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韩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韩国的造船业在全球闻名遐迩,曾一度挤下老牌造船强国日本,成为保持多年的世界最大造船国。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船舶市场萎缩及中国造船企业的异军突起,韩国造船业的地位岌岌可危。

本报记者近日造访了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了解到包括造船业在内的韩国五大主力船业5年内将被中国追平,而韩国政府和有关企业正为此忧心忡忡。

引领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1967年8月24日是韩国造船史上的特殊日子。那一天,位于釜山的大韩造船公社举行了6000吨级货船的下水仪式。此后,韩国造船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造船大国。在此过程中,以造船为中心的产业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造船业是发展朴正熙式出口主导型制造业的典型成功案例。

此后,现代重工业、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业等造船业巨头在韩国纷纷涌现,并直接带动造船业迈向韩国的支柱产业。根据统计,1990年造船业首次位列韩国第五大出口产品,此后一直是五大出口产品之一。2011年韩国造船业达到最辉煌的顶峰,当年出口额达565.88亿美元,占当时韩国出口总额10%以上,成为韩国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不久前造访了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该船厂最早由现代集团已故会长郑周永于1972年创办,此后蔚山的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韩国最大的造船企业所在地。船厂占地608万平米,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目前拥有10个大型船坞和9个巨型起重设备,可以制造从液化天然气船、海上钻井平台到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各种类型船只。目前年造船能力达70余艘。

在订单量方面被中国超越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韩国造船海洋成套设备协会10月17日发布的消息,韩国造船“冠军”地位时隔3年可能再次被中国夺去。这是因为,今年前9个月,以订单量为准,中国以微弱优势领先韩国。但由于韩国钻井船、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的订单较多,在订单金额方面依然领先于中国。

今年前三个季度,韩国造船企业的订单量占全球的36%,达1086万修正总吨(CGT),同期中国造船企业的订单量为1168万修正总吨(占有率为38.7%),比韩国多出82万修正总吨。以订单量为准,韩国于2007年首次被中国超越,截至2010年已经连续4年位居第2位。虽然2011年及2012年重新夺回了第一的位子,但到今年第三季度为止,在订单量方面再次被中国超越。

去年韩国造船业极其不景气,不仅韩国造船业排名前三的STX陷入破产危机,就连现代重工业也决定面向50岁以上管理人员受理自愿退休申请。

而在中小造船业密集的韩国南部烟台地区,造船业面临集体崩溃。去年10月,韩国23家中小造船企业中,除了一家以外其余的都在进行结构调整,有的船厂因为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而宣布破产,还有的造船厂改为修船以期度过危机。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世界船舶订单骤减,韩国的中小造船企业由于同质化竞争过于激烈而处于受到冲击最严重的地位。在拥有5家造船企业的庆尚南道统营市,因为中小造船业的崩溃,不仅地方税收大受影响,甚至连人口也出现下滑。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韩国造船业迎来一丝“春的气息”,不仅订单量持续增加,船舶价格也不断上涨。韩国业内人士指出,2012年韩国造船业的业绩曾非常糟糕,所以导致今年上半年业绩相对看上去好一些。

还有分析认为,最近韩国船企订单不断,与中国政府加大对造船业的宏观调控有关。

中国政府在8月初发布了旨在解决本国造船业设备过剩问题的结构调整方案。具体方针是,在2015年之前严格控制造船业扩充设备,通过关闭、合并等方式整顿竞争力低下的造船厂。从长远角度看,中国的船舶结构调整会解决船舶供过于求的问题,带动船价上涨,对韩国造船厂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造船业进入高科技竞争时代

目前韩国企业的危机意识非常强烈。根据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今年2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300家韩国企业中,有49.5%的人认为未来5年韩国的主力产业将会被中国超越,其中排名靠前的有造船(41.1%)、信息通信(38.1%)、纤维(31.1%)、钢铁(29.1%)等行业。

中国企业曾被认为在劳动集约型产业中具有优势,而现在却正在培养足以超越造船、IT(信息通信)、钢铁等韩国主力产业的竞争力。三星经济研究所研究结果显示,实际上中国已在零件、原料、设备、软件(移动通信)产业方面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

大韩造船学会会长赵相来表示:“就连韩国企业遥遥领先的海洋成套设备和LNG船等高附加值领域市场,中国也在以可怕的速度追赶上来”。

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今年3月份发表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正不断在曾经是韩国国内企业一直独占的钻井船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等高附加值船舶以及海洋建造物领域成功中标。

韩国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星仁表示:“即使韩国造船产业一直保持竞争力,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为止,韩国造船部门的出口额也将降至年均300多亿美元。”

KOTRA中国产事业长朴韩进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超越技术能力的追赶,到达了开始思考产品商品化方案以及品牌价值的阶段。现有韩国企业不仅需要增强技术能力,更迫切需要找到新的产业领域来谋求未来发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