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挪威船级社(DNV)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支持中国海洋工程产业发展,专门在中国成立了海工专家组。面对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工产业,即将与德国劳氏船级社(GL)完成合并的DNV此举无疑向中国传递着一个信号:来自挪威的“淘金者”已经牢牢把握住了中国海工新机遇。

  “登陆”上海的海工专家组
  为响应中国海洋工程产业的迅速发展,支持中国船东、船厂和设计院在海工领域的发展,5月21日,DNV对外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海工专家组。事实上,DNV自去年以来就开始密集实施其全面进驻中国海工产业的战略布局,技术服务中心和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心此前已相继“登陆”上海。
  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工专家组的3名核心成员首次集体对外亮相,他们分别来自迪拜、美国休斯顿和新加坡三大全球海工发展主要地区。专家组成员之一的DNV大中国区总经理姚伯乐表示,之所以选择在中国成立海工专家组,而不是海工产业同样发达的新加坡或者韩国,主要是看好中国海工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并希望能凭借上海的区位优势,对中国船厂以及其他海工业者提出的问题做出更迅速的反应,培养一批中国本土的海工人才。
  事实上,DNV已经在中东的迪拜设立了一个类似的海工专家组,但其主要为当地运营中的海工平台提供专业服务支持。此番在上海成立的海工专家组与其功能定位不同,不仅将咨询领域范围扩大到全中国海工及其相关产业,且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专业领域更是被DNV定位成全球咨询、技术服务总部,“登陆”上海的专家组核心实力可见一斑。
  当被记者问及全球其他几大船级社在中国海工领域的战略布局,DNV大中国区海洋工程总经理郝德瑞谨慎的表示,“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不便多做揣测。”同时,他也谈到,作为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入级机构,DNV在严酷海况和深水移动式海工平台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技术专长和丰富经验,结合包括在中国相继组建成立、运转良好的上海审图中心、合同前服务、技术服务中心、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心以及培训学院等在内的完善海工服务网络,DNV能为中国海工产业贡献更多。

  全球海工规范的“领导者”
  目前,全球超过260座在运营的海洋工程设施入级DNV,约占全球浮式海工船队的40%,且在新建海工领域,DNV也保持着稳定的全球及中国市场占有率。此外,在过去几十年间,DNV从未间断海洋设施规范的自主研发,综合了最先进的理论评价和DNV在船舶和海上装置在海洋环境中运营所积累的经验,融合了国际上公认的具体安全问题的行业标准。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行业标准规范制定,DNV都是当之无愧的海洋工程入级检验“领跑者”。
  据悉,今年5月初,DNV在全球最大的海洋工程论坛平台“休斯顿海工论坛”上,正式推出了适用于移动式海工平台的新版入级规范,并面向全球广泛征询意见,为期6周的对外资讯结束后,DNV将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对相关标准进行修改,并将正式对外公布。
  事实上,面对海工产业新的条件、技术和安全问题,国际海上法规和要求也需要不断更新。DNV新推出的移动式海工平台入级规范规定了如何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并为设计和建造新平台的业主和船厂提供协助。如同足球比赛,从知道取胜规则到利用规则取胜,不仅需要不间断的练习,还需要有教练为球队“量身定制”战略战术。郝德瑞表示,“DNV能帮助客户在详细的规定与更具通用性的要求之间达到微妙平衡,能同时兼顾结果的可预测性和透明性,以及替代性解决方案的应用。”此外,作为全球首个对集成软件依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质疑的船级社,DNV日前还发布了新版海上集成软件依赖系统标准。
  对于一个将每年营收的6%投入到标准、规范开发的船级社,DNV此次“一揽子”推出海工相关的标准、规范、解决方案和联合项目实在意料之中。不断自我挑战、勇于创新,恰恰是DNV全球领先的秘诀。

