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连江县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福建冠海海运有限公司(简称“冠海海运”)破产清算申请。同时,作为冠海海运附属子公司的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简称“冠海造船”)也被批准破产清算。至此,一度拥有32艘船的福建省最大海运企业——福建冠海海运轰然倒下。

新时代有新气象,未来民营船企究竟路在何方,福建造船业能否重现昨日辉煌?

盲目扩张  造船巨头黯然离场

曾几何时,冠海海运创下了福建民营船企发展的“神话”。2006年,福建冠海海运董事长林财龙投资5亿元建设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市场最好时,冠海造船承接了36艘船舶订单,合同金额达到70亿元人民币。然而,自2012年年底以后,冠海造船再未接获任何一艘订单。

记者了解到,冠海造船前期投入过大,导致产能过剩。此后,由于市场低迷、经营不善等原因,冠海造船资金链终于断裂。2013年10月起,冠海造船全面停产。

2014年7月,濒临绝境的冠海造船将一部分场地租给马尾造船制作分段,作为马尾造船三个生产基地之一。

2014年起,冠海造船拖欠员工工资被曝光。2015年底,冠海造船“欠薪案”进入法院强制执行阶段。截至2015年8月,冠海造船共拖欠180余人工资670万元、医社保60余万元、公积金50余万元。

随后,冠海造船希望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补齐拖欠工人的工资。冠海造船曾与福建省船舶集团签订了重组并购框架协议,按照协议,福建省船舶集团将以不低于5.1亿元资金重组并购。重组工作原本计划于2015年9月份全面完成,但资产重组计划最终流产……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助理黄祥顺介绍,冠海海运曾经是拥有以海运业为主,包括造船、商贸、茶行、旅游、房地产开发等16家公开注册公司的企业集团,但由于信用意识淡薄、盲目扩张,最后丧失了自身的融资信用。

“市场迎来剧变之时,企业亏损,银行抽贷,资金链断裂,融资渠道完全被堵死,原本贷款给冠海海运的银行都成为债主,一时之间,冠海海运难以扭转残局。”黄祥顺说,沉重的债务负担压垮了曾经红火的船公司,也折射出福建海运业的发展之痛。

艰难转型  重组升级任重道远

放眼整个福建民营造船市场,自力更生的心劲仍在激荡。目前,福建中小船企数量占船舶企业总数超过98%,大多为民营企业。然而,大多数民营船厂仍处于艰难转型的低谷期。

作为闽东北及浙南地区曾经通往外部世界的“山海门户”,福建福安市赛岐镇航运及船舶修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记者调查发现,曾经绵延上百公里的赛江沿岸连缀着40余家船舶修造企业,如今只剩下23家。

“福安造船历史悠久,当地民营船厂机制灵活,虽然船厂数量逐渐下降,但产值产量不减反增。”福安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福安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04亿元、工业商品产值24.74亿元。

长兴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简称“长兴船厂”)是福建最早入选《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白名单)》的民营船企之一。长兴船厂总工程师郑暹林表示,“近年来,我们在积极调整中寻求市场良机。最近,我们不仅中标了游艇码头项目,而且在建的还有渔船、港岛输进等4个项目,船厂始终保持生产状态。”

因船而兴,因船而困。但如今,因船而变成为更多福安船企的共同选择。

“目前环境下,淘汰一些落后产能是正常的。”林瑞金表示,通过兼并重组,能够推进船企技术升级和产能转移,不断提升民营船企的“抗风险等级”。

今年上半年,福建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转观念、重创新、调结构、强管理,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2.05亿元,并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

“当前,福建民营船企纷纷转变经营方式,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与经贸相结合型转变,实现工厂与经营销售部门两个渠道联通,既扩大了产量,又增添了客户量。”黄祥顺表示,虽然福建民营船企总体表现良好,但重组升级之路依然不容乐观。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