金石姿,毋忘鸡黍盟。”[27]封琉情缘且无间隙,患难之交更见真情,而今此兹去,两人皆依依不舍。

这次册封琉球不计驿程七十天时间,从五月初七赴琉航行到册封驻琉,再到十一月初二返航,总计一百七十六天,近半年时间。赵文楷和李鼎元一行出使琉球,从驿程到航海,再从驻留到回程。首先是执纪严明,严束随员部属不得扰民。其次是廉洁清正,深为体恤琉球百姓之不易,曾多次力辞琉球国援例对册封天使的隆重款待,谢宴、避观龙舟,两次却金或银,一次却金十二两,一次拒绝程仪五千银,还有对琉球的馈赠珠宝等,俱谢而不受。再者赵文楷一向平易近人,举动得体,对新册封年仅十七岁的琉球中山王尚温抚慰有加。赵文楷此举,为清朝前四次赴琉球册封正使所无,在尚温的《赵母潘太夫人寿序》曾写道:“驻节数月,凡随封员役,恪守严规,毫无骚扰,而饬躬廉隅,清慎自矢,以及恤我穷黎,靡有遗照,方幸师资有日,而深惜执绥不早也。”还有赵文楷致力于传播华夏文化,亲为琉球人留下很多的翰墨文字。他的学生汤金钊曾这么评价《槎上存稿》诗文:“清雄旷迈,力摹大家,一种俊伟伉爽之概,恍然侍几席而听言谈也。”他多次与当地土大夫文人游,诗文唱和,影响当地文化,也促进了琉球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汤金钊《赵公墓表》中还载道:“抵国后,严戢兵役滋扰,舟人载货,减旧例半。供应取裁,足省十之七。故事,有宴,器有用金者,即以馈,值国恤,罢之。王请观龙舟,问故,曰:‘不宴,无可将敬,请以代。’公曰:‘是仍宴矣,避名而取实,吾谁欺?’公文翰墨名天下,球人稔知之,乞者踵至。从客或请代作,公谓:‘人以诚求吾以伪应,非所以待远人也。’国以朱薯为粮,岁再获,则不饥。册命至,大稔至三四熟。封事竣,馈赆五千,坚却不受。趣开帆,举国感叹,谓前此所无。遂于那霸港建清惠祠,岁时展祀,志不忘。”琉球臣民感念其高风亮节,垂爱民众,建“清惠祠”于那霸港以永志。

赵文楷、李鼎元二人的册封事竣,表明他们是胜任的。如他们主动改革历次册封活动存在的弊端,包括禁止携带内地货物或包揽商货赴琉球昂价勒售,主动减少琉球国王的廪给及琉球国王宴请的次数。从而减轻了琉球人民扰累,有利于中琉友好发展,得到中琉双方的赞赏。琉球国王尚温说:“天使远来,祷逆风而顺之,险涉重洋,惟温之故。承初入馆,即裁减旧例诸费。……蒙厚爱于福州登舟时即将贵货裁减,并令出结定价,惟恐累及贫国……小邦别无可敬,端赖七宴,稍尽微情,今既捐除,更无尽情之处,屡具宴金,又皆却还……凡此皆天使仰体皇上之心为心,事事先为体恤,不特温感人肺腑,即通国臣民亦谓天使体恤下情,从未有如两位大人者。”[28]嘉庆皇帝对二人的出色表现也非常满意,深感欣慰。

嘉庆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闽浙总督玉德奏谢绝琉球国王资给陈瑞芳病故抚恤费折》中引琉球国王的话说:“兹思陈瑞芳入国以来,严施法令,约束兵役,举国人民无不感仰,”“谨将葬费银五百两附陪臣,其柩王舅毛国栋,紫金大夫郑得功等呈奏请外,又另备银七百两附交毛国栋等赍带前去,统祈转详督抚两院,施恩准赐其子孙,以为小补之资。”[29]嘉庆六年《著玉德琉球国王赠陈瑞芳恤银不必收受事上谕》云:“游击陈瑞芳殁于公事,殊为可悯,著传谕玉德于该省公项内拨银三百两,交该游击子孙领,以为葬祭之用。”[30]将琉球国王所赐之银退还琉球贡使。海途中王得禄忠于职守,也深受正副使臣的青睐,后被重用。

赵文楷奉使琉球一事轰动一时,回朝后,一直为人称道。陶澍(1779—1839),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五年举人,嘉庆七年进士,曾经任安微布政使、安徽巡抚、两江总謦兼江苏巡抚,曾作《题赵介山先生奉使琉球遗照》,以怀赵文楷出使琉球之盛事:“忆昨转漕浮吴淞,开船打鼓声隆隆。天糈百万道溟渤,龙骧一气乘长风。宝山无山有高垲,登台一啸风云改。书生意气挟虹霓,不弄春湖但观海。归来忽遇乘槎客,卅载图中识顔色。制策曾窥铁石心,册封远到琉球国。琉球地隔海东南,侯律瞻云声教覃。久米琉球地文风故无恙,锦衣玉貌留香龛,我观此图重叹息,恍惚明霞射朝赩。百灵呵护耀龙旌,蜃郎骇伏天无匿。祗今海道平如砥,来往云帆一杯耳。发运惭非作楫才,却望膺舟渺云水。”[31]这是对赵文楷出使琉球全过程真实的写照和最好的总结。

道光版《太湖县志》卷之二十二“人物志一”有赵文楷专传,载云:“廉声著于海外,举国敬仰,特为立祠,为前使所未有。”这是太湖人永铭于心的光辉事迹和无上荣耀。

正因为册封琉球的使命艰巨,有许多人在这次任务中先后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李鼎元家人董祥驿途暴亡,都司陈瑞芳客死琉球,李鼎元从客寄尘和尚回来后,不久患病而亡。李鼎元则于五年后,嘉庆十年(1805)病逝,年六十四岁。赵文楷因受到驿程奔赴、风涛巨险、海盗惊掠,让其身心俱疲,于嘉庆十三年(1808)卒于山西雁平兵备道署山西按察使任上,年仅48岁。汤金钊在《槎上存稿》跋中认为赵文楷原本“气体素壮”,怎料自琉球归国后,“心往往而悸,言笑异于他日。盖风波危险,夺人神髓,调养猝难平复也。”在《赵公墓表》再叹道:“公以大有为之才,幸上荷主知,清节直声,当世推重,使天假之年,其功业当不出古人下。……乃半驾其税,仅以监司终,何数之奇耶!”天降大任于斯人,他们不辱使命,事国家之急先,弃个人之享乐,建平生之功业,其气节、胸怀和抱负无不让后人们肃然起敬,缅怀不已。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