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 货轮正弃船演习, 救生艇突然翻落海中! 2船员重伤!...救生艇缘何成了"夺命艇"?
上周,英国一艘新型极地研究船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在举行救生演习时,船上两名船员在救生艇事故中受重伤。
英国海事事故调查处(MAIB)已对事故情况进行了调查。
MAIB说,事故发生在苏格兰Loch Buie的一次救生艇释放演习中,由于救生艇在演习过程中未能正确部署,当船员坐上救生艇时,救生艇突然向侧翻并坠落水上,导致两名船员受到重伤。
研究船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
而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还接连发生了两起救生艇释放演习过程中的事故。
第一起:救生艇突然坠落水中
一艘悬挂巴拿马船旗的散货船Blue Bosporus在加拿大温哥华英吉利湾停泊时,正在进行就演习。
据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称,这艘12龄的船在进行例行演习时,救生艇突然从货船上掉了下来,也是有两名船员受到了重伤。
海岸警卫队立即派出了气垫船前往救援,并被运送到了岸上进行治疗。
第二起:船员拍下惊险视频
本次事故发生在Pacific Meltem轮的一次救生演习中,船上的救生艇突然掉落水中,船员拍下了惊险的视频,庆幸的是当时救生艇上没有船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让船员惊出了一身冷汗。
据悉,船员将该视频发布到了个人社交平台上,两天内被观看了770,000次,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对于救生演习中救生艇释放安全的高度关注。
近年,船舶弃船演习中救生艇释放所酿成的人员伤亡事故,越来越引发行业和船员的关注。
SOLAS公约对弃船演习中救生艇的释放要求——
目前船舶配备的救生艇按照降落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使用吊索依靠重力降落,一类是利用滑道依靠重力自由降落(此类救生艇也配备了辅助降落与回收装置)。SOLAS 公约对弃船演习中这两类降落方式的救生艇释放要求是不同的。
1.对使用吊索释放的救生艇弃船演习要求
SOLAS 公约第 19 条(应急培训与演习)规定:
(1)每月进行弃船演习时,不同的救生艇应尽实际可能在逐次演习中降放。
(2)每艘救生艇应在弃船演习中每 3 个月至少有一次乘载被指派的操艇船员降落下水,并在水上进行操纵。
第(1)项要求,主要针对配备救生艇较多的客船。货船配备的救生艇较少,一般能够做到
全部降放。此处的“降放”并不要求降放至水面并脱钩,而是一般降放至艇甲板即可。
2.对使用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弃船演习要求
SOLAS 公约第 19 条(应急培训与演习)规定:
(1)如果是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在弃船演习中每 3 个月至少应有一次船员登上救生艇,正确就坐,系好安全带,并开始降落下水程序,直至但不包括实际释放救生艇(即不进行脱钩操作)。随后,救生艇应仅搭载所要求的操艇船员进行自由降落入水,或用辅助降落方式将艇降落入水。在这两种情况下,救生艇均应由操艇船员在水中操纵。
(2)救生艇应按不超过 6 个月的间隔期,仅搭载必要的操艇船员进行自由降落下水,或按本组织制定的指南进行“模拟释放。
为了满足第(1)项要求,船上一般采用辅助降落方式将救生艇降落入水。为了保证船员安全,辅助降落救生艇时,艇中一般不安排船员, 而是提前释放救助艇搭载必要的人员在水面待命,等救生艇辅助降落入水后,再安排船员从救助艇转移到救生艇上进行操纵。
为了满足第(2)项要求,船上一般采用“模拟释放”方式进行。此处的“模拟释放”,是 要 求 满 足 IMO 制 定 的 指 南 MSC.1/Circ.1206/ Rev.1,MEASURES TO PREVENT ACCIDENTS WITH LIFEBOAT。
弃船演习中,该如何预防救生艇事故?
