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南苏丹困局:每卖一桶油都在亏还不能停产

石油公司陆续退出苏丹后,中石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挺进战火连连的苏丹,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短短数年,中石油便发现和开采出大量石油,并帮助苏丹建立起了现代石油工业体系,使得这个地球上曾经最贫穷的国家一跃成为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石油国际事业部门一名人士对《中国企业家》记者形容,在苏丹,中石油的LOGO就是一道金字招牌。

但好景不长,苏丹混乱的政局让中石油陷入泥潭。尤其是2011年,苏丹南北分治,中石油从此被夹在了南北苏丹之间,地位尴尬。此后,这个拥有整个苏丹地区石油探明储量75%的新国家内部武装冲突不断,石油工业备受打击。

针对中石油在南苏丹的处境,南苏丹大使昆巴·蒙代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说,“中石油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它在南苏丹石油产业里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

但地缘政治仍是影响这个国家未来的不确定因素。

一位曾在苏丹工作多年的中石油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从2011年至今,南苏丹国内形势并没有向好,并且持续恶化,武装冲突不断。

“每次武装冲突,率先受波及的可能就是油田和管道。”上述员工说。

一边是石油,一边是炮火,这是中石油在南苏丹处境的真实写照。

「 进退两难 」

昆巴·蒙代至今在中国待了5年,其中4年担任驻华大使。他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公共管理硕士。在中国期间,他走访过中国很多城市,他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

“我们是一个新的国家,南苏丹政府鼓励更多的企业去南苏丹投资,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昆巴·蒙代的言辞背后,是一个国家孱弱的工业基础。

但昆巴·蒙代的期望或许很难实现,南苏丹地区不断发生的武装冲突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过去近十年,中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很多项目都遭受了很大冲击,其中,在非洲的损失是最大的,而能源和资源类企业又更为突出。主要原因还是当地的政治环境。”上述中石油国际事业部人士对记者说。

除了投资减少外,另一个重创南苏丹的是国际油价。

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正重创着全球的石油公司,中石油亦不例外。今年一季度,中石油净亏损137.85亿元,成为当季上市公司亏损之最。

油价低迷对南苏丹经济的冲击更大,该国98%的经济收益来自于石油。上述中石油员工称,油价低迷导致南苏丹的经济开始陷入危机,该国货币贬值了11倍。

“油价低迷对南苏丹经济影响有多大?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个学生,你父亲以前每月给你2000元生活费,现在可能只能给你500元了。”昆巴·蒙代面色略显沉重地说。

昆巴·蒙代称,南苏丹的原油日产量为16万桶。这个数字仅相当于2011年的一半不到。不过,上述中石油员工称,16万桶这个数字已是年前的数字,现在的产量比这个更低。

南苏丹的原油产量取决于中石油。中石油拥有苏丹大尼罗河石油作业公司40%股权,油田的勘探、开发及管道运输亦多倚仗于中石油。

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中石油需要补贴给位于北部的苏丹政府每桶约24美元的灌输费,再加上处理费、环保费,“三费”加起来,按照目前的油价,中石油每卖一桶油都在亏损。

截至本刊记者发稿,未能获知中石油在南苏丹石油亏损情况,上述中石油员工亦不愿透露具体数字。

但另一方面,南苏丹政府却又不允许油田停产,“他们的理念很简单,那就是以前你们在这里赚了很多钱,现在理应维持生产。”

这让中石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中石油必须按照南苏丹政府的要求继续生产;另一方面,每卖一桶原油又必须承担为数不少的亏损。

“我们只能维持最低程度的生产,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上述中石油员工说。

「 海外样本 」

在中石油的诸多海外投资中,苏丹石油项目被认为是中石油“走出去”的一个成功样本,也是中石油在海外第一个投资项目。

“在国际上,由于美国制裁苏丹,许多石油公司还在观望、等待的时候,中石油抓住机遇,投资苏丹。在别人还认为是风险的时候,果断地抓住风险后面隐藏的机遇,就会处于领先地位。”前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曾如此概述前往苏丹的原因。

一位参与过中石油海外业务的人士称,中石油的不少领导当年都曾具体参与过这些典型项目,苏丹项目最早就是周吉平牵头。

中石油进入苏丹,恰逢西方石油公司对苏丹石油投资望而却步之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缺乏开发石油的资金和技术,苏丹政府曾邀请意大利阿吉普和英荷壳牌在北部地区勘探,美国雪佛龙亦同期进入苏丹。

西方石油公司于1976年在苏丹港附近的苏阿金(Suakin)发现了天然气田,此后陆续在南部地区发现大型油田。

苏丹南方战争之后,雪佛龙公司三名雇员被反政府游击队杀害,该公司决定放弃开采权,撤离苏丹。1997年美国政府开始制裁苏丹,西方石油企业遂全部撤出。

在美国的制裁下,苏丹政府将橄榄枝抛向了中国。彼时,中国刚刚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使得国内对石油的需求愈来愈多。为满足国内需求,国家石油公司“走出去”开始提上议程。

1995年,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华,提出希望中国公司到苏丹勘探开发石油,帮助苏丹建立自己的石油工业体系。

此后,中石油与苏丹政府达成了一系列石油合作项目。分别于1995年、1997年、2000年、2005年和2007年获得了6区、1/2/4区、3/7区、15区和12区的石油勘探开发权。

1997年,中石油参与国际竞标,获得被雪佛龙抛弃的1/2/4区块石油开发权。同年6月,中石油与三家伙伴共同组建联合作业公司——大尼罗河石油作业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中石油占股40%,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占30%,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占25%,苏丹国家石油公司占5%。参股者还共同修建连接油田和北部港口的原油长输管道。

中石油管道公司员工第一次踏上苏丹是在1999年。上述中石油员工说,当年的条件十分艰苦,自然条件恶劣、后勤补给滞后、当地局势动荡。

由中石油主导的贯穿苏丹南北的输油管道于1999年当年完工,长约1506公里、管输能力为1250万吨/年,始于南苏丹的黑格里格油田,途经喀土穆,直达苏丹港,是苏丹原油输送的生命线。

2000年11月,中石油又中标苏丹东部Melut盆地的3/7区块石油勘探开发项目,拥有41%权益。该项目中,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拥有40%,苏丹国家石油公司拥有8%,中石化拥有6%,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拥有5%。

在中下游领域,中石油于1997年承诺出资50%,与苏丹能矿部合资建设了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喀土穆炼油厂,并在年产量2万吨聚乙烯的喀土穆化工厂中占有95%股份。

1999年8月30日,苏丹第一批出口海外的石油离开苏丹港,驶向国际市场。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