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迈尔集团控股图尔库(Turku)船厂

芬兰造船业是全球造船业的一员,在豪华邮轮、极地船舶建造以及船舶配套、绿色环保技术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芬兰造船业推进国际化、集群式发展,市场地位得到巩固,其发展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芬兰造船业发展情况

行业总体概况

芬兰海事产业全球闻名,造船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芬兰海事产业拥有企业1533家,营业额约13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其中,造船企业867家,营业额达80.6亿欧元,占海事产业的份额约为62%,从业人员约28800人,人均年薪约4.8万欧元,高于欧盟28国平均工资水平。

造船业发展情况

芬兰造船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并不突出。1996年,芬兰造船完工量为48.6万修正总吨(CGT),欧洲市场份额为9.6%,全球市场份额为3.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退出常规船型建造领域后,芬兰造船业的规模和全球市场份额整体呈下降态势。2000~2016年,造船完工量从30万CGT逐渐下降到10万CGT。

芬兰造船业在高端船型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建造豪华邮轮、破冰船、滚装船、大型平台供应船、挖泥船、海洋调查船等。近10年,以上船型完工交付量占全球总量的10%以上,按CGT计,豪华邮轮和破冰船的全球份额分别为13.4%和12.3%。

豪华邮轮、极地船舶建造技术和绿色环保技术是芬兰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2000年初,芬兰在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就已经确立。由于芬兰很多港口临近北极圈,大量航线涉及冰区航行,因而衍生出对极地船、破冰船的大量需求。2016年,芬兰成功建造全球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破冰船。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芬兰政府极力支持绿色船舶建造和环保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技术装备,为海洋工程平台和近岸港口提供电力。

由Arctech Helsinki船厂建造的全球第一艘LNG动力破冰船“Polaris”号

20世纪80年代,芬兰有13家大型船舶修造企业,员工总数约为1.7万人。到2016年末,企业数量减少至7家,分别是5家造船企业和2家修船企业,但员工总数增至2.8万人。从企业股东构成来看,7家大型船企中除Rauma Marine船厂为国家所有外,其他6家均为私人集团控股。其中,德国迈尔集团控股图尔库(Turku)船厂,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控股Arctech Helsinki船厂,这两家船厂分别是芬兰建造豪华邮轮、极地船、破冰船的骨干企业;而北欧核心修船厂之一的图库修船厂则由爱沙尼亚BLRT集团控股。

船舶配套业发展情况

船舶配套业是造船产业的核心,约占造船产业生产总值的80%。芬兰船舶配套自主化率非常高。经合组织(OECD)造船工作组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芬兰造船业配套自主化率超过90%,除部分船用高新电子信息系统需要进口外,其他设备基本实现国内自给。

芬兰船舶配套业主要为船舶提供配套设备和设计、建造相关服务,在配套设备方面形成了6个重点产业方向。一是大中型船舶柴油机;二是破冰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型动力系统;三是船用导航设备;四是集装箱船、杂货船的货物装卸设备;五是豪华邮轮和海工平台的生活舱室包括住房、厨房、楼梯间、餐厅等模块;六是船用绿色环保装备如压载水系统等。在设计建造方面,芬兰海事设计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咨询、设计、研究和开发服务,也有公司为船舶的设计和操作提供软件,还提供可行性研究服务并利用最新技术开发优化设计工具。

芬兰造船业发展特点

高端化、国际化、集群式发展是芬兰造船业的突出特点,这离不开芬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在船舶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是芬兰造船业的显著特征。

加强国际化发展

芬兰政府为造船业国际化提供行政支持。芬兰经济事务和就业部牵头为造船业提供行政事务方面的便利,除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等基本资源外,还牵头组织采购活动,组织行业内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组织国外投资方参观国内船厂等。据OECD造船工作组调研了解,该部门通过这种方式,在国际交流和招商引资方面对造船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芬兰政府积极为高技术船舶提供出口信贷支持。芬兰财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芬兰政府为海事产业提供了约100亿美元的出口信贷。造船业获得约34亿美元信贷支持,其中,约27亿美元用于发展豪华邮轮、游艇,约4.2亿美元用于发展客(渡)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