  “挪威风”劲吹中国海工远航
  从全球来看,未来5年海工钻井设备和生产设备年均需求额达到3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0%;而中国“十二五”期间海工装备年均投资额超过500亿人民币,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在建或拟建的较大规模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共约有37个,其中17个项目为现有或不知投资额,余下20个项目初步估计投资额达1320亿元人民币。
  快速发展的中国海工产业让挪威的“淘金者”嗅到了商机,DNV不仅把全球海工中心东移到上海,还将核心技术人才派到中国总部,刚到中国才两个月的海工专家组负责人郝德利就几乎跑遍了中国大中型船厂。
  然而,面对中国新一轮海工产业发展机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进入中国海工市场的DNV先发优势明显,且自身定位非常清晰。2010年到2012年,DNV已经交付了11座中国制造的移动式海工平台,目前,DNV在中国船厂有包括风电安装船、钻井船、FPSO和生活平台等14个在建项目。虽然不知DNV在中国具体的营收额度,但从其将全球海工自升式钻井平台总部都设立在上海,可以推断DNV对中国市场利好信心十足。
  一方面是“膨胀式”发展的中国海工产业,一方面是全球海工规范的“领跑者”,两者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众多海工装备建造的成功案例,其中不乏如全球首个圆筒形深水钻井平台Sevan Driller及其姊妹船Sevan Brazil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也正因为此,这些交付使用的“中国造”海工设备在全世界各个海域得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DNV大中华区副总经理黄今表示,“中国在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基地,但也面临着如本土海工人才紧缺、核心设备国产化率不高以及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而这恰恰是DNV能为中国海工市场服务的领域。”

  相关新闻:
  我国海工装备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我国对海洋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大,实施海洋战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也刺激了国内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无论从产业政策、内需市场,还是从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规律上看,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在今后数十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2年2月,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其实早在2011年9月,为增强海工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曾联合组织编制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这是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首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这一系列海工装备产业支持政策的频频颁发与落实,体现了我国对海工装备产业的高度重视。
  如今,我国海工装备的市场竞争局面正在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国有造船集团到地方造船企业,都在加大海工装备的支持力度和拓展速度。而按照最新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201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据此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将扩大6倍,行业复合增速将达46%。无论从产业政策、内需市场,还是从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规律上看,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在今后数十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意味着我国海工装备业正步入黄金发展阶段。

  5月21日,挪威船级社(DNV)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为支持中国海洋工程产业发展,专门在中国成立了海工专家组。面对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工产业,即将与德国劳氏船级社(GL)完成合并的DNV此举无疑向中国传递着一个信号:来自挪威的“淘金者”已经牢牢把握住了中国海工新机遇。

  “登陆”上海的海工专家组
  为响应中国海洋工程产业的迅速发展,支持中国船东、船厂和设计院在海工领域的发展,5月21日,DNV对外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海工专家组。事实上,DNV自去年以来就开始密集实施其全面进驻中国海工产业的战略布局,技术服务中心和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心此前已相继“登陆”上海。
  在新闻发布会上,海工专家组的3名核心成员首次集体对外亮相,他们分别来自迪拜、美国休斯顿和新加坡三大全球海工发展主要地区。专家组成员之一的DNV大中国区总经理姚伯乐表示,之所以选择在中国成立海工专家组,而不是海工产业同样发达的新加坡或者韩国,主要是看好中国海工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并希望能凭借上海的区位优势,对中国船厂以及其他海工业者提出的问题做出更迅速的反应,培养一批中国本土的海工人才。
  事实上,DNV已经在中东的迪拜设立了一个类似的海工专家组,但其主要为当地运营中的海工平台提供专业服务支持。此番在上海成立的海工专家组与其功能定位不同,不仅将咨询领域范围扩大到全中国海工及其相关产业,且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专业领域更是被DNV定位成全球咨询、技术服务总部,“登陆”上海的专家组核心实力可见一斑。
  当被记者问及全球其他几大船级社在中国海工领域的战略布局,DNV大中国区海洋工程总经理郝德瑞谨慎的表示,“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不便多做揣测。”同时,他也谈到,作为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入级机构,DNV在严酷海况和深水移动式海工平台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技术专长和丰富经验,结合包括在中国相继组建成立、运转良好的上海审图中心、合同前服务、技术服务中心、自升式钻井平台中心以及培训学院等在内的完善海工服务网络,DNV能为中国海工产业贡献更多。

