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000℃的蓝色火焰从加热炬里喷涌而出,厚厚的钢板上,留下了红色的印记。在沪东中华造船厂总装三部的加工内场作业区,十几位职工正弓着身子忙碌着,汗水湿透了工作服,留下两种不同的颜色。

火工矫正将70毫米误差缩至2毫米

身着白色长袖工作服、头顶黄色安全帽,佩戴上专业的焊接眼镜,还要套上一副厚厚的皮手套,光是穿戴整齐、勒紧绳带,就能热出一身汗来。昨天,申城迎来了又一个高温日,在烈日的暴晒下,哪怕是早上8点半,走进复兴岛上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三部内场作业区,也能感受到滚滚热浪迎面袭来。除了高温,在工作区域,嘈杂的器械轰鸣声在耳畔隆隆作响,工作人员要互相说话,只能凑到耳边,扯大嗓门吼上几句。

“我们现在做的是大型船舶的尾门矫正工作。通过火工,让铁板受热变形,再淋上水,钢板的大梁就会收缩。循环处理后,就会恢复到理论的设计水准。”总装三部加工内场作业区火工班班组长俞洪昌指着一块被千斤顶顶起的大钢板说道。“现在这块尾门的大梁误差大约有70多毫米,正常组装的时候,要安装尾轴,所有的孔都必须在一条直线上,误差要控制在正负2毫米以内。因此,必须通过局部加热,用水冷却的水火加工,一点点矫正。每操作一次,大约能修正个5-6毫米左右,期间还会有一定的反弹伸缩。像这样一块12米长的钢板,我们3个人大概需要4天时间完成全部矫正工作。”

加热炬中心温度超3000℃

弓下身子钻到钢板下,俞洪昌的工作必须要蹲着完成。三把加热炬同时开工,窜出足有十几厘米长的火苗。喷出的火焰将钢板灼得通红,俞洪昌抄起水管,朝着钢梁喷射,钢梁上一下子蒸腾起了白色蒸汽,水从梁上滴落,原本的冰凉的冷水,成了滚烫的沸水。

俞洪昌说,加热炬的中心点温度达到3000℃以上,工作时一般是三个职工各持一把,同时灼烧。“工作环境的温度应该有50℃吧。”他笑着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事实上,每当浇完一次水,滚滚气流带来的灼烧感就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但这对俞洪昌而言,已经经历了成千上万次。

在船厂工作35年,他已经带出了众多徒弟,他们也都奋战在业务岗位的一线,为国家的造船事业贡献着力量。在俞洪昌看来,技术需要不断革新的同时,也需要像他这样的老一辈“船匠”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其实现在的工作环境比我刚进厂时已经好很多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现在工作场地边上有冷风机,还设置了白色的冷冻管用来降温,走进密闭的舱室内,还有空调,已经是一种进步。”

超过40℃室外工作停止

“正常情况下,我们早上7点15分打卡,7点半准时到岗,下午是4点半离开岗位,一天工作8小时。这两天40℃的高温环境下,室外作业都停工了,室内的作业人员午休延长2小时。”俞洪昌说,到了高温天,企业也安排了职工可以根据每天的工作情况自行调整作息时间。“我们这边早上6点半就有职工来打卡上班,最早的凌晨4点就来上班。只要确保每天的工作进度,职工可以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弹性制工作。”

高温期间,企业方面给每位职工发放了夏日的劳防用品。“气温超过30℃,都要发盐汽水。具备条件的船舶已全部启用船上空调,狭小舱室增加排风设备,生产现场增设冷风机,通过‘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避免职工在午间烈日暴晒时段作业。”沪东中华造船厂相关人士这样说道。

据悉,为了能够更好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船厂还将职工收入和工作量直接挂钩。俞洪昌介绍说,焊接工作是按照技术难度来计算所需工时的,如果一个项目比正常工时提前完工,职工就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