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了2018年1~2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29.2%,承接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456%,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0.9%。三大造船指标两升一降的背后,是许多船企生产正呈现的2个显著特点,即开工总量减少但新船型较多、前期生产任务不足但后期相对集中。面对生产负荷的这一变化,相关船企唯有及时做好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保持基本队伍的稳定,才能为圆满完成生产任务提供坚实保障。当前,很多新船型技术含量高、建造周期紧,生产设计任务非常繁重,船企一定要时刻谨记“确保建造不脱期”,提前预知并规避风险,这样才能令船东有信心,让船企的能力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助力船企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继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降成本、增效益是当前船企生产经营的重中之重。而建造脱期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是船东的巨额罚款,还有造船成本的超支。一旦因严重脱期违约,船东因外部市场因素弃船将导致船企的经济损失更大。对许多微利或亏损的船企来说,承受这些损失将陷入更加艰难的处境。同时,建造脱期与否还是衡量一家船企实力的“试金石”。优秀船企之所以竞争力强、品牌优势大,是因为它们将“确保建造不脱期”作为一项关键的生产经营理念加以深化、实施,在“拳头产品”方面做到工期受控,让船东放心。借助高端船舶打造长线产品,正是目前一些骨干船企转型发展的着力点。许多优秀船企的实践经验表明,有备而战、逐一击破正是“确保建造不脱期”的秘诀。

首先,船企要着重提升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针对设计力量不足的现状,突破思维定式,积极稳妥地选用设计外包的方式,按计划满足新产品开工需求;针对新工艺、新工法的研究应用,增加机械化、智能化投入,不断优化生产流程;针对在建产品的建造工艺特点,重点研究建造难点和关键环节,大力实施高效建造工法,推进舾装安装阶段前移,缩短船台、船坞周期,切实提高在建项目的建造效率。同时,积极改革生产技术准备体系,建立完善的分析、预警、督办、考核等运作机制,推动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有效开展,确保各项计划满足节点要求。

其次,船企要强化生产过程管控的能力。在刚过去的一年里,有的船企在生产过程中实施专项管理提升工作,促使全年生产节点基本可控,保持了较好生产运行状态。但其实,在项目管理模式、劳动力组织、物资管理等方面,尚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值得船企去深度挖掘。在当前形势下,以生产计划的刚性执行提高计划完成率,是实现建造周期可控的有力手段。此外,对每一项延期节点,船企都应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纠偏”措施,力争将延期交付的风险降至最低;对存在工期拖延风险的项目,需提前在技术、生产、商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充分揭示风险,并提出应对举措。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建造是船企持续发展的核心环节,产品按期交付则是核心环节的最基本要求。当前,船市的竞争是价格、技术、质量、服务、效率等全方位的竞争,“确保建造不脱期”是赢得信誉、赢得利润、赢得市场的关键一环。虽然我国骨干船企已经形成了与世界造船大国地位相匹配的能力,但是,对标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船企在创新能力、精益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尚存在短板,“确保建造不脱期”是不少船企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我国船企要抓住船市趋稳向好的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抓好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进度,确保生产过程可控,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