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工作会报告特别强调了创新引领作用和企业要适度多元发展,这太对海鹰公司的路子了。”2013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工作会给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吕怀珠的触动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坚定地表示:“虽然与兄弟单位相比,海鹰公司规模不大,但我们在中船集团公司的业务板块中,清晰地找到了自身的定位,未来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创新,做大军工业务,并在机电设备产业、信息与控制产业板块创造新佳绩。”

调整结构走出困境

在中船集团公司内部,海鹰公司的业务离造船相对较远,其有着与一般造船和配套企业不同的发展轨迹。据吕怀珠介绍,改革开放之初,依靠国内领先的B超产品和少量军品任务,海鹰公司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此后,其纺织电子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黑白B超技术的普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虽然职工加班加点忙碌一年,但是企业赚不到什么利润;纺织行业也进入转型期,仿佛一夜之间,该公司的纺织电子产品业务由支柱产业变成了企业的包袱,原材料和半成品积压成堆。上一轮船市火爆期,是船企的黄金年代,海鹰公司当时却陷入了困境。

此时,海鹰公司领导认识到,他们在B超、纺织电子等市场曾经创造的辉煌源自技术领先的产品,之后出现经营困难则是因为企业固守夕阳产品,没有及时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因此,2008年,在中船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海鹰公司重新进行市场定位,确定了以军为主、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决定抓住军工扩增的机遇,扩大军品业务规模;力拓海洋电子、轨道交通等非船业务板块;与中船集团公司造船主业建立联系,拓展船舶配套业务。该公司痛定思痛,切实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用创新引领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海鹰公司五大业务板块实现了全面突破。该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在军品业务板块取得喜人的成绩;在医疗电子领域,依靠彩超等新产品夺回了之前失去的部分市场;其他业务板块营业收入也在主业的带动下逐年增长。2012年上半年,海鹰公司首次真正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营业收入达到3.35亿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实现利润1050万元,创历史新高。该公司干部职工的信心越来越强,干劲也越来越足。

以创新谋更大发展

“回首过去在市场上起伏的经历,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企业深陷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能坚持创新、持续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吕怀珠感慨地说。他认为,海鹰公司所处的电子产品领域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相关企业在创新方面稍有松懈就会被“甩”在后面,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该公司必须对市场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坚持不断创新,在持续发展军工核心业务的同时,继续加大医疗电子、海洋电子、轨道交通和非标设备、船舶配套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开拓力度,防范产品单一的风险,寻求更大的突破。

在医疗电子领域,海鹰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特别是以笔记本彩超为重点,攻克线路、结构高度集成化等技术难关,将相控阵、4D、宽景成像等功能应用到手提彩超、推车彩超上,完成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争取尽快跻身国内医疗电子企业第一梯队。在海洋电子领域,该公司将紧紧抓住国家海洋开发的战略机遇期,专注于发展海洋测绘、海洋地质勘察、水文与环境监测、海洋工程与安防设备等四大系列海洋电子产品业务,坚持自研产品营销和代理贸易齐头并进,力求全面开花。在轨道交通和非标设备领域,其将重点抓好轨道交通设备、水池专用检测设备和船用配套设备等三类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做深做透,形成主打产品和主攻方向。在船舶配套领域,海鹰公司计划把自有的机电一体化优势与身处大型造船集团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加紧船配项目开发和现有产品营销,积极推介洗舱机产品,完成液化天然气(LNG)船信号控制模块研制、产品船检和首套交付工作。

吕怀珠表示,海鹰公司对完成2013年各项任务充满信心,在“十二五”后几年里要维持温饱也没有太大问题,然而,其毕竟“船小难经大风浪”,还需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大发展和大跨越。除了以创新驱动发展,海鹰公司计划用5~6年时间,建设新基地,改变地处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局面,力促五大业务板块上规模、上水平,为中船集团公司的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