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船舶工业 抓住了历史机遇,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两大船舶集团公司纷纷在上海拓展业务,特别是中船集团公司建设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凭 借着先进的流程布置及庞大的生产规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造船基地;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 公司等大型国有航运企业也落户上海,为上海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上海拥有9个大坞,虽然硬件设施水平比以前大幅提升,但是相较于江苏、浙江等邻近省份,上 海船舶生产能力及产量已不再独占鳌头,因此上海未来要从"体力造船"向"脑力造船"转变。长久以来,上海的造船技术始终在国内保持着领先地位,并拥有支撑 研发所需的技术实力、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因此,面对如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在一些前沿船型和高附加值船型的研发上,上海船企应当仁不让,勇于率先跨出 一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船需求这块"蛋糕"迅速萎缩,接单难成为众多船企共同的发展瓶颈。上海船企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和技术优势,结合自身的"拳 头"产品,针对市场需求优化常规船型,同时开发出适应新规范、新标准的新船型,如节能环保船型、万箱级集装箱船,甚至是豪华游船等,以高技术取胜,以创新 赢得市场。

  对于上海市重点扶持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上海船企也纷纷瞄准时机大举进入。目前该产业还处于起 步阶段,要形成产业链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上海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应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做好规划工作,以取得多元、稳步发展。在船舶配套业的发展上,目前 上海在柴油机等船配产品方面已基本实现了本地配套,但许多关键的配套产品仍然依赖进口。未来船配产业不应只是引进,更要消化国外的专利技术,形成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品牌,以提升上海船舶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