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日全球航运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如造船企业、船东的金融动荡仍在延续——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和资产持续贬值——有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但另一方面,追逐经济转型新趋势、掌控产业技术制高点、建立相对竞争优势的冲动,致使同一领域的金融活动日趋活跃。

近日,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政策环境似见松动,除金融租赁企业筹建批复解冻外,多家金融租赁企业还从各自股东处获得大笔增资,其中以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对旗下专业子公司的增资动作最为引人瞩目。5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披露,上海银监局同意交银航空航运的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85亿元。截至目前,国内共有3家金融租赁企业设立境内专业子公司,分别为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和华融金租旗下的交银航空航运、招银航空航运和华融航运。而从今年以来大型银行纷纷加码金融租赁企业子公司的情况来看,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借专业子公司增加航运航空资产比重的产业布局愈加清晰。另据数据,自2013年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以来,中国进出口银行累计发放船舶贷款近2500亿元。

中国造船企业和航运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国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往往具有超强的融资能力,而这也受到了非议。在5月上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谈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指出,中韩两国过剩的造船产能是导致船价低迷的原因。他表示,中韩政府公开支持陷入困境的造船企业,扭曲了竞争环境,破坏了市场平衡,也降低了行业竞争力。经合组织造船工作小组已经开始讨论制订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从而确保造船业的竞争条件。但是,中韩两国对此反应冷淡。

正如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长江三峡大坝时说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我们自己迎难克坚,不仅取得了三峡工程这样的成就,而且培养出一批人才”。

大国重器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不能够以行业的视野看自身企业,也不能以他国视野限制自己国家的发展。如果,自始至终我们是循规蹈矩、自我束缚的,中国的很多技术突破和领先技术都不可能获得,也不可能拥有一支完整的研发、制造、使用技术的人才队伍。市场规则是强者制定的,我们必须先成为强者,才会有人与你谈规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对产业的金融支持可能还要继续下去,目的不仅是保持企业的活力,甚至可以说主要目的不在此,而在于保持中国的国家竞争力。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