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工项目部部长。他在“外高桥”工作了10年,亲身经历外高桥船厂从一片滩涂中拔地而起,发展成中国第一船厂。

“2001年外高桥成立时建造的第一艘船是14.5万吨的散货船;今年5月9日,我参与建造的中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在南海开钻。”张伟说,从普通船到深水钻井平台,10年间,“外高桥”逐步提高造船能级,吨位越造越大,技术越变越精,工艺材料越来越环保。从散货船、超级原油轮的“肚量”变大,到可抵御百年一遇海况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最先进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船老大的阵容越来越强。

“拿海洋石油981号来说,2007年接到项目时,我们还没有负责海洋工程的部门。后来从设计、采购、建造等各个环节了解这个新领域,现在涉及海工的项目都是动用整个企业的资源来调配的。通过这个项目,我们锻炼了高端海工产品的制造能力。”

“981号”制造难度很大。建造过程像搭积木,许多“积木”呈不规则形,既要各模块之间无缝对接,还要保证一次性成功。“发展海工装备,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建造30万吨FPSO时,开始学习用国际海工项目的标准和管理办法来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张伟回忆说。

“981号”在南海开钻,张伟感到很自豪。这不仅代表我国迈进了3000米深水开发“俱乐部”,更说明“上海制造”的能级越来越高端,在国际市场上开始有话语权。

上海稀缺的土地、岸线等环境资源已无法支撑大规模投资建设传统船厂的发展方式,必须向内涵式、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通过“981号”的实战锻炼,“外高桥”实现了海工装备制造能力的跨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造船业一片萧条。以“外高桥”为代表的上海船企在寒冬中积蓄能量,已有一批骨干船企向海洋工程和天然气液化船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样本”解读

上海外高桥造船厂、上汽集团、上海振华重工、上海电气……在中国制造业领域,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总产值几乎翻了一番。近年来,上海在高端层面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全国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数最多的省市。上海目前正全力迈向全球高端“智造”中心,提升高端制造业能力,探索制造业在上海发展的新路径。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