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艘、56亿人民币订单落地!全球仅16艘!
据海事服务网CNSS了解,近日,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落地6艘32.5万吨甲醇双燃料新型矿砂船(VLOC)项目,金额达56亿人民币(约合7.7亿美元),该项目应用多项绿色节能技术,实现了“绿色低碳+商业模式创新”双突破。
早在2023年12月,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就与青岛北海造船签订了4艘GuaibaMax型32.5万吨甲醇双燃料VLOC建造合同,这是全球首制甲醇双燃料VLOC建造项目,该型船专为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运输铁矿石而设计,预计2027年交付;2024年下半年消息,双方再次合作2艘甲醇双燃料VLOC,预计2028年交付,单船造价不低于1.3亿美元。至此,双方合作的甲醇双燃料VLOC项目达到6艘。
据悉,该型船由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民船中心)自主设计,长340米,宽62米,入级DNV和CCS船级社。新船将采用甲醇双燃料系统,最大优化甲醇燃料舱设计,充分利用货舱空间。与传统燃料相比,甲醇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更少,可减少86.5%的二氧化碳排放、60%的氮氧化物排放和99%的硫氧化物排放。此外,新船将配备脱硫塔和EGR系统,可有效降低有害排放,即使在燃油模式下也完全符合EEDI Phase III的排放要求。该项目还将采用风力转子、高压岸电、轴带发电机及海水泵/机舱风机变频等多项节能技术,以提升船舶运营的能效,被认为是全球最节能的超大型矿砂船之一。
新船在保持相同载重的前提下,吃水更低,显著增强了港口适应性。配备的高效压载水系统完全符合巴西等主要港口的高效装货需求。在能效方面,相同航速下的推进功率降低约7.2%,日油耗量减少5吨,能效显著提升。
此前,船舶经纪公司BRS Shipbrokers在一期分析报告中提到,全球超大型矿砂船(VLOC)交付处于“真空期”,订单量在2016年和2017年出现连续两年高潮(订单量分别为31艘和39艘)后连续走低,如今订单只有16艘。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际航运研究所市场高级分析师邵斐表示,该船型出现“真空期”的原因,一是淡水河谷某矿区曾于2019年发生溃坝,之后大幅减产后,明显放缓了扩产速度,目前年产量为3.2亿吨左右。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在过去的三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分别为4.4%、-10%和-9.6%,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持续下行严重拖累用钢需求。当预期产量与预计需求同时降低,再增运力显然不太符合航运市场规律。
二是当前船舶价格处于高位。在当时鲜有替代燃料散货船的2016年,一艘Valemax型船的造价约为8500万美元,而在替代燃料盛行的2023年,采用传统燃料的30万载重吨VLOC造价约为1亿美元,甲醇燃料VLOC造价为1.1亿至1.15亿美元左右,而若采用液化天然气燃料,单船造价将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海事服务网CNSS综合整编