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个月来,开发区海西湾一次次地聚焦了世人的目光,一批世界领先技术的重型船舶纷纷从这里启航,这片处于中日韩世界船舶制造业“金三角”中心地带的港湾,后来居上,与上海、大连、广州一起成为我国四大海洋工程基地和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

5月21日,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 “海洋石油201”从这里解缆启航,这个驶向辽阔南海的庞然大物,集成创新了多项世界顶级装备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工程船舶的顶尖水平。7月27日,目前世界最大的无动力甲板驳 “海洋石油229”轮,载着亚洲最大的深水气田平台导管架,在海事部门的全程严密监控下,从这里起航。8月6日,我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也在这里诞生,由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上海打捞局。

从海洋石油工程到船舶产业,从近海驶向深海,从浅蓝驶向深蓝,开发区充分发挥港口等海洋资源优势,突破发展新兴产业,构建起现代蓝色产业体系。

开发区海西湾以建设全国船舶海洋工程基地为目标,推动海工产业从浅海走向深海。目前,海西湾已聚集了包括北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中石油海洋工程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以及各类配套企业100余家。面积8平方公里的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总投资已超300亿元,基地内现有大型造修船坞7座,其中50万、15万、10万吨级船坞各1座,30万吨级船坞4座;海洋工程滑道11条;大型龙门吊17台,装备水平及密集度之高全国独一无二。

产业规划决定产业发展,近年来海西湾的招商严格按规划进行,与产业规划无关的项目不引进,从而保证了产业集群的高质量成长。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企业的高度聚集,使得海西湾形成了独有的“造船与修船相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相结合、造船与配套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里已经形成了具有从船用钢板加工与配送、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

目前,海西湾已被列入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于去年成为国家商务部、工信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下一步,海西湾将进一步增强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对其他装备的承载和吸附能力,引进建设机舱辅机类、电子类、泵阀件类等配套项目。按照规划,到2015年,海西湾年造船能力将达到668万载重吨,海洋工程钢材加工能力50万吨,修船200余艘;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产值700亿元,年均出口额36亿美元,直接就业岗位超过5万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