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物探船北极“寻宝”的背后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日宣布,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最先进的12缆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历时100天,圆满完成了北极巴伦支海两个区块作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海域实施三维地震勘探作业的能力,也为我国技术装备“走出去”、参与国际油气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A

首次完成北极海域勘探作业

据中国智能制造网报道,12缆物探船“海洋石油720”完成的北极巴伦支海两个区块作业,填补了我国对北极海域实施三维地震勘探的空白,同时创造该船三维地震采集作业月产1820.58平方千米的新纪录,也是我国三维地震采集月产最高纪录。

此次作业工区位于北极圈内的巴伦支海北部,纬度达75°以上,深入北极圈内900多千米腹地。这是我国首次尝试在超高纬度和极寒海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采集作业。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地球物理公司具备在该海域作业的能力。

巴伦支海北部海域工区状况复杂,海水多为冰川水,即便在炎热的7月,海水仍在零摄氏度左右。“海洋石油720”船队经理陈志玮说,此次北极作业无任何经验可循,低温作业、极昼持续时间长以及作业时间窗口短是对人员和勘探设备一次史无前例的考验。

“海洋石油720”船队人员严把作业质量控制关,准确预测潮水变化、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在作业过程中,全程使用欧标低硫油,保护北极海域动物,最大限度减少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在北极海域作业,由于气候寒冷,一年仅有4至5个月作业时间窗口。为了能在有限工期内高质量完成作业,“海洋石油720”船队采用全天候作业模式,克服极昼对船员身心带来的影响;作业期间不断优化船舶转向半径和转向时间,采用24小时无缝隙维修更换水下设备。在今年7月刷新了我国物探三维地震采集月产最高纪录。

720船队经理陈志玮说:“海洋石油720船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大型物探船,北极作业的顺利完工标志着我国大型装备建造实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一流水平。本次作业,船上各种国产化装备经受住了极寒气候下的严峻考验。”

在作业过程中,“海洋石油720”积极履行绿色、低碳、环保责任,一方面对垃圾分类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也努力保护北极海域哺乳动物,最大限度减少作业对环境的影响。

陈志玮说:“船队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观察海生物动态,2海里内发现任何海洋哺乳动物立即停止作业。”

B

“海洋石油720”长啥模样?

百度百科显示,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深海油气开发“五型六船”之一,是亚洲首艘最新一代三维地震物探船,是中国国内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大型深水物探船,是中国国内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满足PSPC标准的海洋工程船,是一艘由柴电推进系统驱动、可航行于全球Ⅰ类无限航区的12缆双震源大型物探船,为物探船主流技术的代表,由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2011年5月21日,该船正式投入生产,于2011年4月22日交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使用。

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总长107.4米,垂线间长96.6米,型宽24米,型深9.6米,船舶自持力为75天,设计航速为16节,载员75人,入级中国船级社,配备了新一代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综合导航系统、电缆横向控制系统及全套物探机械设备遥控操作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减低了劳动强度。该船配备的先进的柴电推进系统,可有效降低船舶燃油消耗及船舶的振动和噪音,在提高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同时提高了船员工作和生活环境舒适度。

该船工作水深可达3000米,可在5级海况和3节海流情况下采集地震数据,水下设备可在5级海况情况下安全收放,在5节航速时,提供最大100吨拖力,可拖带12根8000米地震采集电缆和双震源共8排气枪阵列,一根根“气枪”压缩空气后朝海底释放,震波碰到海底岩层产生反射波,再传回到物探船的接收装置,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地震反射剖面,编制海洋油气田的关键路线图,平均每天勘探面积可达60平方公里,汇集了世界一流的专业物探设备,能够做到多缆和自扩式震源同时收放。

作为全电力推进船舶,该船动力分配智能化,采用冗余推进设计和全中压变频系统,还满足最新的环保要求、配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被动可控减摇水仓,在中国国内同类海工船中率先实施PSPC标准。该船能与深水勘察船、深水钻井平台能形成一条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产业链,为中国海洋油气能源开采提供了技术装备支持。该船不仅仅拥有高科技探测装备,它还配备了会议室、餐厅、健身房等。船员室一人一间,电脑桌、沙发、床等。其良好的外形和舒适的居住舱室,也体现了中国造船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