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就做好了业务量进一步下滑的心理准备,但从开春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来看,严峻形势远超过预期。”江苏一家船舶配套企业的老总坦言,近日,他在走访30多家重点客户的过程中得知,大家普遍反映业务量呈下降趋势,而且这一趋势随着船市的持续低迷将进一步走低。记者了解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春节复工后,受2015年接单量大幅下降及撤单、改单等的影响,船配企业生产任务缺口进一步加大,普遍面临新接订单不足、手持订单被暂停或取消的问题,确保在建订单顺利交付成为企业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去年,尽管一些企业负责人抱怨产品利润较低,但手持订单量尚能完成全年生产计划。

对此,业内相关人士指出,当前,国际船舶市场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船价仍在低位徘徊,全球船配业的市场规模将大幅缩小。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船配企业今后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研发、品牌、营销、服务和系统集成等软实力,而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的相当一部分船配企业将很难走出“寒冬”。随着洗牌重组加速,“适者生存法则”在船配企业中将进一步凸显。为此,船配企业只有在逆境中增强综合竞争力,才能获得生存空间。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恐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三难”局面未改观 坚守主业谋发展

“去年还能基本维持,而今年手持订单明显不足,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随着海工船市场形势急剧恶化,企业承接的一批海工船用变压器订单也已名存实亡。” 泰州市海川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毅告诉记者,对于此类订单,尽管船厂方面表示只是暂缓,但实际上与取消、撤单无异。记者了解到,随着存量订单的陆续交付,船配企业“接单难”的现状仍未改观。同时,货款回笼不理想,对企业今年的现金流造成了一定影响。

除了“接单难”外,“盈利难”的局面也仍未改观。对此,不少船配企业绞尽脑汁,采取降本提效、加强管理等相关举措解决“盈利难”的问题,同时努力减少市场下滑对业绩的影响。一些骨干船配企业加大陆用市场的开拓力度,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民营船配企业则打算靠“两条腿”走路,考察并计划进入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非船领域。但这些船配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坚持船用市场主业的决心不会改变。

海川电气计划实施“两条腿”走路的举措确保企业稳中有进。沈毅表示,一方面,企业在船用市场坚持与高端客户合作,使订单有保障,稳扎稳打,持续发展。同时,该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相关科研院所等合作,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海川电气计划投资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相关行业,通过前期考察,确保有把握后再逐步推进。

中船动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2015年承接订单量不断下滑,订单不足对企业2016年的生产任务造成了影响。对此,中船动力2016年计划在做稳主业的基础上,让转型升级再上台阶。该公司提出,2016年,在努力提高中速柴油机业务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将实现低速机业务的连续接单,并在小缸径市场取得客户认可。同时,其在发电机业务方面取得新的专利许可,并为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在船电业务方面持续开发新品;在动力打包业务方面实现持续接单。此外,中船动力还将高度关注陆用电站发展,将陆用电站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力争承接更多项目。中船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面对国际、国内依然低迷的市场环境,该公司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努力承接动力集成产品、低速机、电站等环保装置产品订单,千方百计承接“短平快”产品项目,调整产品布局,加大小缸径低速机、大缸径中速机的开发力度,确保未来两年的订单安排,努力确保按期交机,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早日有效形成。

理性应对“价格战” 确保质量是王道

“一单难求”成为当前船配市场的普遍现象。前几年,为抢夺订单,不少船配企业以“价格战”作为抢夺市场的一个“撒手锏”。但记者了解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这种局面明显得到改观。船配企业主动放弃承接价格过低的订单,更关注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以及对原材料价格风险的把控,从而选择理性接单。

常州中海船舶螺旋桨有限公司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对客户进行筛选,将信誉度高、付款条件理想、货款回笼及时的客户作为理想合作人。同时,该公司主动放弃了市场上的一批“低价单”,从而有效避免了坏账、死账等情况,确保企业资金链畅通。该公司总经理江钧洪表示,针对当前“一单难求”的市场形势,企业需全力抢订单,更要谨慎接单。他指出,过分承接“低价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要充分考虑到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企业能承受的预付款比例等多重因素。

海川电气自去年开始,就已经主动放弃“低价单”项目,不参与低价竞争。沈毅表示,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承接“低价单”,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订单都有滞后性,对于价格太低的订单,一旦原材料上涨,企业将面临多重风险。记者了解到,业内就有船配企业过多承接“低价单”,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引起投诉的案例。其因原材料价低质廉,使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生产进度,导致生产指挥不受控。船企多次催货,而配套企业交货期一再延迟,造成生产组织被动。同时,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返修,还会导致工时费用、运输费用、电费、加班费等上升。

所幸,当前,越来越多的船配企业都认识到“价格战”作为接单的“偏方”,终究治标不治本,练内功、强管理、保质量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今年,船配企业将会有更多新产品推向市场,也将使船配业竞争格局发生一些变化。对此,业内相关人士指出,国内船配企业须快马加鞭,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提升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和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在确保国内市场订单的同时开拓国外市场。

业内专家强调,“十三五”时期正是我国建设造船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船舶配套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推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提升我国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和水平,支撑造船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发《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开展质量品牌建设、大力推动示范应用、强化关键零部件基础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企业等列为重要任务。其中,掌握船舶动力、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导与智能系统及设备的核心技术将为我国船配企业提供发展机遇。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船配企业不妨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或与世界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升级的发展目标,尽力扩大自身在恶劣市场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企业开好局、谋好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