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就船用发动机的现状和发展做了以下几点论述:他提出,当前面临的挑战,首先国际航运已经成为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大大超过了航空业,已经接近于道路交通。国际海事组织IMO对有害物质排放的要求也是日益严格,氮氧化物2011年开始执行TT2的标准。另外用户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船东和船厂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船东希望购买有使用经历厂家的产品,技术要比较成熟,不能出现不可预见的停机。

第一,用户非常关注的是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所以往往主机船东说了算,不仅采购价格要低,而且使用、维护成本也要低,要便于使用和维护,最后倾向于使用单一的减排解决方案。船长的要求不太一样,他特别关注于采购价格,他不会关心油耗和维护成本,他只关心采购价格,只要船东同意,越低越好。可以看到船东和船厂关注度不一点的。作为机长的话,一定要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第二,关于船用柴油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他提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是当今两大热点话题,尤其是减排已经成为推动当今船用发动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船舶柴油机机会将继续呈现结构紧凑,模块化,操作简单智能化,高效节能低排放,安全可靠长寿命的发展趋势。NOx的减排技术,高增压技术、低NOx燃料技术,燃气再循环技术、双燃料低速机,都是发展的方向。

第三,我们国家柴油机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我们国家船用柴油机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是造整机,后来零部件逐渐的国产化,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船用柴油机及其配套件的生产体系。我国发动机面临的问题,第一个是整机企业规模小而部分数量多,生产效率与日韩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第二是二轮配套供应链不完善,配套厂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偏小,同质化金正现象比较突出,管理水平不高,质量不稳定,零部件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高端零部件还未实现本土化。第三,大多数船用柴油机及其配套企业确保研发能力,无力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一些关键技术和新技术,甚至在工艺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也不多,造成只能通过拼价格来竞争,更没有能力通过提供优化的动力系统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取得竞争优势。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