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船级社全球首席执行官麦恒力(Henrik O. Madsen)作为挪威世博理事会的主席,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后于昨天再次来到上海,参加今天世博园的挪威馆日。

    挪威船级社是挪威馆最大的赞助商,也是在中国业务最大的挪威公司。作为最早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船级社之一,挪威船级社拥有中国20%的新造船和50%的海洋工程项目。另外,中国50%的海洋油气田由挪威船级社认证,50%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由挪威船级社提供审定和审核服务。

    昨天,就全球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如何实现航运减排低碳之路,麦恒力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挪威船级社如此大力赞助挪威馆,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麦恒力: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开拓品牌的好机会,挪威船级社是挪威在中国开展业务最大的企业,而世博会挪威馆的品牌属性也与挪威船级社非常一致,即关注环境、专业和诚信。

    此外,参与上海世博会也给了我们与更多合作伙伴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将邀请一些中国的大学生来参观挪威馆,了解挪威船级社,以后也许他们还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一员。

    日报:去年航运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大,今年上半年有所恢复,你如何判断未来航运市场的走势?

    麦恒力:航运市场在未来几年还会比较困难,未来两到三年的前景不会很乐观,主要是因为运力的供大于求。

    金融危机后的集装箱贸易需求曾一度下滑9%,今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加上要交付的新船,集装箱船队又将增加船只5%~6%,预计集装箱航运市场要到2011年或者2012年才能有所好转;油轮领域的情况不算很好,但也不是很差,预计未来还会趋好,有些小型油轮和单底油轮正被淘汰出市场。

    造船方面,目前企业的生产任务还是比较满的,今年获得的新船订单会比去年多,预计新船订单有1000艘,2012年预计新船订单1500艘,虽然比去年好,但是相比2008年4000艘还是急剧下降,不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每年新船订单维持在1500艘左右比较好。

    从各造船市场来看,欧洲市场比较差,一些新兴的市场如越南、印度也不太好,但韩国和中国等市场可能还比较容易生存,但竞争也会比较激烈,目前,中国的造船市场主要是在一般船型上的竞争力比较高,而韩国则在复杂船型上的竞争力比较强,并且两国的造船企业都开始向海洋工程领域拓展。而韩国有的企业已经开始进军海洋风电设施的制造。

    日报:欧洲债务危机是否会影响实体经济进而影响全球的航运市场复苏?

    麦恒力:我认为会影响到欧洲的实体经济,但对全球航运市场影响不是很大。全球的航运市场更多地还是受中国和南亚市场的影响比较大。

    日报:挪威船级社曾经发布一份报告,称如果航运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到2030年可以实现减排30%,能否简单阐述一下可以实施哪些措施?

    麦恒力:我们主要分析了25项不同的措施对航运业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其中17项是技术措施、8项是运营措施。其中使用天然气替代燃油、低速航行等措施实施的效果最大,低速航行可能更适合集装箱船。所有的这些措施用现有的技术都是可以实现的。

    日报:你提到用天然气代替燃油来为船只提供动力,好处主要有哪些?

    麦恒力:如果由天然气代替燃油作为动力,可以达到约25%的碳减排,当然实际的减排量也取决于所用的发动机。

    除了可以减排二氧化碳,从燃油变为用天然气,还可以降低90%的氮化物排放,并且完全没有硫化物和颗粒的排放,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

    而从经济角度看,使用天然气的成本也只有原油(74.81,0.26,0.35%)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原油的日益短缺,价格会继续上升,将来天然气和原油的价格差会进一步扩大。

    日报:那么在用天然气作为船只动力方面的推广目前有什么困难?

    麦恒力: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挪威船级社在10年前就颁布过相关天然气船的标准,并且被证明是很安全的,最大的挑战应该是为天然气船加气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在挪威沿海,已经有一些专门为天然气作为动力的船只加气的基础设施,我也刚刚得到一个很振奋的消息,中国在武汉沿江地区也计划建设一些天然气加气站,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尤其是让中国沿海和内陆航运的船只改用天然气。我预计在10到15年后中国会实现天然气船的大规模应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