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拆船业也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资源环保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拆船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将随着《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得到揭晓。

创 新

技术与管理创新是行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必选项

“10年前,拆船企业用工工资是20元/天,10年后的今天,则是20元/小时。”国内某拆船企业负责人说。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一员,拆船企业从废船的采买回收、拆解、加工、销售到经营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参与其中。随着劳动力红利逐渐远去,企业用工成本的节节攀升,再加上其他费用和成本,企业负担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降低人力需求、压低各项成本,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但人力成本不是企业倚重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提高拆解工艺水平、设施装备的技术含量,让生产经营管理插上现代化的翅膀,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拆船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能否得以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跟上科技发展进程的,就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表示,国内拆船业由于地区经济、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拆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科技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中小企业设施装备、拆解工艺仍有待提高。目前,设有技术研发中心的拆船企业不多,同时还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等问题。

谢德华认为,对于拆船业来说,实现科技创新,需要政府、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将其扎根到具体项目中去。一是要靠政府支持。2011年,国家发改委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已明确把废船机电设备及零部件再制造、废船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以及产业基地建设等涉及拆船业项目列入鼓励类别。为了使拆船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新的动力,推动拆船企业探索现代拆船新模式,组织进行相关项目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创新,不断增强管理与技术的软硬实力,需要政府重点支持拆船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与产品转型工作,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培植拆船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二是行业协会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厂长经理研讨班、专门拆解技术交流和重要岗位人员培训班,积极引导拆船企业加强业务技术与科学管理交流,培养技术与管理骨干,引导企业重视科技与科技创新。三是拆船企业要增强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自觉加快人员培养和引进,改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知识结构,善于积淀和总结技术与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逐步提炼并形成独有的“企业标准”或相关技术专利,扩大企业的无形资产。

协 调

直面拆解能力过剩问题,切忌盲目竞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的遇冷,带动了拆船市场的活跃。从2009年开始,国内新建的拆船厂有所增加,一些原有的拆船企业也通过环评扩大了拆解能力。2011年年末以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废钢市场供求发生逆转,拆船物资遭遇销售不畅等问题。拆解能力的过度扩张,也为目前的拆船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埋下了伏笔。“十二五”期间,拆船企业普遍亏损,拆解能力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由于内河运输船舶、渔业船舶、军用舰船等船舶报废拆解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拆解准入条件又不尽统一,使得绝大多数专司拆船的企业没能纳入各有关部门定点拆解企业名单,也直接影响了拆船企业拆解能力的释放。

当前,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拆船业如何化解拆解能力过剩问题已经摆上日程。谢德华说:“此次在编制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时,提出今后五年拆船业的拆解废船总量力争实现500万轻吨任务目标。”

拆船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拆解能力过剩问题,未来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逐步化解。目前,整个船舶产业链都处于艰难爬坡时期,拆船企业通过同业转移产能是十分有限的。企业要想生存,就要对市场有长远判断,作出理性选择。结合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开展多元化发展模式,以拆船为主业,多维度拓展修造船、物流、加工等领域。例如,通过改善拆船模式、开展拆船材料深加工领域,提高拆船物资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化解过剩拆解能力,渡过现时困难期,还可以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营造“走出去”条件,抓机遇。不过,谢德华提醒,最好在投资和管理可控情况下进行,以规避风险。

此外,协会呼吁,拆船企业要进一步践行《拆船业行规公约》《拆船业废船贸易及市场秩序自律公约》,鼓励公开、公平竞争和竞合发展。在当前废船送拆数量有限的情形下,要避免盲目竞争。如果不顾市场规律,为了获得船源随意盘价出价,一再触及甚至突破拆解成本的底线,不仅会扭曲相关利益方对市场态势的判断,而且破坏了拆船业的生存环境,损害行业整体利益,最终损害的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建立拆船业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组织实施本行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以此引导企业良性发展,提升行业信用水平。

谢德华表示,“十三五”期间,协会要积极发挥联系政府、服务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加强与交通运输、渔业和军用船舶等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推介符合国务院设置拆船厂要求的国内拆船企业,整合各类船舶报废拆解资源,统一各类废旧船舶拆解技术要求,通过部门协调、政策调控和行业规范,为实现国务院提出的“规范发展拆船业”这一基本要求创造条件。协会作为国内拆船业目前唯一的行业组织,还要进一步提高其广泛性和代表性,也要带领全体会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促进和加强我国拆船业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确保拆船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推动我国拆船业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绿 色

“能修能造,即能拆解”?坏了规矩谁买单

1988年5月,国务院颁布《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这是目前国内有关拆船业发展的重要法律文件。《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设置拆船厂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在主管本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款所确定水域的拆船环境保护工作时,简称为‘监督拆船污染的主管部门’。”

但一些沿海沿江沿河地区,从事非法拆船活动仍时有发生。有的是修造船厂,有的是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有的是个体户或自然人从事拆船活动。一些管理者甚至片面地认为“能修能造,即能拆解”,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例》的拆船企业被列入某种船舶拆解的定点厂。

谢德华说:“对此,协会已经呼吁多年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非法拆解和私拆乱拆现象,还必须回到严格执行《条例》这一最基本的要求上来。”拆船虽是造船的逆过程,但不等于能修造船就可以拆船,拆船活动有着不同于修造船的严格标准要求。《条例》对设置拆船厂有了“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定。2014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对《条例》中“拆船厂设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但并没有取消“设置拆船厂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定。

2009年4月,国务院在《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这实际上已经对废旧船舶拆解有了明确的要求。在我国现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对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和再利用就有“交售给具备条件的拆解企业”要求。因此,协会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对国内各类废船拆解实行统一的管理体系,改变政出多门局面,从源头抓起,清理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拆解或私拆乱拆,切断利益链条,维护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正把国务院“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落到实处。

未来五年,协会将积极参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循环经济促进法》修法工作,努力将拆解废船与废船资源的循环利用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力争建立并施行拆船活动准入标准制度,并以此为钳制点,理顺市场秩序,净化企业外部环境,规范拆船安全环保措施,促进企业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创新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

开放、共享

加快信息技术与拆船产业融合

如今,利用大数据已经成为判断行情、预测市场的重要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继而进行数据挖掘,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拆船业虽是一个小行业,但作为市场参与者,直面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同样离不开对航运、钢铁、信贷、汇率以及废钢等市场信息的获取和预判。《拆船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积极争取有关政府部门,推动建立各类废船公共信息平台,规范废船交易和拆解活动。探索建立拆船市场景气度指数分析数学模型,条件许可时推出试行。”对于拆船业来说,建立市场景气度指数,通过分析数学模型,是否能更好地达到分析市场走势、研判市场行情的效果?

江苏苏恒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逸认为,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船舶建造、营运和拆解全生命周期领域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采用生产、运营及回收电子标签的技术手段,建立船舶信息平台,定期公示船舶来源和流向、拆解场所、废船拆解过程污染防治措施等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能力,也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低碳发展。一旦协会启动大数据科研项目,细化各项景气指数,将帮助企业尽快走出低迷,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信息资源的开发、收集与管理已经成为当今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只有获取更快、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才能使行业、企业知己知彼,运筹帷幄,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谢德华认为,信息服务是行业协会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统计局批准建立了“拆船行业统计报表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协会所收集的数据,覆盖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顺应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协会将逐步扩大各类数据信息统计分析范围,开展拆船市场景气度指数数学模型研究,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助推拆船业与大数据的接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