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繁荣难掩销售模式弊端

国际邮轮巨头今年将持续加码中国市场。《2015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母港邮轮总量将达到18艘,其中多数隶属国际邮轮巨头,今年中国邮轮市场的增速也将超过40%。然而在快速发展的邮轮市场背后,包船模式带来的销售困境犹存,值得业内注意。

加码布局 市场猛增

《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内地)母港邮轮共有12艘,今年将再引入6艘,使得母港邮轮总量达到18艘。另外,云顶香港高端邮轮品牌“星梦邮轮”旗下的云顶梦号计划于2016年11月下水。2017年嘉年华集团计划引进嘉年华邮轮和AIDA邮轮两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挪威邮轮此前也宣布在201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布局一艘度身定制的新船。如此布局之后,81.36%的中国邮轮市场供给来自全球四大邮轮公司。以上海为例,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地中海邮轮的上海母港市场份额占比为89%。

国际邮轮巨头在华增船扩航的同时,中国港口接待航次迅速增加。《报告》指出,去年国内十大港口共接待629艘次,同比增长35%。根据2015年邮轮公司的运力投放,2016年中国母港邮轮总运力超过5万个标准舱,中国邮轮市场的增速将不低于40%,全球接待的邮轮航次不低于800个,邮轮旅客入境游人次将突破350万。有专家预计,2017年之前,中国将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旅游市场。同时,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30中国航运发展展望》预测称,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也指出,未来十年,中国的邮轮产业发展将处于爆发期、市场细分的快速发展阶段。

配套火爆 链条初成

国际邮轮巨头的进入也推动着邮轮产业链的完善,而邮轮产品的销售端则是重中之重。比达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在线邮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邮轮市场总收入达到45.3亿元。同时,OTA、平台、旅行社等成为邮轮产品分销的主力军,其中OTA占据邮轮在线预订平台48.7%的市场份额。对此,同程邮轮CEO王凯表示,OTA的市场份额集中,是因为OTA有足够的流量消化库存。

邮轮港口建设亦备受关注。2015年4月22日,《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发布之后,港口建设大热。目前,中国内地已经有上海、天津、厦门、三亚、青岛、舟山、广州、深圳等十多个沿海城市已经建成国际邮轮中心,或者正在建设。实际上,邮轮市场被进一步开发后,中国已然迎来邮轮经济时代。邮轮船舶制造、维修、运营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各项专业人才以及机构、企业的努力。

包船泡沫 隐忧尚存

在邮轮市场的火热背后,隐忧也在逐渐显现。王凯认为,邮轮运力的增加催生了中国邮轮市场的发展,但也有拔苗助长的效果。对于这种快速发展,中国的政府、码头、邮轮公司等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些问题都需要阶段性解决”。

据了解,目前邮轮市场90%的产品是通过包船模式进行分销的,其中上海2015年320个母港航次中,98%为包船。包船是指代理商将邮轮公司某航次的舱位提前买断,根据买断的比例不同,包船又分为半包船、大切舱等不同形式。然而,2015年对于包船商来说并不好过,绝大部分的包船旅行社处于亏损状态,由此引发的低价甩舱也打破了市场的价格体系。对此,王凯表示,包船模式本身不分对错,其核心是包船商如何消化库存。“一些包船商比如同业批发平台没有自主的销售渠道,会遇到销售的问题。”

对于包船模式,目前业内普遍认为未来的模式应该是包船与邮轮公司直销相结合。《报告》指出,包船模式导致的巨额亏损让邮轮旅行社面临困局,但这一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2016年,包船模式依旧是主导,但切舱、散客销售的比例将会提高。钻石邮轮CEO刘剑也指出,邮轮公司应该与包船商打好配合,尽可能做到市场双赢。

另一方面,在国际邮轮纷纷入华的情况下,本土邮轮的发展面临困局。原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同程旅游集团副总裁寿晓渊对北京商报记者指出,目前本土邮轮的发展需要“偷师”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业者梳理经验、避免今后风险的过程。“等交完学费的那一天,一定是他们迅速崛起的时候。”事实上,2006年至今本土邮轮仅出现了3艘,其中海娜号还在去年停运,仅剩下中华泰山号和新世纪号。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