以下内容截取自《弃船演习中救生艇释放要求及事故预防》一文,作者:解国强 冯德银,刊发于《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
一、使用吊索释放的救生艇弃船演习事故预防
这种降放类型的救生艇事故中,最严重的是救生艇坠落。救生艇发生坠落的主要原因是钢丝绳断裂、艇钩意外脱开、刹车系统失效、遥控钢丝不同步导致刹车自动抬起等。
(1)钢丝断裂的预防措施:定期检查吊艇索,根据吊艇索磨损程度需要换新或按不超过 5年的间隔期(取较早者)进行更换。吊艇索通过滑轮导向后,在最后的固定端至吊臂头滑轮的那段钢丝是固定不动的,不容易进行加钢丝油保养。这段钢丝也最容易出现问题,应给予特别关注。
(2)艇钩意外脱开的预防措施:在设计艇钩系统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人的意外操作造成脱
钩的情况,即艇钩系统内部构件没有完全复位或故障而造成意外脱钩。对这种情况,除按要求定期检查保养外,原来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增加防坠落装置(FPDs)。对此可以参考 MSC.1/Circ.1327。但满足 MSC.320(89) 决议的救生艇艇钩,可以不配备防坠落装置。按照要求,2019 年7 月 1 日前,所有的救生艇都必须满足该决议。
(3)刹车系统失效的预防措施:该类型救生艇的吊架绞车刹车内部有两套刹车系统:一套是当刹车手柄完全抬起时,控制救生艇降放速度的离心刹车;一套是当刹车手柄抬起时,偏心轮发生作用,使刹车片脱开刹车盘(偏心轮刹车)。
所以刹车一般不会完全失控而造成救生艇自由落体。当发现刹车手柄快接触到定位螺丝或发现偏心轮刹车不灵时,应及时检修、更换刹车片。
(4)遥控钢丝不同步的预防措施:遥控钢丝不同步的主要原因在于,同一个吊艇绞车上的吊索绞盘和遥控钢丝绞盘半径不同。当释放救生艇时,吊索绞盘半径较大,放下的行程较多,而遥控钢丝绞盘半径较小,放下的行程较少,这样就导致遥控钢丝配重铅锤上移。当上移到导向滑轮时,遥控钢丝就会受力,自动抬起刹车手柄,使得刹车无法控制。救生艇操作人员应多注意观察遥控钢丝配重铅锤的行程,避免其向上接触导向滑轮。一旦发现配重铅锤上移,就应立即停止释放,待人为调整遥控钢丝后再继续释放,并要经过多次试验,将配重铅锤的初始高度控制在合适位置,以保证释放中不发生上述危险。
二、使用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弃船演习事故预防
MSC.1/Circ.1578 要求演习过程中不需要试验脱钩装置,极大地保护了船员安全。采用辅助降放方式,船员也可以不随艇上下,只要确保艇钩系统和辅助降放的钢丝不出问题,演习中就不会发生事故。为了确保安全,演习中人员登乘救生艇时一般不解掉保险索。该保险索对艇钩系统进行了附加保护(如图 1)。
但为了满足 SOLAS 公约要求,每 6 个月需要进行脱钩试验。在此操作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较大。具体操作是将救生艇保险索系固好,确保艇钩系统脱开后,救生艇沿着滑道下行一小段距离,保险索能将救生艇停住,以此试验艇钩系统脱钩是否正常(如图 1)。这一试验的危险多在操作艇钩释放系统脱钩后发生:救生艇下行,保险索受力过大,如果保险索平时维护保养不到位,就容易断裂,发生事故。
为了避免事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单独进行救生艇艇钩脱钩试验,即不必和演习同时进行。
(2)加强对救生艇保险索的维护保养,必要时定期进行强度测试并及时换新。
(3)艇内进行试验的操作人员按要求就坐并系好安全带(切不可认为是试验操作而不正确就坐,不系安全带)。这样,万一发生保险索断裂,救生艇滑行下落,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小伤害。
(4)如条件许可,最好在岸基专业人员及相关设备的支持下进行救生艇艇钩脱钩试验。
(5)救生艇艇钩脱钩试验前,挂接好辅助降放装置的挂钩,松出长度比保险索稍长即可,一旦保险索断裂,辅助吊索也可把艇拉住。
(6)建议厂家对艇钩操作装置优化设计,使其能够从救生艇外部进行操作艇钩脱钩试验。
实践中,弃船演习中救生艇释放操作确实存在一定风险,也屡屡发生事故,所以 IMO 不断出台一系列的规范及操作指南。船员应该重视这些规范和指南中的操作建议,并在实际操作前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必要时船上要组织相关船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放艇操作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