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国防预算的内容都会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热点。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中央财政国防预算支出为8082.3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12.2%。2011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12.7%,2012年增长11.2%,2013年增长10.7%。国防预算“四连增”的背后,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极大挑战、需要强大军事后盾的事实。但我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远低于主要军事强国,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武器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甲午之年中国国防建设迈出的坚定步伐,让来自军工和船舶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深深感到,和平发展需要底气,民族尊严不容挑衅。他们认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就要构建和平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环境,形成强大的海上主权安全协同保障能力。因此,中国要继续加速海军装备的发展,满足维护国家利益的需求。

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立足国家舰船工业以及相关工业体系,是发展海军装备最可靠的保障。没有雄厚的舰船工业和相关工业体系作支撑,再强大的舰队都没有持续发展的根基。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来看,没有一个国家的海军装备不是建立在本国发达的舰船工业基础之上。长期以来,我国舰船工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海军装备事业服务的军工传统,在海军装备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船舶央企相继承担了大量军工科研和生产任务,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海军作为高科技军事技术密集型的军种,具有武器装备技术水平高、全面建设投入大的特点。随着人民海军走向深蓝、遂行远海防御战略使命,海军装备建设事业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胡问鸣最近在谈及四大海洋装备之首的海洋安全装备时就强调:“中船集团将服务海军使命,不断加大海军装备建设力度,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坚决履行好支撑海军装备战略转型的历史责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矢志“舰船报国”信念的中国造船人,有决心、有信心在履行国防建设新使命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从十八大报告中的“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强国防科研和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决策时刻在提醒着中国造船人,我们在服务国家和平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须奋起直追。在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船舶工业的产业责任与追求“富国强军”的梦想如此紧密相连,具有了极为特殊的意义。常怀报国图强之志的中国造船人,必将不负历史的重托!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