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船舶行业,无论是从供给侧结构改革观之,还是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看,船舶智能化无疑是首选之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日前印发的《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指出,经过三年努力,我国船舶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切割、成形、焊接和涂装等脏险难作业过程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作业人员明显减少,造船企业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水平显著提高,2-3家标杆企业率先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单元、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化车间,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造船……

造船新时代引爆智能化

智能化是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智能化理念的兴起,智能船舶技术与智能船舶概念都加速落地,船舶智能化成为了全球航运发展的主流趋势。

对此,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秦琦告诉记者:“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显著改善海运产业链各个领域的数字化水平,实现数字驱动的海洋服务,例如优化能源使用和提高能效、改善船舶性能、实现状态监控和进行气候行程规划。较高水平的系统自动化、智能传感器的可利用性和船舶与岸基之间的全球网络数据传输将推动远程控制、半自主和完全自主船舶的运营。”

正因为船舶智能化能够优化船舶控制和管理模式,提升安全等级,全面降低各项成本,优势显著,各国纷纷在智能船舶上下大气力投入研发。近年来,韩国、日本、欧美国家纷纷提出智能船舶概念,推出相关产品并实现接单,且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智能船舶研究已经成为全球造船业的“必争之地”。

“欧盟在‘Horizon 2020’重大科研项目中开展智能和环保海运研究,正在致力于发展‘电子海运’,利用自动化技术、信息化和通讯技术(ICT)等实现海运部门之间的信息无缝交流,增强海运的安全性、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秦琦介绍道,丹麦为发展智能海事集群和生态系统,制定了智能和无人船舶的技术、运营和法律目标愿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以下简称“罗·罗公司”)正在开发智能船舶和无人船舶。2016年,罗·罗公司与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新一代远程和自主船舶设计、测试和验证的战略合作。罗·罗公司参与了芬兰无人船科研项目,涉及到无人船舶包括港口无人系泊和操作、开阔水域的航行模式、进港和进坞、以及不同船型适用性等研究内容。

韩国政府已将智能型船舶技术研发列为韩国“创造经济”的一项课题。作为IT技术大国,其在船舶智能化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韩国政府发布的《造船产业竞争力强化方案》提出投资350亿韩元(约2.1亿人民币)支持智能船舶相关核心技术开发,同时宣布投资7万亿韩元(约420亿人民币)支持包括智能船舶在内的12大新产业发展。韩国海洋水产部启动了“Smart Navigation”智能航海研发项目,项目总投资1.14亿美元。除了政府大力扶持,现代重工和三星重工都具有较强的智能船研发水平。

与此同时,智能船舶的标准规范正在加快制定。“日本在智能船领域的发展特色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科研和标准化同设计、同部署、同实施;二是环保和智能化成为技术和标准研制的两大重点。”秦琦说。

目前,日本在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发起的关于《船载海上工况数据服务器》和《船载机械和设备标准数据》两项国际标准立项正式获得通过。作为国际海事法规的推动者,日本已经尝到EEDI为其船舶工业界带来的“甜头”,而上述两项标准草案的成功立项则进一步揭示日本已经将“智能船舶”(Smart Ship)上升为该国国际海事立法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国际标准化),作为其振兴造船工业的又一重要举措。

美国船级社(ABS)在智能船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其自有的船舶性能管理系统、3D船体管理工具、上层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尾轴对中监视器(D-SAM)等,并且部分技术已应用于实船。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