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5日,全球首艘智能商船iDolphin 38800吨智能散货船“大智”轮在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正式发布。该船是中船集团智能船舶示范工程的创新产品,是第一艘按照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建造并申请CCS智能船符号I-SHIP(N,M,E,I)的船舶,技术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船的成功问世,不仅标志着智能船舶、智能航运时代的到来,更是中国造船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智能船舶示范工程于2015年1月正式启动,同时开始示范船总体设计技术研究与关键系统的研制工作。“大智”轮作为国内第一艘智能散货船于2016年9月开工,2017年3月进坞,2017年10月底成功试航。由于该船为全球首艘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船,所以在其研发的各个阶段都没有先例可循,设计院、船厂和关键系统制造厂商与船级社联合行业内专家针对船舶设计、建造和关键智能系统研制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多次研讨并形成解决方案,在“大智”轮身上实现了多个“首次”。

在“大智”轮建造过程中,黄埔文冲船厂大胆创新,在多个领域实现了“首次”突破。国内第一次实现船舶建造智能化焊接。国内首次尝试应用便携式焊接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智能化焊接, 机器人可实现智能化识别装配间隙及坡口信息,自动配置焊接参数,焊接质量好,正反面成型美观,是船舶建造领域首次尝试智能化建造的突破;建立国内第一个智能船建造精度管理数据库。根据智能船船型不同区域的结构特点,合理分配补偿量值、延尺值、各工序余量值,统筹规划形成了完善的精度管理数据库。极大程度的保证了船体结构在中组立,分段建造、分段总组及合拢各道工序产品精度合格,最终实现了智能船建造精度取得可喜成绩。尤其是分段精度报验一次合格率达91.5%,搭载原始坡口保留率达76%;首次大面积地将磁性工装和新型斜支撑工装应用到小组、中组、大组等工序,使构件的装配更加便捷;首次将螺柱卡码工装应用到分段建造及总组工序,使外板的装焊和分段合拢精度更高,质量更好。充分利用吊车资源,将分段进行翻身作业,变仰焊为平焊,焊接质量相对其他船舶有所提升。新型工装的大面积使用,不但提升了分段的装配效率,而且极大减少了以前的装配工装所带来的切割、碳刨、打磨等工作,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分段建造成本;首次开创了管材成品定尺供货模式的先河。管材定尺供货模式是我司与中船物流、万镒公司三方合作的模式推进的,全船管材供应按照托盘零件图的下料清单集托按需回厂,按配送成品管结算的模式。

各方亲密无间的精诚合作也是“大智”轮顺利交船的重要原因。据中船集团海洋装备信息智能管理与应用技术创新公司邱伯华主任介绍,智能船舶经历了论证、智能系统总体设计、总装建造、关键智能系统设备研制与认证、系泊航行检验等关键节点。在探索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这都需要多方进行探讨解决,中间也出现过多次的设计修改迭代的过程,这都是在船级社、智能系统设计方、设计院、船厂多方技术力量互相配合情况下完成的。例如,在航行试验前夕,智能系统需要在航行试验中开展基线数据采集试验,这个与常规船舶航行试验项目有较大区别。在这个问题上,船级社、中船系统院、船厂针对智能系统航行试验要求与常规船试验项目进行了专项讨论会议,合理安排并适当调整了试验项目顺序,生成新的航行试验大纲与测试安排,如期保证航行试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各施工节点顺利按时完成。

可以看出,中船“大智”轮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关键系统、设备在国际上也属首次应用。在该船研制过程中,国内参研单位共同参与了智能船舶国际最高标准的制定,可以说,是我国船舶工业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领先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