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通中远船务建造的深海动力定位原油转驳船N697-CTV,是全球首艘深海原油中转船,自12日驶出启东北支航道长江口出海试航以来,它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记者昨天从试航一线获悉,本次出海按照既定计划,正在顺利展开通导、启停、测速、航行、震动噪声等各种性能的测试。

试航总指挥的试航日记

本报独家约请海上试航总指挥何滨,利用海上偶尔有些信号的间隙,发回了一份散发着海风气息的试航日记。

1月12日

试航第一天:

按计划早上9:00离开码头,后经前方巡逻船探路反馈,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长江口海域海况仍不够理想。经试航小组讨论并请示岸基领导小组,决定在船厂前锚地滞航一天进行相关试验,第二天一早起航。

1月13日

试航第二天:

按计划早上7:00起航,航行至启东长江口距离船厂约30海里的海域。调整船舶压载至6.0m航行吃水,船舶稳性明显改善,之后继续航行至南北航线以东安全水域进行推进器功率标定。

1月14日

试航第三天:

新的一天开始了,昨天推进器功率标定已按计划完成,今天进行推进器HAT/SAT报验、推进器耐久试验、航行性能试验和无人机舱等试验,将会是非常忙碌的一天。太阳刚刚跃升出海平线,所有人员便开始忙碌起来,一些人脸上还带着昨晚加班至深夜留下的倦意……

船型海工平台的技术革命

举世瞩目的N697-CTV,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首先,它是一条船——深海动力定位原油转驳船;其次,它更是一个海工平台,一个具有动力定位功能的“船型海工平台”。

提到N697-CTV,就会提到动力定位。那么什么是动力定位呢?

动力定位是深海作业的“独门秘技”。动力定位的推进器是“海工王国皇冠上的明珠”。因为,所有海工平台与海工船舶进行海工作业,定位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工序。在数十米到100米水深的情况下,海工平台与海工船舶可以靠几根巨大的桩腿实现定位;在100米至数百米,可以靠多条长长的锚链定位;1000米乃至数千米的深海,桩腿与锚链就无能为力,只有实施动力定位,依靠多台动力定位推进器不断地工作,在桩腿和锚链无法企及的深海实现定位。

此次试航,吸引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栏目组、澎湃新闻专程来到启东进行专题直播。N697-CTV为什么备受关注?简单说,N697-CTV的出现,将给深海石油的生产与转运带来一场“技术革命”。深海油田是世界海洋强国关注的焦点。但是,深海油田的开采与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是由于传统的生产模式造成的:先采油,再通过穿梭价值昂贵、装载量较小的穿梭油轮运至码头,最后普通的大型油轮。装载-卸载-再装载的过程,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N697-CTV凭借出色的动力定位功能,可以将普通的大型油轮定位在安全海域内,并将海上采油平台上的原油快速安全地转驳到常规油轮上,省去了原本海上原油须运载到码头再装载上船这一环节,平均可为每艘油轮节约100万美元的中转费用。

中国制造的梦之队

此次N697-CTV进行试航的长江口以东的水域,临近著名的花鸟山岛,是近代中国走向海洋的前进驿站,它见证了南通船舶与海工产业走向世界的步伐。

2012年3月,“希望”系列海工家族中的“希望2号”,在这里登上了半潜船,远航大西洋。记者当年结识的“希望2号”建造经理何滨,目前已经成长为N697-CTV的海上试航总指挥。当年,何滨说过,参与这样大的海工项目,是我们每个人的荣幸;如果我不参加,肯定会后悔一辈子。海工产业同样是一样系统集成的产业。当年的“中国制造”属于组合,如今,许多关键设备均已在南通实现了国产。

海工是一个国际合作的事业。当年的项目,中国的团队处于建成与学会的阶段;如今,这一支依然十分年轻的团队,已经悄然成长为赫赫有名的“中国海工梦之队”。

记者朱蓓宁

组图摄影:何滨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