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海运中船舶全损事故明显呈现上升趋势,1987年3月1日,英国“自由企业先驱”号客滚船和1989年3月24日美国“EXXCN Valdez”油轮的重大事故连续发生,引起了海运界的极大关注。国际海事组织(IMO)、伦敦保险协商会(ILU)等国际组织迅速采取了措施。

各方面对国际船级社协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企望。对此,国际船级社协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质量体系认证计划(QSCS)。

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是国际船级社协会全面检查每个成员船级社的工作质量的一项强制性措施,有具体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关系到每个成员社的声誉、地位和去留问题。中国船级社1988年加入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是一个新加入的成员,建立质量体系对其影响更大,中国船级社领导极为重视,动员全社职工作好充分准备,以战斗的姿态,迎接这项严峻的考验。

中国船级社从1991年6月开始按照IACS质量体系认证计划的要求进行质量体系筹建工作。1991年8月19日,局社党政领导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社范围内,建立起一个既符合国际船级社协会要求,又适应我国国情,适合我国船检部门具体业务类型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体系,并要求在1993年底以前通过国际船级社协会的审核认证,取得质量体系合格证书。同时决定成立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质量体系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提交认证等质量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中国船级社 质量体系1991年IACS成员船级社决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时的合影。

1991年8月26日质量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责成质建办公室组织质量体系的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并抽调10名工作人员参加此项工作。1991年12月21日前完成了《质量手册》初稿编写任务。1992年2月24日完成《质量手册》讨论稿。1992年3月30日总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国船级社各单位认真讨论与修改《质量手册》。同年6月5日~6日质量体系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质量手册》的修改意见。从1992年10月1日起质量体系第一版《质量手册》(SQM-1)开始试行。

1993年3月25日~4月5日,中国船级社组织内审组对总部进行了内审,3月29日~4月10日对上海分社、上海规范所和培训中心进行了内审。1993年4月12日~24日一位外国质量审核专家应邀对中国船级社进行了实验审核。这次实验审核对中国船级社消除存在问题、健全质量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93年5月9日在中国船级社第二次管理评审会议上,评审会议决定在总结前一段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对质管人员进行培训。1993年7月1日第二版《质量手册》、新版程序和须知正式施行。

1993年,中国船级社质量体系保持持续有效运行。1993年3月25日至1994年7月23日止,进行了第一轮内部审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在16个月内总部及所属共计53个单位接受内审,顺利完成内审目标。11月26日,国际船级社协会质量秘书Smith先生来函,确认中国船级社的不合格项已全部纠正。到此,对中国船级社按照国际船级社协会的要求进行的审核圆满结束。

中国船级社 质量体系1993年10月,CCS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 认证审核,获得

IACS质量体系合格证书。

1994年3月9日,国际船级社协会为中国船级社颁发了有效期为3年的《质量体系合格证书》。中国船级社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检验机构。

中国船级社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标志着中国船级社的质量体系已同国际通行标准接轨。(中国船检独家文章)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