  全球海工规范的“领导者”
  目前,全球超过260座在运营的海洋工程设施入级DNV,约占全球浮式海工船队的40%,且在新建海工领域,DNV也保持着稳定的全球及中国市场占有率。此外,在过去几十年间,DNV从未间断海洋设施规范的自主研发,综合了最先进的理论评价和DNV在船舶和海上装置在海洋环境中运营所积累的经验,融合了国际上公认的具体安全问题的行业标准。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行业标准规范制定,DNV都是当之无愧的海洋工程入级检验“领跑者”。
  据悉,今年5月初,DNV在全球最大的海洋工程论坛平台“休斯顿海工论坛”上,正式推出了适用于移动式海工平台的新版入级规范,并面向全球广泛征询意见,为期6周的对外资讯结束后,DNV将根据收到的反馈意见对相关标准进行修改,并将正式对外公布。
  事实上,面对海工产业新的条件、技术和安全问题,国际海上法规和要求也需要不断更新。DNV新推出的移动式海工平台入级规范规定了如何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并为设计和建造新平台的业主和船厂提供协助。如同足球比赛,从知道取胜规则到利用规则取胜,不仅需要不间断的练习,还需要有教练为球队“量身定制”战略战术。郝德瑞表示,“DNV能帮助客户在详细的规定与更具通用性的要求之间达到微妙平衡,能同时兼顾结果的可预测性和透明性,以及替代性解决方案的应用。”此外,作为全球首个对集成软件依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质疑的船级社,DNV日前还发布了新版海上集成软件依赖系统标准。
  对于一个将每年营收的6%投入到标准、规范开发的船级社,DNV此次“一揽子”推出海工相关的标准、规范、解决方案和联合项目实在意料之中。不断自我挑战、勇于创新,恰恰是DNV全球领先的秘诀。

  “挪威风”劲吹中国海工远航
  从全球来看,未来5年海工钻井设备和生产设备年均需求额达到3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0%;而中国“十二五”期间海工装备年均投资额超过500亿人民币,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在建或拟建的较大规模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共约有37个,其中17个项目为现有或不知投资额,余下20个项目初步估计投资额达1320亿元人民币。
  快速发展的中国海工产业让挪威的“淘金者”嗅到了商机,DNV不仅把全球海工中心东移到上海,还将核心技术人才派到中国总部,刚到中国才两个月的海工专家组负责人郝德利就几乎跑遍了中国大中型船厂。
  然而,面对中国新一轮海工产业发展机遇,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进入中国海工市场的DNV先发优势明显,且自身定位非常清晰。2010年到2012年,DNV已经交付了11座中国制造的移动式海工平台,目前,DNV在中国船厂有包括风电安装船、钻井船、FPSO和生活平台等14个在建项目。虽然不知DNV在中国具体的营收额度,但从其将全球海工自升式钻井平台总部都设立在上海,可以推断DNV对中国市场利好信心十足。
  一方面是“膨胀式”发展的中国海工产业,一方面是全球海工规范的“领跑者”,两者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众多海工装备建造的成功案例,其中不乏如全球首个圆筒形深水钻井平台Sevan Driller及其姊妹船Sevan Brazil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也正因为此,这些交付使用的“中国造”海工设备在全世界各个海域得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DNV大中华区副总经理黄今表示,“中国在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基地,但也面临着如本土海工人才紧缺、核心设备国产化率不高以及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而这恰恰是DNV能为中国海工市场服务的领域。”

  相关新闻:
  我国海工装备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我国对海洋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大,实施海洋战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也刺激了国内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无论从产业政策、内需市场,还是从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规律上看,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在今后数十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2年2月,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其实早在2011年9月,为增强海工装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曾联合组织编制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这是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首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这一系列海工装备产业支持政策的频频颁发与落实,体现了我国对海工装备产业的高度重视。
  如今,我国海工装备的市场竞争局面正在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国有造船集团到地方造船企业,都在加大海工装备的支持力度和拓展速度。而按照最新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201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202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据此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海工装备市场规模将扩大6倍,行业复合增速将达46%。无论从产业政策、内需市场,还是从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规律上看,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在今后数十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意味着我国海工装备业正步入黄金发展阶段。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