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 战略 皖北 “十三五”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奔流不息的淮河水,划出中国南北方分界线,也给安徽北部地区烙下了一个家园性符号——皖北。

皖北,一方广袤、厚重的热土,在安徽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

当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与传统农耕文化交会、碰撞之际,由于开放的空间差、改革的时间差等诸多因素,皖北发展一时滞后于先发地区。皖北地区水域条件比较优越,淮河干流穿越境内,两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尽管水资源总量大,但水运发展不足却成为制约皖北经济发展的“瓶颈”。

发展差距引发这块土地对快速崛起的渴望与焦灼,而焦灼的背后,则是各界的殷殷厚望和内部长期积蓄的对加快发展的强烈诉求。

有着230万人口的临泉县,目前最主要货物外运通道是连接该县与阜阳市区的102省道,但这一局面将于今年年底得到扭转。届时,随着位于沙颖河支流——汾泉河上的杨桥船闸建成运营,500吨级船舶可正常通航,装载产自该县的农副产品及工业产品的船舶,将通过沙颖河进入淮河,流向全国各大市场。

“十三五”期,越来越多的淮河支流将像汾泉河一样,接入安徽干支相连的内河航道网。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部署。安徽也明确提出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战略,将实施包括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在内的六大工程。

“淮河流域的港口和航道建设已经成为我们的投资开发重点。”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家俊说,作为全省港口航道建设的主要投融资和运营平台,今后5年,该集团将在淮河流域投资超过100亿元,努力建成覆盖皖北各市的高等级航道网,最大程度发挥内河水运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强支撑:“以港兴城”效应显现

水流平缓的沙颍河,是淮河第一大支流,贯穿阜阳全境,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水道”。阜阳市地方海事(港航)局局长李卫东介绍,这条航道不仅是皖西北、豫东南粮食和煤炭资源外运的水运主通道,也正成为当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越来越看重的运输大通道。据测算,阜阳及周边地区企业每年的集装箱生成量在4万标箱左右,目前几乎全部由陆路运往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装船,如果从沙颍河走水路,成本可降低30%左右。

“沙颍河航道货运量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11年的货运量为508.84万吨,到2015年时已经增长至1390.96万吨。”沙颍河阜阳船闸公司副总经理钮涛介绍,目前,该闸平均每天有近4万吨货物过闸。从货种看,主要是当地在城镇化进程中急需的建筑材料,以及产自当地的粮食、煤炭、化工原料等,显示出内河水运与腹地经济之间越来越密切的互动关系。

位于淮河干流上的蚌埠市,拥有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港,发展内河水运优势得天独厚。随着皖北地区水运发展的整体提速,该市建设皖北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渐行渐近。

作为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蚌埠港目前正在谋划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记者日前在该港新建成的物流园区看到,海天酱油、纳爱斯、顺丰速递等企业已经落户于此。利用港口运输优势,建立覆盖皖北地区的物流分拔中心,蚌埠港已初具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功能。

“目前正在申报建设二类水运口岸和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港口功能,打造皖北地区扩大开放的大平台。”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树森介绍,2014年,该港开通蚌埠至太仓至上海集装箱航线,开淮河流域集装箱运输的先河,预计今年集装箱运量将超过1.8万标箱,港口吞吐量已经由2006年开港之初的30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110万吨,成为皖北重要航运枢纽。

“港口的地位、规模和实力,是临港产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蚌埠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张爱松介绍,“十三五”期,蚌埠市将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实施“港产城一体”发展战略,在蚌埠闸下游的长淮卫规划建设新港区,并以此为依托,建设容纳30万人左右的临港新城。

内河水运“以港兴城”效应不断凸显,也振奋了阜阳市建设临港新城的“雄心”。据李卫东介绍,该市初步规划将位于淮河干流的南照港建成年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的内河大港,并利用15年左右时间,建设港产城一体发展的南照临港新城,优化调整该市生产力布局,打造发展“新引擎”。

补短板:构建广覆盖高等级航道网

“以前是‘闸等船’,现在是‘船等闸’。船舶过闸量的增长之快,超出了当初的预想。”沙颍河颍上船闸公司总经理郭应好说,颍上船闸是淮河溯沙颍河而上的第一道船闸,2009年建成运营,但近4年的过闸量都远超当初设计通过能力。目前,投资3.4亿元的复线船闸正在建设中,通过能力将提高一倍以上,进而打破沙颍河上最迫切的通航“瓶颈”。

淮河支流众多,其左岸较大支流沙颍河、西淝河、涡河、浍河等纵横分布于皖北平原上,部分支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把这一水系特色转化为水运优势,兴支流、促干流、活全局,加快全流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切实可行的战略路径。

同时,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实施,安徽内河航道网正在由“两干(长江、淮河)三支(合裕航道、沙颍河、芜申运河)”升级为“两横一纵”,沙颖河——引江济淮工程——芜申运河将形成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极大提升皖北地区在全国内河水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基于此,《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列入实施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六大工程之一。

“淮河流域的港口航道建设,应当成为交通运输‘补短板’的投入重点。”李家俊说,目前除沙颍河、沱浍河部分河段正常通航外,淮河多数支流仍处于断航状态。

根据规划,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年内将开工建设淮河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同时规划建设临淮岗复线船闸,提升淮河干流通航标准。为确保资金不成为项目建设推进的障碍,该集团还积极探索引入航道沿线地区重要骨干企业参股建设,已经有部分项目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目前,沙颍河日渐繁忙,全线205.6公里航道正在按双线四级航道标准整治,预计明年5月完工;上游的耿楼复线船闸工程将于年内开工,阜阳复线船闸前期工作正在推进,皖西北“黄金水道”成色将更足。

自河南商丘以下,贯穿淮北、宿州、蚌埠3市的沱浍河,淮北境内仍未通航。目前,总投资2.6亿元的南坪船闸已经开工建设,全线四级航道整治工程也已经开工,位于临涣重化工工业园内的港口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将更好地满足当地重化工业的发展需求。

涡河从亳州穿境而过,但全线未通航。根据规划,亳州至怀远180公里航道将按四级航道标准进行整治,配套建设涡阳船闸、蒙城船闸,并在亳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附近建设亳州港,涡河将成为沿线地区的“黄金水道”。

“经过一轮大规模建设后,淮河流域通航设施‘短板’将陆续补齐,高等级航道网将覆盖皖北所有城市。”李家俊说。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