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在2014年渐进地进入了恢复趋势,为了再次迎接好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CANSI)发表的2014年船舶工业发展情况报告,2014年,全国承接新船订单59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2%。分季度看,新接订单受市场萎缩影响,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同期,全国造船完工390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9%,降幅比上年收窄10.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受应交船舶数量减少的影响,前三季度造船完工同比降幅较大,四季度逐步企稳回升;同期,全国造船完工390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3.9%,降幅比上年收窄10.8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受应交船舶数量减少的影响,前三季度造船完工同比降幅较大,四季度逐步企稳回升。

尤其是,去年,中国船舶工业获国家高度重视,支持政策加快落实。

2014年,中央领导多次视察船舶工业。马凯副总理赴辽宁、江苏省造船、航运企业调研,推进国务院发布的《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各项政策的落实。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海运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报废更新实施方案》、《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指南(2014)》、《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4)》、《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支持行政执法、公务船舶建造和渔船更新改造,鼓励开展船舶买方信贷业务,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和创新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企业技术进步,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产能结构调整等政策按计划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造船业在科技创新领域也加快步伐,产品转型获得成功。高附加值及海洋领域等的业绩好,成功实现结构调整,虽然订单量再次呈现下降趋势、海洋市况也不佳,但中国船舶业的业绩还是较好,逐步呈现克服危机的迹象。

根据CANSI统计,2014年业界的新承接订单5995万载重吨,世界市场份额从上年度的47.9%上升到50.5%,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31座、海洋工程船149艘,接单金额147.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2%,比2013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一。

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是船舶业的悬案,而去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企业不断壮大,综合实力逆势提升。

去年,中国有4家企业新接订单量位列世界前10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分列世界造船集团第一名和第三名。一批海洋工程装备骨干企业逐步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高,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局限在造船领域内,船舶配套企业也实现同步发展。CANSI统计显示,2014年,船舶配套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42.7亿元,同比增长11.8%。

2014年,在金融业方面的变化也值得关注。去年,国家出台一系列微刺激政策,使得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明显宽松,特别是短期资金利率下降较快,为船舶工业创造了较好的融资机会。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成功发行2期5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SCP),年利率仅为4.65%,降低了融资成本、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提供了90亿元的优惠利率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集团生产发展,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船舶融资主要渠道。统计显示,2014年,仅中国民生租赁、交银租赁和中船租赁等3家租赁公司就累计订造了400多万载重吨船舶,以金融创新模式为中国造船业贡献了大量订单。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