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 2030)》,首次从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国际合作、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等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部署推进我国能源革命,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开创节约高效新局面;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构建清洁低碳新体系。业内人士表示,《能源战略》的发布与落实,将对船舶工业这样的能源运输、开采装备建造及能源利用“大户”产生巨大的影响。我国船舶工业应顺应能源转型与革命大势,洞悉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找准战略方向,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能源革命来袭,绿色、智能能源可开启船海产业机遇之窗

《能源战略》提出,将大力推进车、船用燃油领域的天然气替代,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应成为能源增量主体;2021~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持续增长,天然气占比达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满足,开展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推广。“这种能源结构的变革与船舶工业息息相关,为我国船舶工业在船舶新能源动力的应用,能源运输、能源开发装备与船舶环保设施的研发,以及多元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业内专家表示。

绿色能源船舶市场有望增长

随着全球节能减排呼声的日益高涨以及国际海事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船舶正积极朝节能环保的方向“航行”,我国对绿色动力船舶的研发也一直在持续发力。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在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标准制定、LNG双燃料动力船研制、LNG气体发动机及双燃料发动机研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研究船舶利用电能、太阳能、风能方面迈开了步伐。“《能源战略》提出的大力推进车、船用燃油领域的天然气替代,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预示着未来绿色能源船舶市场将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新的需求正是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我国船舶工业走出困境的难得契机,我国船舶工业应顺应能源革命潮流,加大对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清洁能源发动机的研发力度,在未来的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市场占据先机。

“《能源战略》的发布,同时预示着我国未来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进口和开采大国,对能源运输及开采装备的需求极大。而能源结构的变化无疑将带来相关装备需求的变化。未来,LNG、核能、风电、海洋能等将成为我国新增能源的主力,这势必促进清洁能源运输和开采市场的大幅增长,导致传统能源运输市场的相对萎缩,这种变化应成为我国相关船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LNG运输船及海洋LNG开采装备将成为未来船舶市场的增长点。我国相关船企可在原有建造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利用我国LNG需求增加的时机,进一步促进产品优化升级,推进配套设备的国产化,力争成为未来LNG运输船及LNG海洋开采装备市场的引领者。”该业内人士认为。

多元产业发展之路更加明晰

能源结构的变化还为我国船企多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为应对低迷船市、求生存促发展,我国许多船企开始涉足多元产业,其中不少都在新能源领域,如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开拓风电设备业务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也在核能、风电等领域颇有斩获。

“对于探索多元产业发展之路但战略方向还不明确的船企来说,能源变革或可提供新的思路;而对于那些已经在新兴能源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船企来说,则可抓住新能源大发展的机遇,利用先行者的优势提高市场话语权,进一步扩大优势。”该业内人士表示。

智慧能源催生市场新机遇

此外,《能源战略》还对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出了要求。根据部署,我国将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能源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推进能源生产、利用的智能化,促进多种类型能流网络互联互通和多种能源形态协同转化,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据悉,近年来,我国船舶企业不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中船集团围绕船用动力设施、先进造船工艺、能耗采集监控、环保材料、污水处理等进行研究和应用,积累了大量与节能环保相关的科技成果。但与此同时,我国船舶工业资源消耗水平依然偏高,还存在节能降耗机制不健全、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将为船舶企业的绿色造船、动能的社会化供应等带来契机,并促进船企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随着我国全面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工作的铺开,船舶企业在这方面“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得到改变,我国船舶工业利用“互联网+”智慧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造船效益,或进入智慧能源产业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日子将越来越近。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